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一家大公司高薪招聘营销经理。负责人对众多的应聘者出了一道实践性试题。题目是:想办法把梳子尽量多地卖给和尚。 题目一出,就难倒和气走了一大批应聘者,最后只有三位应聘者想试试,负责  相似文献   

2.
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决定高薪招聘营销人员。  面对众多应聘者,大公司招聘工作的负责人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请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  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出家人剃发为僧,要木梳有何用?岂不是神经错乱,拿人开涮?没过一会儿,应聘者接连拂袖而去,几乎散尽。最后只剩下3个应聘者:小伊、小石和小钱。  负责人对剩下的这3位应聘者交代:“以10日为限,届时请各位将销售成果报给我。”  10日期到。负责人问…  相似文献   

3.
竞聘     
一著名跨国公司登陆中国市场,要选聘一名营销人员。由于待遇十分优厚,应聘者蜂拥而至。招聘题目出得刁钻古怪;请你想办法把木梳卖给和尚。光脑袋的和尚要木梳干什么?绝大多数应聘者无计可施,含恨退出。剩下为数不多的应聘者领取了木梳,抱着试一试的侥幸心理,各自推销木梳去了,期限为10天,届时,各应聘者需将销售成果报招聘负责人,公司以销售成果为据选聘1人。  相似文献   

4.
<正> 曾在杂志上看过一则故事:一家著名跨国公司,高薪招聘营销人员。消息传出,应聘者趋之若鹜,但这些人拿到公司考题后,却都面面相觑。原来公司要求每一位应聘者,10日之内,尽可能多地把木梳卖给和尚,为公司赚得利润。此题一出,应聘者百口悠悠:想那出家和尚,剃度为僧,六根已净,光头秃顶,要木梳何用?应聘者众口交谪,多作鸟兽散,仅剩下A、B、C3人。按照公司要求,3位应聘者,奔赴各地,知难而进,闯江湖,卖木梳。期限到,诸君交差。面对公司主管,A君满腹冤屈,涕泗横流,声言:10日艰辛,仅卖出一把木梳。自己前往寺庙推销,不料遭众僧责骂,被轰出山门。在归途之中,偶遇一游方僧人。自己将木梳奉上,并含泪哭诉。游僧动了恻隐之心,才解囊买下。听罢A君叙述,公司主管深表同情。轮到B君,他声称,卖掉10把木梳。为推销木梳,自己不辞辛苦,深入远山古  相似文献   

5.
<正>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为扩大经营规模,决定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面对众多应聘者,招聘工作的负责人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的卖给和尚。”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出家人要木梳何用?这不明摆着拿人开涮吗?于是纷纷  相似文献   

6.
把木梳卖给和尚,听起来真有些匪夷所思,但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推销术,却有不同的结果。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为扩大经营规模,决定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面对众多应聘者,招聘工作的负责人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的卖给和尚。”绝大多  相似文献   

7.
某公司创业之初,为了选拔真正有效能的人才,要求每位应聘者必须经过一道测试:以比赛的方式推销100把奇妙聪明梳,并且把它们卖给一个特别指定的人群:和尚。 几乎所有的人都表示怀疑:把梳子卖给和尚?这怎么可能呢?搞错没有?许多人都打了退堂鼓,但还是有甲、乙、丙三个人勇敢地接受了  相似文献   

8.
笑口常开     
怎么不听老太太的话一个乞丐中暑晕倒在街头。路人围拢过来,议论纷纷。“这个人真可怜,给他喝杯啤酒吧。”一位老太太说。“还是把他抬到阴凉的地方,让他歇歇吧。”好几个人说。“让他喝点啤酒保管就没事了。”老太太坚持己见。“应该送他到医院去才对。”另外有人提出异议。中暑的人突然翻身坐起,大喊道:“你们别多嘴了!怎么不听老太太的话呢?”狡猾的卖鸦人一个人肩上挑了两个大篮子,每个篮子上有一只黑鸡,他一边呆笨地在城里走着,一边叫道:“卖乌鸦,你要买一只大乌鸦么?”大家想:他把鸡当鸦卖,一定是个呆子。有一个人看见了,以为可以照鸦…  相似文献   

9.
孙武 《人力资源》2005,(9):42-45
如果把面试比作考官与应聘者之间的比武,那么面试题目就是考官的一个个招式。如果这些招式不够稳、准、狠、就不能检验出“接招”的应聘者的实力。在十分有限的“过招”时间里,一般的考官常会出很多“臭招”,不但不能检验出应聘者的水平,反而会被一些“职业应聘者”弄得晕头转向。下面就给您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10.
很多企业的营销老总给员工培训时,多是引用以下两个故事:第一,"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第二,"卖拐、卖车、卖担架".不难看出时下营销人对营销技巧的渴望,其实,这正是时下中国营销思想的误区:重技巧而轻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销售活动中,要突破常规思维,善于从市场中寻求空档捕捉商机,善于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和视角去拓展业务空间.思维定势下的销售,是为销售而销售,适于常规型、例行性销售,它会使销售工作在以往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驾轻就熟,加快速度和节奏.然而它也容易造成某些主观框框,使人思域狭窄、思路阻塞,难以爆发出创造性的思想火花,尤其是在销售环境多变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容易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故事中的销售员甲从事的就是思维定势下的销售,在木梳无缘出家人这一销售环境迥然变异的情况下,仍按常理出牌,"虽历尽辛苦进行游说,但无甚效果,还惨遭和尚的责骂",要不是遇上一个"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的小和尚,恐怕一把木梳也卖不出去.  相似文献   

