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中国大陆29个省份(1995—2009)的一次能源消费数据,构建碳强度分布的ER指数、EGR指数和LU指数,对二氧化碳排放分布的空间极化程度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大陆二氧化碳排放分布的空间极化程度总体上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极化指数与总体基尼系数的演变在多数情况下呈现出完全相反的演变趋势,即极化指数持续降低而总体基尼系数却在增大。这一方面表明二氧化碳排放分布不断下降的极化程度有利于缓解不同层面高低排放组之间冲突的紧张程度,有助于碳减排政策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表明碳排放分布在地区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亟需对高排放地区采取针对性的碳减排政策,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碳排放在地区间的公平。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大陆29个省份(1995—2009)的一次能源消费数据,构建碳强度分布的ER指数、EGR指数和LU指数,对二氧化碳排放分布的空间极化程度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大陆二氧化碳排放分布的空间极化程度总体上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极化指数与总体基尼系数的演变在多数情况下呈现出完全相反的演变趋势,即极化指数持续降低而总体基尼系数却在增大。这一方面表明二氧化碳排放分布不断下降的极化程度有利于缓解不同层面高低排放组之间冲突的紧张程度,有助于碳减排政策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表明碳排放分布在地区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亟需对高排放地区采取针对性的碳减排政策,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碳排放在地区间的公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16—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26个城市为例,对长三角三省一市城市群的经济极化指数与区域经济极化效应的城市贡献度进行测算,运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城市经济极化效应进行分析,以期对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认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经济极化水平呈波折下降趋势;长三角地区经济极化贡献度极处于多核心分布;经济极化贡献度具有空间正相关特征,局部自相关以H-H和L-L为主,空间分布较为集聚,并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居环境和生活保障四个方面界定了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尼系数双维分解方法对中国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距及其来源结构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稳健上升趋势,且具有显著的空间差距特征。样本考察期内,中国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差距逐年递减,区域协调性不断上升。区域维度下,总体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距。指标构成维度下,总体差距主要来源于人口结构差距。区域和指标构成双重维度下,总体差距主要来源于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人口结构差距。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0—2022年江苏省40个县域面板数据,通过标准差、变异系数、错位分析法、NICH指数、ESDA探索性时空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时空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2000年以来,全省县域之间总体差异不断增加,但相对差异不断缩小;(2)空间集聚现象明显,并有不断强化趋势;(3)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异质性特征明显,全省苏南地区集聚发展明显,呈现苏南向苏中转移发展态势。本文最后为优化江苏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提出:跨区域协同创新提升区域产业创新能力、聚焦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分类探索特色化高质量发展路径等缩小全省县域经济区域发展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GIS和GEODA等软件系统,利用人口密度系数、空间结构自相关、人口结构指数等研究方法,以西北五省的县级单位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绘制西北五省的县级行政单位人口空间结构格局变化演变图,并剖析其影响原因。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县级人口总体上呈现东密西疏的分布特征,西北地区人口稀少,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五省县级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呈正相关,表明西北五省县级人口集聚程度在不断上升;西北五省县级人口密度分布存在明显的“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特征。西北五省县级人口空间格局演变受国家政策、气候环境、交通、社会生活水平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县域作为城市与乡村连接的关键纽带,与城市或乡村相比,其人口变化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相较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人口增长与收缩并存的现象更为明显。基于此,以甘肃省县域空间为实证对象,基于标准差椭圆、人口集聚度模型、GMM模型对县域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演变、集散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2000-2020年间,甘肃省县域人口规模空间分布的中心点出现明显波动,同时受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环境的逐步改善,近20年间县域人口呈现由陇中向周边回流的趋势,这与兰州市弱省会对要素吸纳能力有限有很大关系。其次,甘肃省县域人口在经历一段增长后出现新一轮流失,县域空间连片收缩现象较为显著。同时受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就业机会等不均等化布局,人口由郊区县城向中心城区迁移的趋势依然明显,中心城区依旧是区域人口集聚的关键区域。此外,从县域人口空间分布的驱动机制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对人口规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农业发展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对人口规模具有负向影响,这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倒逼农业科技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浙江省11个地级市2000年-2014年外商直接投资相关数据,对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差距及其演变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泰尔指数及其分解结果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波动非常明显,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从三大地区来看,浙东北地区差距最大,波动也较为明显,而浙南地区和浙西南地区的泰尔指数表现非常平稳。(3)地区间差距贡献率和地区内差距贡献率表明,地区间差距贡献率是总体差距的主要原因,且表现为上升趋势,不过地区内差距贡献率则表现为下降趋势,两者刚好呈现出相反的演变态势。  相似文献   

9.
杨嵘  米娅 《财经论丛》2016,(2):18-23
本文采用E-G指数,从产业空间、时间和地理空间等维度测度中国2005-2012年能源化工产业集聚状况。在产业内部,上游行业集聚水平非常高,中游和下游行业集聚现象不明显;在时间上,能源化工产业集聚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呈缓慢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西部地区上游行业集聚程度非常高,部分行业在东部、中部和东北呈现集聚现象,但并没有显现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基于广州市2007-2017年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企业名录数据,运用地理集中度指数、标准差椭圆与核密度分析对广州市高新电子信息产业空间集聚与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007-2017年,高新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程度偏低,但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平均中心分布在天河区内;集聚区大致呈西北—东南的空间分布格局,集聚态势明显,整体向西南方向移动;空间分布经历了"集聚-分散-集聚"演变过程,广州市高新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格局由单核向多中心结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