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分析创新组织协同创新的发生及进化原理,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对协同创新的发生及进化原理展开分析和推演,结果发现长期合作、直接利益、共同利益、商业信誉能够有效推动创新组织间协同创新。通过问卷收集一手资料,对上述结论进行实证检验。最后,提出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合作机制的建议:将利益刺激作为原始驱动力,促使创新组织开启合作模式;扩大商业信誉影响力,为创新组织合作启动监督模式;重视长期合作效用,打造创新组织长效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体制机制创新是2011计划的重要内容。基于同素异形体结构理论,分析了协同创新中心从量变发展到质变的原理,提出了协同创新中心的组织管理体系及其联动合作机制、人事管理机制、科研评价机制、人才培养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和文化建设机制,从资助模式、管理体制、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等角度对协同创新中心政策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知识创新协同指科研机构与高校借助合作网络达成战略、组织及资源的协同,推动知识创新、扩散及应用的现象。有别于传统知识创新方式,知识创新协同具有其独有的特征。分析了知识创新协同效应的三大表现形式,概括总结了知识创新协同的两种模式,即合作协议模式与共建实验室(所)模式。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对科研机构与高校的非合作模式及两种协同模式的最优科技投资水平、期望净利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共建实验室(所)的经济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利用文献计量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了产学研合作研究向协同创新研究的演进脉络,探讨了协同创新研究的进展和方向。根据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主题下文献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及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主体间关系从合作转向协同、组织方式从创新网络转向创新生态系统、产学研与协同创新结合成为一个具有特定涵义和现实背景的研究领域。最后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深入分析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的知识增值过程;分析协同创新过程的动态演化模式和动态机理;加强对以基于异质知识的知识增值为核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有效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厅地协同创新”能够提供特定条件下探究培育技术创新的政策路径,有助于推动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联盟升级、丰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路径,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厅地协同创新”的模式对推动协同创新的演进和提升协同创新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首先从“区域协同创新”的作用出发重点介绍了“区域协同创新”的构建模式;其次在构建模式过程中发现该模式国内外各有不同,国外协同创新的模式有:协议合作方式、立法合作方式、会议合作方式,国内“厅地协同创新”的模式有:协议合作模式、设立开发基金模式、中介模式、会议模式等;最后,研究得出这些模式对协同创新的演进和丰富协同创新的内容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协同创新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企业协同创新的5类风险,即合作主体风险、信息风险、利益风险、结构风险、环境风险,探究企业协同创新风险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基于京津冀地区206家高技术企业的问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企业协同创新风险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合作主体风险、信息风险、利益风险、结构风险、环境风险均与企业创新绩效呈负相关关系;②不同风险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别,其中信息风险和利益风险对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6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例,重点对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进行了研究。新型研发机构与传统机构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功能定位体现政府导向、治理模式去行政化、体制机制灵活创新、政产学研高度协作。在协同创新模式上,主要分析了合作建设模式、组织管理模式、合作研发模式和合作服务模式。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机制是投入机制、收益机制、运作机制、用人机制、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的耦合。在新型研发机构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针对协同创新的三方利益主体,首先,将校企合作分为基础层级合作,次级合作和协同发展,通过比较得出协同发展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再次,运用博弈模型,对校企利益分配进行博弈机制探究;最后,给予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分析。  相似文献   

9.