12.
秦邦建 《经营者》2004,(7):128-129
<正> 而创造市场需求,关键是要有用户认可的卖点,即所谓独特的销售主张。有一则故事,说的是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高薪招聘营销人员,应聘者趋之若骛。但是,当一些人拿到公司考题后,却都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原来公司要求每一位应聘者在10日之内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  相似文献   

13.
都是我的错     
山上有两间寺庙:甲庙里和尚时常吵架,彼此敌视,气氛紧张;乙庙里和尚却一团和气,笑脸迎人,心情愉快。甲庙住持对此感到不解,便前来请教乙庙小和尚:“你们为什么能让庙里保持一种愉快的气氛呢?”“那是因为我们常做错事。”小和尚回答,但住持仍感到疑惑不解。  相似文献   

14.
从前,有个小和尚跟老和尚学剃头,老和尚告诉小和尚:“剃头这活儿,轻不得,重不得.轻了剃不掉头发,重了会削掉头皮,只有不轻不重才行.要想学好,先得找个冬瓜,用心在上面练.”小和尚听了之后,就开始在冬瓜上练.每次练完之后,他就顺手把剃头刀往冬瓜上猛地一插.老和尚见了之后,多次劝小和尚不要把剃头刀插在冬瓜上.  相似文献   

15.
《乡镇企业科技》2009,(26):40-41
很多企业的营销老总给员工培训时,多是引用以下两个故事:第一,“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第二,“卖拐、卖车、卖担架”。不难看出时下营销人对营销技巧的渴望,其实,这正是时下中国营销思想的误区:重技巧而轻思想。向来中国都不缺乏先进的营销技巧而是缺乏优秀的营销人,那么,时下,在快速消费品企业什么样的营销人才才算得上优秀呢,凯撒大帝曾对其儿子提过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四大优点,即:智慧、正直、专业、自律。  相似文献   

16.
冬天的太阳     
太阳在南边的半个天上晃了几晃,跟着,身边的大白杨树也向一边斜过去,眼看要倒的样子,又忽地斜向另一边。二狗一步蹿上去,死死抱住,终于撑住了。二狗想,在旮旯村,我说了算,天都能撑起来,一棵白杨树算个屁,想倒就倒?常言道:七方八方离不开地方。地方是谁?地方就是我,谁家有个芝麻绿豆大的事还不都得找我。这样想着,二狗就觉得有一股子气在胸中直打转,把肠子都绕成了麻花,越缠越紧。接着,像又有一把大手使劲儿往开里撕。猛然间,咕嘟嘟一下,像解开了结,“哇”的一声,十二道荤、素菜和着酒气喷涌而出。二狗定了定神,又有些不大明白,自己怎么在这…  相似文献   

17.
面试考官的十大"臭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武 《人力资源》2005,(17):42-45
如果把面试比作考官与应聘者之间的比武,那么面试题目就是考官的一个个招式.如果这些招式不够稳、准、狠,就不能检验出"接招"的应聘者的实力.在十分有限的"过招"时间里,一般的考官常会出很多"臭招",不但不能检验出应聘者的水平,反而会被一些"职业应聘者"弄得晕头转向.  相似文献   

18.
小心你自己     
小和尚从树林里采来许多香菇,摊在地上暴晒。“晒干之后,装进袋子。”师父说。“知道了!”小和尚应着,觉得师父真操心。没想到正装袋,师父又来了:“不要全装进一个大袋。多分几个小袋子,封紧了!别透气!”“知道了!”小和尚心想,师父真够多事!野生的香菇特别香,炒青菜时丢进几朵,就有了说不出的好滋味,到院里用斋的施主莫不称赞。第一包香菇用完了,小和尚打开了第二包,大叫一声,冲去向师又报告:“不好了!不好了!香菇里长满了小虫,不能吃了!”“别急!这包不能吃,别的包说不定能吃!”师父说,“把剩下的几包也打开看…  相似文献   

19.
网上卖货     
早就想把手里闲置一年多的两条32M内存卖了。听说网上能卖东西。周五中午回家,打开电脑在跳蚤市场上发了个贴子,想利用双休日把它们卖了。 第一次在网上卖东西,我折腾了半个多小时,信息才提交了,我擦着额头上沁出的汗珠,捂着胸口(心疼话费、网费),关上电脑准备上班。 正要出家门,手机响了,来电显示6865××××,啊!是我家邻居的电话号码。他是从网上看到我的贴子,想做买主。不行,低头不见抬头见,要高了不是。要低了又觉得亏得慌,这个买卖不能做,我挂断手机。 没过两分钟“嘟嘟嘟……”手机又响了,6973××××这个局号陌生,接通!一个稚嫩的声音:“你好,王先生吗?我想买你的内存条,价钱好说,但你得给我送来,因为我不会安装。” “你在哪里呀?假如不远的话,我可以考虑。” “昌平!”  相似文献   

20.
笑口常开     
妈妈和奶奶不是一个组的小王在客厅一边喂儿子薯片一边说:“儿子,吃薯片。这是奶奶给你买的,奶奶可是世界上最好的女人。”在儿子喀吧喀吧的大嚼声中,小王媳妇满脸不悦地走了进来。小王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于是马上低头对儿子说:“儿子呀,其实你妈妈也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女人。只不过,她们俩不是一个组的。奶奶是老年组里最好的,妈妈是青年组里最好的。”跟着谁一对夫妇要离婚。法官问他们的小儿子:“你想跟着爸爸还是妈妈?”儿子:“你把电视判给谁,我就跟着谁。”小钱大用一位富翁在医院看病,掏出两元钱的硬币递给大夫。大夫觉得受了侮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