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保定在京津冀城市一体化中起扮演着重要作用,以保定的红色文化为切入点,就能够找到保定融入"大北京"经济圈的新思路。借助京津大市场让保定红色文化得以市场化是发展保定红色文化的重要思路。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打造出红色文化名片,就能够让保定从京南区域经济发展中凸显出来。在发展措施方面应该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分区发展扩大影响力,提升文化产品档次,规划思路一体化,扩大城乡文化需求,加快农村城镇化。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市民素质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精神支撑,它既能够对城市外部的发展资源产生巨大吸引力,又能增强城市内部民众的凝聚力。应当进一步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创新市民素质培育形式、充实市民素质培育内容、强化市民素质培育制度保障等方面继续积极推进市民素质培育工程,大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文化软实力是以文化为核心,兼及政策制度、国际话语权而产生的向外的影响力和向内的凝聚力。陇南红色文化软实力,是陇南红色文化向外辐射的影响力和向内凝聚人心、激发干劲、涵养道德的精神力量;其现状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一高一底两强三弱”;其提升路径是“科学谋划,加强顶层设计”“大力宣传,丰富传播手段”“文旅融合,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前中国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协作的加强,城市软实力已经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这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并加快城市软实力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借助其资源的民间性和广泛性优势、机制的灵活性和专业性优势、思维的多维性和志愿性优势及公信力取得的成本优势,城市软实力已经融入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在提升城市软实力的过程中,非政府组织具有独特优势,它有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强市民凝聚力,拓展城市文化影响力,增强社会和谐力,打造城市品牌的影响力,从而有利于大力提升城市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视野论大学软实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软实力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大学软实力建设是大学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应通过深化大学精神、树立学科品牌、提升大学文化、提高教师素养等举措,加强大学软实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组成部分,也是“软实力”的重要维系力量。以提升中国“软实力”为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向心力;推进社会主义乖谐文化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凝聚力;继承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支撑力;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与发展,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竞争力。为了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效,需要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注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互动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实践话语创新的文化软实力需要我们沿着“感性活动”的理论向度展开深层次的哲学追问,以澄清文化软实力的本质内涵与价值追求,奠定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理论前提.当前是一个经济与文化高度交融的时代,文化因子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经济价值在文化活动中的追求也不断显现.经济与文化双向互动、转换的加深蕴含着文化软实力发生及提升的价值诉求与现实境遇.因此,在经济与文化的互动中建构文化市场,发展文化生产力,打造“文化航母”成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可见,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新的国家战略,对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综合国力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效率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包括: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转变政府职能、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等。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可见,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新的国家战略,对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综合国力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效率的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包括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转变政府职能、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等。  相似文献   

10.
文化体制改革是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必行之路,高校在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承担着关键的任务。本文通过对文化体制改革与高校发展关系的分析,以河北保定的高校为例提出高校文化建设实践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