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民是农地使用权流转的主体,对农户具体行为的研究可以直接反映现实情况,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就参与农地流转情况对新疆玛纳斯县369户农户进行调研,结果表明:转包和出租仍是农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农地以自发流转为主、流转期限普遍较短、农地流转呈现出“非粮化”趋势.通过剖析当前农地流转的现状及呈现出的特点,认为农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农地流转的非粮化与粮食安全、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角色定位等问题,并提出农地流转必须兼顾粮食安全、规范政府职能、大力培育并完善中介服务组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分析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社会互动效应,以期更好地解读农户的行为决策,为农地流转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离散选择互动模型,Logit模型。研究结果:(1)农地转出行为存在显著的内生互动效应,同村庄其他农户的转出行为正向影响个体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2)内生互动效应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的农户对他人转出行为更敏感,流转决策的依赖性更强。(3)非农经营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经营非农产业不仅影响自身的农地流转决策,还会提高其他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研究结论: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并非独立,而是相互影响的,相关政策可以通过优先干预部分农户、鼓励非农创业的方式促进农地使用权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在江西省、安徽省和江苏省实际调查得到的786户样本农户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地使用权流转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户主的耕种意愿、农地平整度、农地地理位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农地使用权转出价格;而户主年龄、劳动力务农的机会成本和社保参加状况显著负向影响农地使用权转出价格。农地平整度、流转时间长短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农地使用权转入价格;而户主年龄、家庭务农收入所占比重、流转后是否改种其他作物和劳动力务农的机会成本显著负向影响农地使用权转入价格。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务农劳动力数量、农地面积大小、农田基础设施状况、土壤肥力、未来农地政策是否变动则对农地使用权流转价格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地,本文利用乡镇层面的有关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不同地区之间农地使用权流转价格的空间分布情况。研究表明,从区域水平来看,农地使用权流转价格在区域之间存在传导性。  相似文献   

4.
政府视角下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理论探索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农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参与者,政府的流转行为对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成熟度具有重要影响。以此为视角按照市场的供求规律可以得到政府行为下农地使用权市场流转的一般路径:农民自发流转阶段—政府获利阶段—农民流转意识与能力培养阶段—农民流转能力提高阶段—流转市场潜能开发阶段。中国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表明,其正处于农民流转意识与能力培养阶段。本文分析了政府补贴与价格干预两种政策对农地使用权流转的作用过程及其效果,认为政府补贴与最低限价政策可以较好地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农户耕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发育直接取决于农户耕地的有效供给和需求,而农户耕地有效供给和需求的状况是农户理性抉择的结果。农户耕地所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或因素制约了农户耕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农地的有效供给和需求,从而造成了农户耕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有效供给的不足和有效需求的不旺,并形成了农户耕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发育缓慢与萧条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激励农户转出农地是增加农地流转市场供给活力的重要保证,对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现实中,村集体对农地进行调整或对农地流转进行管制是常见的产权干预,本文利用山东、河南、湖南和四川4省566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这种村级产权干预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存在村级农地调整与流转管制使得农户转出农地的概率分别下降了8.4个百分点和9.0个百分点,同时只要存在农地调整与流转管制会使得农户农地转出的面积分别平均减少0.287亩和0.378亩,这是因为村级产权干预会造成农地产权的不完整,增加流转的交易费用,对农户的农地转出行为具有抑制作用。因此,为促进农地流转健康有序进行,应继续严格落实中央限制农地调整的政策,减少村级对农地流转行为的管制,进一步提高农地使用权、收益权和交易权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农地流转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较为丰富,但既有文献大都关注其平均效应,忽视了农户个体异质性结果。基于2010年和2014两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利用贝叶斯估计方法下的"反事实"检验思想,实证检验了农地流转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农户异质性。进一步,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相关结论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农地流转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无论是转入户还是转出户,农地流转的收入效应都比较显著;但是,农地流转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效应高于低收入群体,农地流转市场的出现扩大了农村收入差距,这意味着农地流转政策面临着"效率"与"平等"两者的权衡。政策启示是重点关注并帮扶低收入农户,在乡村振兴中做好精准扶贫,发挥好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上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流转农地与农户投资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农地流转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近1/5,包括从亲属转入和非亲属转入的农地,而从非亲属转入的农地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农户对这两种类型转入农地的长期投资行为的差异,这对判断未来农业生产力的变动趋势有重要价值。本文利用2000年和2008年全国6省的随机抽样农户调查数据,建立并估计了农户有机肥投入的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农户在从非亲属转入的农地上的有机肥施用概率和施用量显著低于从亲属转入的农地,这可能是由不同流转类型的农地使用权稳定性的差异导致的。因此,进一步促进流转农地使用权的稳定性,能够激励农户对转入农地的长期投资。  相似文献   

9.
