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模式选择有着复杂的内外部因素,现有研究缺少对核心因素与不同创新模式之间影响机理、影响结果的详细刻画。鉴于此,引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将影响因素集中于创新成功率和创新周期,抓住企业发展过程中生产销售、创新、贷款、还款等核心环节,建立基于主体的仿真模型。结果表明:①创新成功率对两类企业存活数量有正向影响,且对渐进式创新企业影响更显著,创新成功率与企业平均资金余额正相关,当突破式创新成功率超过渐进式创新成功率一半时,突破式创新企业平均资金余额大于渐进式创新企业平均资金余额;②创新周期与突破式创新企业存活数量、渐进式创新企业存活数量之间不存在明显关系,但与两类企业平均资金余额呈负相关;③创新成功率和创新周期对两类企业平均资金余额变化有正向协同作用,且该协同作用对突破式创新企业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创新社区是一种特殊的虚拟社区,其成员来自不同的企业或者组织,为了一个共同的创新项目组建成一个类似于团队的非正式网络。利用Netlogo仿真软件对创新社区绩效进行仿真建模,得到诸多有价值的结论:社区增长率与创新绩效正相关,个体声望阈值、知识单元适应度阈值与创新绩效负相关,社区专业化程度对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等。 相似文献
3.
模块化背景下产业创新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产业已进入模块化大发展时期,产业创新呈现出新的特点,模块创新、模块重组不仅引起产品链内部、产品链之间的高效率创新,而且由于不同产业之间的模块融合而引发了产业融合,致使在模块化背景下产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由此催生了大量的边缘产业,带来了产业创新模式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4.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系统中的主体是适应性主体。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实质是基于利益追求的主体在适应性选择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主体基于利益追求的适应性选择成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源动力。为了能够获得调整政策的有效性,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执行等要建立在主体适应性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5.
现代企业创新作为以技术变革、组织变革等为主要指向的活动,不仅与企业的内在因素有关,而且与企业的外部环境息息相关。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分析了企业创新主体与适应性主体的同一性以及创新过程的适应性,从而得出企业创新的本质在于适应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复杂适应组织观与企业文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组织就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它具有复杂适应系统的特征和能力。因而,当环境是复杂的或组织行为本身出现局部复杂时,管理者为实现期望目标或实施发展战略,可以将企业文化培养成自己组织的"复杂吸引子",通过深层次的文化创新最终实现企业的全面创新。而实施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是形成文化塑造的动态机制,使企业文化保持与企业内部的协调以及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创新越发呈现“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其中一个重要特征体现为服务创新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和管理者、顾客、供应商等来自不同背景的参与者参与到创新活动中,这种多主体参与的服务创新模式与传统创新模式有很大不同,它包含了更多的参与主体和更复杂的互动关系.本文从员工和管理考参与、顾客参与、供应商及其他主体参与三个层面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了评述,指出目前研究虽然对多种参与主体均有关注,但是更多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顾客参与上.同时,研究对象仍主要是某一特定类型参与者,而较少考虑在一个多主体参与的创新情景下的研究.最后,本文从研究视角、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该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系统中的主体是适应性主体。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实质是基于利益追求的主体在适应性选择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主体基于利益追求的适应性选择成为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源动力。为了能够获得调整政策的有效性,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政策的制定、执行等要建立在主体适应性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9.
区别于现有创新扩散模型,本文提出的基于multi-agent仿真方法的模型,考虑了个体异质性及移动性的特征。模型认为个体在决策是否接受一项创新产品时,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衡量产品质量是否达到要求;二是衡量周围与其相联结的社会网络中人群的影响。模型用NetLogo仿真软件运行,其仿真结果论证了产品刚刚投放市场时应适当加大广告强度,而随着市场占有率的增加可以适当降低广告强度。同时,本文也讨论了人口密集度、产品特性和个体的社会影响阈值等因素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0.
开放创新联盟(Open Innovation Alliances,OIAs)使企业能够利用联盟成员之间关系广泛识别、获取和利用外部知识源,通过外部市场渠道将内部创新市场化,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共同创造。实践方面,特别是高科技产业中已经出现了很多这种以创新为驱动力的开放合作模式,而理论研究方面刚刚起步。本文综合运用交易费用经济学、资源基础论等理论诠释了OIAs内涵和特征,比较了OIAs与传统企业技术联盟的区别,分析了OIAs这一复杂适应系统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东湖高新区创新的基础与动力源于光谷文化,光谷文化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的简单组合,而是以追求变革、崇尚创新为价值取向的多种独特文化形态的总和。光谷文化对东湖高新区创新的推动力,包括各参与主体在交互的创新文化推动分力下,与管委会倡导的园区整体文化形成合力,体现为以创新为导向的价值理念培育、文化实践、制度安排和社会评价系统等。在今后的创新推力中,光谷文化宜在“创新型国家主导”的文化范式下寻找进一步的路径突破。 相似文献
12.
