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对利益相关者导向、绿色创新及企业绩效的理论分析,构建了以绿色创新为中介变量的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模型。通过问卷调查,以陕西省建筑企业为样本,利用结构方程(SEM),实证分析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及绿色创新在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导向对企业绩效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但是利益相关者导向对绿色创新、绿色创新对企业绩效均有显著的直接影响,绿色创新在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将网络搜索指数作为投资者关注的代理变量,探讨投资者关注能否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绩效提升。结果发现,投资者关注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绿色创新绩效,体现在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上,资产规模、杠杆率、股权集中度对绿色创新绩效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者关注通过融资约束这一中介变量影响绿色创新绩效,同时环境规制是有效的调节变量,投资者关注与环境规制的交互效应能够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绩效提升。从关注属性维度看,投资者负面关注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非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相较于高污染企业,投资者关注对非高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基于绿色动态能力视角,构建了绿色创新战略影响企业绩效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相关理论假设。基于中部六省会城市制造企业的问卷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创新对绿色动态能力的形成有正向影响,同时,也验证了绿色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市场成功和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但绿色工艺创新对环境适应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进一步发现,绿色动态能力在绿色产品创新和企业绩效之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基于绿色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绿色工艺创新对企业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市场成功的正向影响不显著。相反,基于这种中介作用,绿色管理创新对市场成功有正向影响,对企业财务绩效无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健  黄群慧 《当代财经》2022,(11):76-86
绿色创新的企业经常会陷入“绿色陷阱”之中,但现有研究很少关注企业如何突破“绿色陷阱”的问题。为此,以东部沿海地区的206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结合机缘巧合和绿色合法性构建绿色创新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机制模型,并分析手段导向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绿色创新对企业绩效并无直接影响,但可以通过促进机缘巧合间接地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作用;手段导向在绿色创新与机缘巧合的关系之间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在绿色合法性的作用下,绿色创新会带来企业绩效的提升。本文的研究结论推动了机缘巧合理论在国内的发展,对企业如何突破“绿色陷阱”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CEO调节焦点、绿色创新与企业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特质—行为—绩效关系模型。选取227位CEO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CEO调节焦点、绿色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EO促进型焦点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预防型焦点具有负向影响;绿色产品创新、绿色工艺创新对企业绩效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绿色产品创新、绿色工艺创新在促进型焦点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企业绿色创新绩效驱动模式对我国绿色发展至关重要。以环保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必要条件分析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讨“技术—组织—环境”层面的6个前因条件如何联动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研究表明:企业绿色创新绩效受多个因素共同影响,党员高管对提升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普适作用;单因素主导型、双因素叠加驱动型、全维度协同驱动型三类创新模式可以实现企业高水平绿色创新绩效,非高绿色创新绩效路径为两条,与高绩效驱动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数字化转型与高管职业生涯关注存在高度一致性,并在特定条件下,空气污染与未吸收冗余在驱动企业高水平绿色创新绩效中存在替代关系。研究结论可以为企业开展绿色创新实践提供新洞见与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推动具有正外部效应的企业绿色创新,需要发挥市场和政策双重机制的驱动作用。我们通过构建PLS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市场导向、政策导向与企业绿色创新及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1)市场导向和政策导向对企业绿色创新都存在显著正向影响;(2)市场导向对绿色创新的显著影响大于政策导向对绿色创新的显著影响;(3)相比对绿色工艺创新的正向影响,市场导向对绿色产品创新的正向影响更强;(4)相比对绿色产品创新的正向影响,政策导向对绿色工艺创新的正向影响更强;(5)绿色产品创新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而实证分析拒绝绿色工艺创新与企业绩效存在正向关系的假设。  相似文献   

8.
迫于全球能源危机和国内雾霾污染的巨大压力,如何通过绿色投资以改善环境污染是当前各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以2008—2017年中国能源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Probit模型考察了绿色投资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增加绿色投资能够显著改善其环境绩效,而环境规制有利于企业增加绿色投资。调节效应表明,环境规制、专利创新对绿色投资与环境绩效的积极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媒体报道的正面倾向性则会减弱绿色投资对环境绩效的积极作用,但政府补贴和研发投入对绿色投资提升环境绩效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本文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投资提升企业环境绩效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和融资约束程度弱的企业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基于长三角地区367家制造企业有效样本,分析环境知识学习、绿色创新行为与环境绩效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环境知识学习对绿色创新行为和环境绩效均具有正向影响;绿色创新行为对环境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绿色创新行为在环境知识利用性学习与环境绩效间发挥完全中介效应,而在环境知识探索性学习与环境绩效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结论揭示了环境知识学习与环境绩效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拓展了组织学习与环境管理等领域的理论空间,对企业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人力资本视角,将企业家人力资本分成能力性、知识性和能动性三类,将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分成绿色创新投入、绿色创新技术和绿色创新控制三种能力,构建了理论模型.基于2016-2019年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结果发现:企业家能力性人力资本与企业绿色创新投入能力、绿色创新技术能力以及绿色创新控制能力均显著正相关;知识性人力资本与绿色创新技术能力和绿色创新投入能力显著正相关,但对绿色创新控制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能动性人力资本对绿色创新投入能力的影响不显著,且与绿色创新技术能力以及绿色创新控制能力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对企业充分开发企业家人力资本,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归根到底是要实现企业绿色转型、提升企业绩效。