农地流转价格的快速上涨并未显著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规模的扩大。为什么生产效率较低的农户不选择将农地流转给生产效率较高的农业经营主体从而获得租金?对此,本文构建"依赖特征—价格幻觉—价格机制失效"分析框架予以解释,并利用全国6193个农户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地流转价格机制失效的根源在于流转双方对农地资源价值评价维度的不一致。其中,农户(作为农地潜在转出方)对农地的多重依赖以及对农地的多维价值评价引发的农地价格幻觉,大大降低了其参与农地流转的可能性。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对离地进城就业的忧虑、对农民外出就业扶持政策的不满意以及对承租户种植作物品种的控制意识,会显著增加农户存在农地价格幻觉的可能性;对于存在农地价格幻觉的农户,改善农民对进城政策的满意程度是降低其农地价格幻觉程度的关键因素。上述结论有助于深化学界对农地流转市场性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农地流转价格的快速上涨并未显著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规模的扩大。为什么生产效率较低的农户不选择将农地流转给生产效率较高的农业经营主体从而获得租金?对此,本文构建"依赖特征—价格幻觉—价格机制失效"分析框架予以解释,并利用全国6193个农户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地流转价格机制失效的根源在于流转双方对农地资源价值评价维度的不一致。其中,农户(作为农地潜在转出方)对农地的多重依赖以及对农地的多维价值评价引发的农地价格幻觉,大大降低了其参与农地流转的可能性。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对离地进城就业的忧虑、对农民外出就业扶持政策的不满意以及对承租户种植作物品种的控制意识,会显著增加农户存在农地价格幻觉的可能性;对于存在农地价格幻觉的农户,改善农民对进城政策的满意程度是降低其农地价格幻觉程度的关键因素。上述结论有助于深化学界对农地流转市场性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综合效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出发,多角度评析当前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综合效用,认为:①有效的农地使用权流转能够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农民增收;②有效的农地使用权流转能够强化地权的稳定性,减少土地调整频率,发挥土地在农村的社会保障作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农业部门的整体效益较低。农地流转的过程既是农地资源重新配置与再利用,又是促进农业资本深化的重要方式。通过制定合理有效地农地流转制度来高效配置资本要素,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基于农地流转的规模效应和配置效应两个维度来分析农地流转对农业资本深化的影响,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别求农地流转对两个核心指标的影响大小。[结果]农地流转对农业资本增密和滞后一期的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具有正向促进关系。农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技术的推广与运用,加速了农业生产资料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运作效率,农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资本的持续深化。[结论]加快农地合理规范流转是提高农业资本深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农地流转的影响下,农户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投入、土地利用效率发生了改变。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总结,全面探析农地流转行为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及效果的影响,以期阐明国内外学者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对文献的梳理得出:农地流转中,"非农化"及"非粮化"倾向明显,且土地流转市场、土地利用比较收益、政府引导是三大主要驱动力;随着农地规模的扩大,单位面积劳动投入减少,劳动产出率提高;农地流转对农地投入及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何种影响,国内外学者仍存在分歧,这主要是由于现有研究不够系统深入,未考虑土地流转市场、地权稳定性、农户类型、流转方式、流转用途等因素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政府应从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地权稳定性出发,但如何避免流转农地"非粮化"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未来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由于农村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等权利主体界定不清,农民没有稳定可靠的权利,农村土地难以流转,导致农地资源不能优化配置等诸多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很有必要.因此,在现行农地产权制度模式弊端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全新的农地产权结构,即实现农地产权的所有权、使用权、发展权三权分离,给各权利主体稳定、可靠和灵活的权利,保障各方利益实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典型国家(地区)农地流转的案例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政策之一。该文选择了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和越南作为不同土地制度、资源条件背景下农地流转的典型案例,侧重介绍这些国家(地区)推行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得到土地流转机制建设的四点启示:(1)土地产权边界清晰是农村土地流转的前提条件;(2)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加速了农村土地的流转;(3)相关配套机制的完善是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保障;(4)专门的中介机构为农村土地充分流转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6.
安海燕 《南方农村》2013,(1):60-62,73
农地流转是推动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通过贵州省农地流转的实地调研,分别从农地流转主体、农地流转交易与农地流转市场三个方面对贵州省农地流转的特征进行细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讨《物权法》颁布后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保护。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对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三水两区农户土地使用权流转和非农征地权益状况调查发现,当前在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保护上面临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缺失导致行权主体错位、在非农征地过程中对承包经营权作为财产权的不尊重、土地流转不规范带来使用权权益保护不稳定。研究结论:《物权法》应当与《土地管理法》、《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共同构成农户土地权益协调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农用地产权体系的构建是土地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保障农民权利的核心因素。土地的归属关系、利用关系和流转关系是农用地产权体系的三个框架和支柱,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以上关系是保护农用地权利的有效途径,应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转移、资本深化与农地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工作,户均资本投入增加,农业生产趋于资本深化,农地流转市场日渐活跃,过往的研究大多关注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少有提及资本深化是否及如何影响农地流转。本文首先建立了相关影响机制并提出研究假说,进而使用CFPS数据进行检验,不仅估算资本深化对农地流转的直接影响,也分析劳动力转移如何通过资本深化间接改变农地流转。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显著地促进了农户农业生产的资本深化进程,资本对劳动力投入进行了替代,同时,资本深化显著提升了种粮大户的农地经营规模。如果将农地流转细分为转入与转出,资本深化促进了转入,但抑制了转出。本研究对于优化农地资源配置,提高农地规模经营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