13.
在现代服务创新中,越来越多的创新参与者,包括顾客、供应商、员工和管理者等都参与其中,这种多主体参与的服务创新模式在实践中越来越受企业所采用.本文在探讨该创新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多主体参与的服务创新是一种基于服务特征导向的创新模式,是一种以企业为主导的资源内向整合的开放式创新活动.在对该模式的管理实践中,IBM公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IBM公司的案例研究,发现IBM公司在对多主体参与的服务创新管理中,其成功之处主要在于有效调动各种创新资源参与创新的积极性、正确引导和管理参与者在创新中的行为、充分发挥网络虚拟组织在创新中的作用等方面,但同时也存在管理难度和成本较大等问题.本文的研究为提升现代服务企业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采取更高效的服务创新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启示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超效率模型测度了2009-2012年我国内地30个省市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大创新主体的创新效率,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比较分析了政府研发资助、市场化等环境因素对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高校创新效率最高,企业参与创新活动的强度与三大创新主体的创新效率呈现负相关关系,而政府研发资助是促进企业和科研机构创新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市场化进程对企业创新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阻碍了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效率的提升。对外开放对企业和高校创新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对科研机构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同时,应注重发挥劳动者素质对企业和高校创新效率、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和科研机构创新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三种制度创新主体的比较及西部制度创新主体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度创新主体可以分为三种,即宏观主体、中观主体以及微观主体。通过对不同制度创新主体进行比较分析,各种制度创新主体在制度创新时各有利弊,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制度创新的第一主体应有所不同。在西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及不同资源配置方式下,制度创新主体的角色定位不同,在启动期,宏观主体应作为制度创新的第一主体;在开发期,中观主体应作为制度创新的第一主体;在发展期,微观主体应作为制度创新的第一主体。现阶段,西部地方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第一主体最具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产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愈来愈凸显。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基于协同学理论,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系统的创新实体和创新环境子系统,确定了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系统的影响因素,给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系统因果关系和系统流图。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系统仿真模型,设计了5种动态仿真实验方案,并结合近6年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Vensim软件进行了仿真。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我国的技术创新实践问题主要集中在创新能力、创新技术来源和资金支撑3个方面,而它们正是构成创新系统的3个核心要素。分析发现,隐藏在创新主体动力不足、创新源导向性错位、创新系统全方位信用缺失等表象之下的是一个伦理问题,即各要素伦理诉求的错位与混乱。在对创新系统核心要素伦理错位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后,提出要素的伦理归位是促进系统结构和功能归位的前提,也是解决我国技术创新现存问题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在使用DEA对区域三大创新主体——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创新效率和区域创新效率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三大主体创新效率、机构间创新效率差异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区域创新效率与企业创新效率关联度最大,与高校、科研机构关联度也不小,表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新效率对区域创新效率均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三大主体间创新效率差异与区域创新效率显著相关,表明缩小三大创新主体间创新效率差异,实现区域内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平衡与共同发展对区域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供给侧改革驱动下,创新联盟因不同主体间可以共享资源、共担风险、降低创新成本而蓬勃发展。由于参与主体多元化、主体异质性特征客观存在、创新联盟成立之后关系风险逐步突出,理清影响关系风险的变量对创新联盟有效存续至关重要。从主体异质性理论出发,实证研究发现:创新主体异质性特征与创新联盟关系风险之间直接影响关系不显著,无论是互补性异质特征、制衡性异质特征还是互斥性异质特征都与关系风险的直接关系不显著。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主体异质性特征与创新联盟关系风险之间确实存在中介效应。权力非对称性是互补性异质特征与关系风险之间的中介变量;信任和信息共享是制衡性异质特征以及互斥性异质特征与关系风险之间的多重中介变量。探究了创新联盟主体异质性特征如何影响创新联盟关系风险,揭示了创新联盟关系风险管控的核心所在,可为创新联盟效率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