鉴于企业发展受内外部因素的联动影响,尝试构建动态环境规制嵌入下战略柔性、绿色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采集173份有效调查问卷,通过层次回归对影响企业转型和绩效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前情境下,战略柔性、绿色创新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提升效应,但是伴随战略柔性强度增大,其贡献度减小;两者交互效应能显著正向提升企业绩效,且绿色创新在不同水平的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关系中发挥不同中介作用,说明变革管理理念和强化绿色创新是遏制战略柔性过高导致企业绩效贡献度下降的重要措施,绿色创新对战略柔性的效应发挥起到纽带作用;动态环境规制在战略柔性、绿色创新对企业绩效的显著正向影响中存在负向调节效应,表明动态环境下政府规制政策更多地对企业决策和创新行为带来抑制效果。综合研究结果,提出企业应加强内生路径建设、注重环境规制政策引导、实现政企双赢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运用Super-SBM模型和区位熵指数分别测算省域绿色创新绩效和科技人才集聚水平,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与偏微分方法实证检验科技人才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绿色创新绩效水平区域非均衡性特征显著,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阶梯式分布。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干预对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与信息化水平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稳健性检验证实结论具有可靠性。异质性考察发现,基础研究型科技人才集聚对东北地区的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应用研究与试验开发型科技人才集聚对中部、西部地区的绿色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明显,对其他地区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据此,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实施绿色创业战略时变革型领导在利用式绿色产品创新和探索式绿色产品创新中的作用,将新产品开发(NPD)组织环境作为变革型领导与绿色产品创新间的中介变量,将NPD组织环境划分为兼容性与重要性和资源综效,构建了变革型领导-新产品开发组织环境-绿色产品创新的连锁关系模型,并以国内4个城市218家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变革型领导可以通过对新产品开发组织环境的掌控间接控制利用式绿色产品创新和探索式绿色产品创新两类创新,当组织需要开发探索式绿色产品时,变革型领导可以通过加强和突显新产品开发组织环境的兼容性与重要性,促进探索式绿色产品创新;当组织需要开发利用式绿色产品时,变革型领导可以通过加强和突显新产品开发组织环境的资源综效,促进利用式绿色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14.
朱晋伟  魏妍宇 《技术经济》2022,41(11):66-77
绿色创新绩效体现企业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发展的创新成果,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运用文献计量法,对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以“绿色创新绩效”为主题的学术论文进行聚类图分析和战略图分析,剖析国际学术界绿色创新绩效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国内绿色创新绩效研究提供参考。目前国际上关于绿色创新绩效的研究数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企业资源、战略能力、研发活动、合作网络与绿色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成为热点议题,未来具有高潜力的研究主要包括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不确定性、创业导向、知识管理等主题。  相似文献   

15.
“双碳”目标下,面对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消耗过度、极端天气频发等环境问题,政府与企业都在寻求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方法。以2016—2020年340家重污染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重污染行业在补贴政策扶持下绿色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对企业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绿色投入既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还能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技术创新在绿色投入与双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政府补助对技术创新在绿色投入与双绩效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从企业内部创新与外部政策制订两方面给出提高企业双绩效的建议,助推重污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进一步激活企业在环境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绿色创新对于企业加强环境治理意义重大。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组织认同理论,运用315家制造业企业调研数据,分析绿色组织认同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探索环境承诺、可持续探索/利用实践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绿色组织认同未能显著改善绿色创新绩效;环境承诺和可持续利用实践均在绿色组织认同与绿色创新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但可持续探索实践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只能通过可持续学习导向实现;环境承诺和可持续利用实践在绿色组织认同与绿色创新绩效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提出旨在提升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增强企业绿色竞争优势,基于自然资源基础理论和绿色创新理论,构建了绿色产品创新-企业绿色形象-企业绿色竞争优势的理论模型,明晰了企业通过绿色产品创新构建企业绿色竞争优势的过程。结果表明,绿色产品创新通过企业绿色形象的中介作用提升企业绿色竞争优势;绿色创造力和商业环境动态性促进了绿色产品创新对企业绿色形象的影响,同时,绿色创造力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绿色形象的中介作用。因此,企业在不断创新绿色产品提升其绿色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应重视企业绿色形象的建立以及绿色创造力和商业环境动态性的影响,为企业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和构建绿色竞争优势提供依据,助其实现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绿色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其前因、后果变量的探讨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其研究结果尚未形成一致结论。为探究绿色创新的前因、后果变量,对181项研究、240个效应值进行元分析。首先考察社会网络、财务资本、人口统计学特征、组织特征、政策制度、内部环境、组织能力以及战略导向等前因变量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其次从绩效层面探讨绿色创新与后果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将大规模组织与中小规模组织的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组织绿色创新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进一步激活企业在环境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绿色创新对于企业加强环境治理意义重大。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组织认同理论,运用315家制造业企业调研数据,分析绿色组织认同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探索环境承诺、可持续探索/利用实践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绿色组织认同未能显著改善绿色创新绩效;环境承诺和可持续利用实践均在绿色组织认同与绿色创新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但可持续探索实践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只能通过可持续学习导向实现;环境承诺和可持续利用实践在绿色组织认同与绿色创新绩效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提出旨在提升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2007—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政府补贴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政府补贴政策对企业总体绿色创新绩效、突破性绿色创新绩效、渐进式绿色创新绩效、独立绿色创新绩效和联合绿色创新绩效均产生显著正向驱动效应;政府补贴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活动后侧绩效产生显著的直接正向驱动效应,同时,还通过影响前侧研发投资决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间接正向驱动效应。研究结论为政府运用补贴政策驱动企业提升绿色创新绩效提供了可靠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