周国华  李施瑶  夏小雨 《技术经济》2020,39(3):10-19,29
针对复杂产品协同创新中各类企业的不同利益诉求,基于复杂网络、公共品演化博弈等理论构建复杂产品协同创新网络利益分配演化博弈模型,对网络的合作行为演化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发现:当协同创新合作需求不同时,利益分配结构要有所区别;在利益分配结构中考虑企业的投入与重要度可以减少企业的搭便车行为;当利益分配机制的制定缺乏一定的公平合理性时,可以通过调动骨干企业的合作积极性来提高网络整体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首先,概览了现阶段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面临的时代背景与发展障碍,检索了管理领域内国内外文献,研判了以上主题的基本构成理论的发展轨迹和趋势。在此基础上,追溯了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早期理论演变,并按照产学研各方合作的深度和知识流动的方向,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典型模式进行了归纳。然后,从合作动机、治理措施和利益协调的研究维度,梳理了有关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重要文献。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推动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加剧,技术创新变得越来越复杂,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是应对创新环境变化、推动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从人才、政府、产业及制度等方面,分析美国、日本、俄罗斯、以色列四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模式,对我国构建由政府、军队、军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及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有一定借鉴意义。为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我国应破除军民融合制度藩篱,优化科技协同创新环境;构筑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新兴产业空间集聚;重视军民两用人才建设,推动科学技术合作交流;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力度,拓宽科技研发融资渠道;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国际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6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例,重点对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进行了研究。新型研发机构与传统机构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功能定位体现政府导向、治理模式去行政化、体制机制灵活创新、政产学研高度协作。在协同创新模式上,主要分析了合作建设模式、组织管理模式、合作研发模式和合作服务模式。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机制是投入机制、收益机制、运作机制、用人机制、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的耦合。在新型研发机构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高技术服务创新网络中,参与主体生态位重叠与竞合关系复杂。应用生态位理论中Lotka Volterra原理,构建企业生态位演化模型群,并进行系统仿真,揭示不同类型高技术服务创新网络参与主体的动态竞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位重叠的创新主体间只有采取合作共生模式,才会产生企业生态位协同进化;片面追求自身发展的单向思维模式,反而可能导致企业生态位被逐渐侵蚀。该研究结论对于探索科学治理创新网络、促进企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刘广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23):151-155
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背后,存在高校、政府和企业等政产学研合作主体的协同创新和合作博弈行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助于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推进政府、高校和企业间的深度合作。基于夏普利值法的合作博弈利益分配策略,构建了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政府、高校和企业等各方参与主体利益分配模型,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设计链协同创新与知识产权的矛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链作为一种新型竞争模式和管理模式,其本质是企业间的协同创新。从知识共享和转移的角度,分析了设计链协同创新中的知识产权风险,认为知识产权所具有的专属性、排他性和地域性等特征与设计链协同创新中的知识共享性、协同合作性以及合作的无地域性存在矛盾。指出在设计链中,知识产权和协同创新作为一对矛盾共同体存在。对于协同创新来讲,知识产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约束机制、一种失衡的利益调节机制。针对知识产权的作用机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谢文强  王俊鹏  江燕 《当代经济》2016,(34):130-132
本文从智能制造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组织方式创新三个角度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科学创新原理.其中,技术创新过程主要体现了集成原理和移植原理;模式创新过程体现了集成原理和组合原理;组织方式创新过程体现了系统原理和集成原理.最后对智能制造未来发展方向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产业创新活动开放性不断增强及知识生产模式的发展演变,四螺旋模式逐渐成为产业协同创新主流模式。当前对于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多建立在三螺旋模式上,作为反映市场采纳接受程度与公众需求的第四螺旋测度指标应纳入创新生态系统有机性评价体系,以更准确地体现当前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评估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四螺旋模式出发,采用协同学与生态学概念及方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有机性进行分析、评价,以期从四螺旋多维度视角评估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体协同性和动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四螺旋创新协同性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协同程度普遍较低且波动幅度较大,地区间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进化空间差距悬殊,第四螺旋创新动能未得到充分挖掘。在未来产业协同创新中还需加大引导与宏观调控力度,在维持多主体利益平衡的同时,充分发挥第四螺旋作用,努力实现各创新螺旋积极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协同创新在我国不仅是一个学术概念,更是一个政治概念,然而现有研究对协同创新的理解与把握较少关注我国协同创新现状,局限于从中观层次(组织机构)探讨协同创新。从我国协同创新现实情境出发,在充分理解我国政府推动协同创新意图的基础上,从微观、中观和宏观3个层次分析协同创新的内涵及功能,发现不同层次的活动主体在外在动因和内在动因共同影响下,形成了相应的协同互动模式;各层次活动主体采取不同的协同创新模式及机制,从而实现了不同层次协同创新绩效。最后,基于协同创新“前因后果”的思路,从多层次视角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结合lotka-Volterra模型为基础,分析了产学研共生演化过程中生成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落期的阶段性特征与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产学研相互竞争、相互合作以及竞争合作共生演化的三个阶段进行了研究,梳理了学研方与产方多阶段博弈的行为,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忽略绝对优劣势,形成你追我赶的螺旋式上升的新常态;重视组织结构协同和过程协同,建立“政产学研资介”协同创新新型委员会;牢牢把握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和组织协同的逻辑关系;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法律保障体系和科技信息沟通平台。只有在不断加强自身水平上保持产学研动态平衡,才能推进协同创新健康可持续运行并实现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提高国家技术创新水平,建设有中国特色创新体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分析我国产学研合作多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模式演进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对策。如建立“政产学研金介”密切配合的协作关系,建立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主体的组织模式,科学设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激励机制,构建和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以期更好地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