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网络化成长是当前复杂商业环境中一种重要的企业成长机制。本文分析了科技型小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在企业群落层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网络化成长的三个不同阶段,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构建了"网络—成长阶段—网络资源—机制"的理论框架。最后,本文给出了科技型小微企业外部商业生态系统模型,为企业的网络化成长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核心资源是企业成长的基础要素,创新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基本特征,对突破资源约束,实现成长起着关键作用,但是鲜有研究者从企业成长过程的视角对核心资源、创新与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构建了核心资源、协同创新与企业成长关系模型,以浙江30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核心资源对企业成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核心资源与协同创新显著正相关;协同创新对成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协同创新在这个关系中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核心资源通过技术、市场、管理协同创新这一“中央处理器”的动态作用推动企业成长。该研究实证支持与拓展了企业成长过程机理,可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3.
协同创新是有效推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最佳路径,因为协同创新与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存在内在统一的逻辑关系。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与其相关的政府科技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等应从更新观念、建立机制与搭建平台着手,加速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下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创新能力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面对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企业仅依靠自身力量来满足客户和环境保护的需求越来越难。这些形势一方面体现了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循环经济形势下如何开展协同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从循环经济发展视角,系统探讨了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的必要性,以及面临的协同创新问题,提出了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并给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小微企业面临很多生存挑战,微创新是不断提升企业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微企业的创业者和员工可通过创业学习,从产品、市场、工艺、供应来源、组织形式、管理方法、服务等方面入手进行微创新活动,以客户需求为本,提高顾客忠诚度,最终改善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6.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基于产业集群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创新能力、创新资源等方面存在先天劣势,只有通过与其它创新主体协同合作才能更有效开展创新工作,而选择合适的协同创新模式成为建立协同创新体系的关键。在研究协同创新模式和影响协同创新模式选择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模式选择模型,该模型的建立为产业集群科技型小微企业选择协同创新模式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掖市是全国首批入选的"双创示范城市"之一,该市工业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是发展地方经济首要考虑的因素。文章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政府、市场、企业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以生态保护为导向、内外联动的小微企业发展路径,以期促进张掖市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张掖市"双创示范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8.
首先阐述以模块化为抓手推动协同创新的理论内涵;其次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构建基于模块化的协同创新网络模型,并从生态学视角探讨网络化资源管理,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网络化资源持续优化的自组织协同创新生态圈。进一步地,采用探索性案例方法并聚焦海尔的T系列空调产品,深入分析案例企业通过模块化协同创新推动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的实践,最后讨论案例企业针对网络化资源的若干微观管理机制。研究可以为中国企业在网络化时代探索产品模块化,以及构建基于模块化的协同创新网络、管理网络化资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主体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科技型小微企业与科技型大企业协同创新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博弈双方在创新中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博弈双方的技术研发整合转化能力、创新资源和企业文化、资源协同利用效应系数、协同创新的科技成本、协同创新的利润分配比例和协同创新的成功概率是影响科技型小微企业与科技型大企业协同创新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协同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合作创新界面管理问题,对于促进其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协同视角,从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及功能结构维度探讨并选择科技型小微企业合作创新界面协同管理的序参量,简要分析基于序参量的合作创新界面协同管理原理,探讨协同管理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5,(11)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调速换挡、转型升级的新常态,经济发展要从依靠要素驱动转向依靠创新驱动,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是灵活高效的创新主体,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须激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活力。文章从黑龙江省三江地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基本发展状况出发,以期探索出适应三江地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创新驱动模式。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9,(11)
技术创新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小微企业确保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的重要战略和战术。文章详细阐述了小微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构造了企业之间创新竞争数理模型并分析在不同市场类型中的企业创新竞争特点,得出小微企业应当与其他组织建立协同创新合作关系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企业的协同创新应当长期而固定以提高创新效率,并且维护友好的内外部企业环境以激励更多的创新投入。  相似文献   

13.
集群情景下小微企业协同创业网络演化研究日益受到各领域学者的关注,其中,关键影响因素研究是基础性问题。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方法,基于杭州软件集群情景,提炼了适应行为、治理模式、模仿学习、网络共享资源等27个核心范畴,并类属化为两条故事线。在此基础上,结合杭州软件集群情景,对协同行为、适应行为、网络共享资源和集群政策情景进行了语义阐释。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创新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对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破坏性创新理论构建了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理论框架,对破坏性创新和持续性创新两种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路径下商业银行期望收益变动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选择突破性创新路径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合理性。最后,针对上述路径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融资难制约了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对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主要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环节的现实问题,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就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机制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当前形势金融改革的一些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分析创新组织协同创新的发生及进化原理,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对协同创新的发生及进化原理展开分析和推演,结果发现长期合作、直接利益、共同利益、商业信誉能够有效推动创新组织间协同创新。通过问卷收集一手资料,对上述结论进行实证检验。最后,提出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合作机制的建议:将利益刺激作为原始驱动力,促使创新组织开启合作模式;扩大商业信誉影响力,为创新组织合作启动监督模式;重视长期合作效用,打造创新组织长效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市场经济国际化发展、改善我过的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和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微企业是对中小企业继续细分出来的一类企业,这是一类更具代表性的企业,加强对小微企业的研究对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小微企业的概念、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国家出台的针对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提出了推动和加快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是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基础,提供了大多数就业岗位,中小微企业在抗风险、融资、成本消化、信息搜寻等方面能力较弱,当前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障碍多、创业起步难、专业化分工不显著等问题。政府和市场是分工与合作的关系,面对中小微企业,政府扮演的角色是规制、激励和服务,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环境,更加健全的体制机制和更加科学的政策体系,更好地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吴璇  王娟  杨沐 《生产力研究》2022,(7):128-132
万众创新的环境下,我国小微企业的飞速发展极大推动了创新研发方面的进步,政府也相继出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财税政策。但研究发现由于政策力度、范围和小微企业自身限制性等因素,部分政策的落实仍不够完善。为改善上述问题,文章利用Pyt hon整理出2019—2021年财税政策,分析提出“广泛化、精确化、透明化、体系化”建议来进一步精确财税政策具体实施内容,推动小微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20.
小微企业贷款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银根紧缩的背景下,小微企业贷款更难.但小微企业是无限商机的“蓝海”,贷款机构跟小微企业长期合作,可分享小微企业“成长的快乐”.小微企业贷款的主要障碍是没有合适的抵押物、完整的财务报表和规范的管理.本文从贷款机构既能规避风险,又能顺利开展业务,符合监管要求和公司内部管理出发,探讨如何创新贷款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