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人文社会学角度对中国改革至今所带来的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以及金融制度变迁进行审视。笔者认为,伴随我国社会结构从同质体向异质体转变,社会人际关系也将从人格化交换向非人格化交换演进:配合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这一时期的金融制度结构和金融制度安排也呈现双轨特点。同时,以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标准来评析过渡金融的制度绩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城乡收入差距内生于"经济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过程当中,直接套用库兹涅茨-威廉姆森假说对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可能并不一定具有太大的解释力,而将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和经济转轨这一双重制度变迁背景引入城乡差距模型中才能清楚地解释中国的城乡差距。研究发现,人口自由流动条件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会逐步缩小;人口不自由流动条件下,城乡差距会发生多层分化,但即使如此,中国的城乡差距仍不太符合所谓的库兹涅茨-威廉姆森假说。 相似文献
3.
经济转轨过程是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是一个由一种经济形态向另一种经济形态转变的过程,是一个包含着政治、经济、化和法律全面变革的过程,当然也是一个社会利益结构不断在激烈的对抗与碰撞中发生调整的过程。在经济转轨理论这个命题中,经济转轨过程的性质究竟为何物是一个首要而且关键的问题。因为对经济转轨性质的错误理解可能会导致经济转轨整体判断的失误以及政策上的错误导向,从而导致经济转轨进程的延迟和经济社会所负担转轨成本的增加。目前对于经济转轨性质的探讨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收入分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方面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却越来越大,成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障碍。文章对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进行反思,分析了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收入差距扩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体制转轨时期中国城乡发展差距扩大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城乡居民的实际消费差距在扩大,城乡之间公共产品供应差距在扩大,城乡市场体系建设与发展差距在扩大。之所以如此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传统城乡分割体制与传统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传统剪刀差以及新剪刀差的作用,投融资体制重城轻乡及对农村农业剩余的汲取,城乡对外开放与利用外资的差距,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对城乡发展差距扩大起了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居民收入的差距逐步扩大,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日趋严重。税收的主要功能就在于调节收入差距,但由于现有财税机制的缺陷,使其调节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在目前我国贫富差距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构建调节收入公平分配的财税机制,对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笔者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深入探讨体制转轨、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并通过实证分析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体制转轨过程中,长期经济增长主要由民间投资拉动,而政府投资不会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2)国有制企业的投资冲动越小,国有制企业与私有制企业经济活动波动程度的差异就越小,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也就越小;(3)国有制经济成分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越小,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就越小。 相似文献
8.
调节收入差距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是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是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方向,认真解决社会收入差距过大问题,逐步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视野下中国收入分配制度面临的矛盾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志芳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32-34
收入差距过大已经影响到中国和谐社会建构的进程。目前,中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要素分配不均、居民整体收入、城乡收入、行业收入、地区收入差距过大以及税收体制等方面对问题。因此,应该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实施城乡并重、积极开展垄断行业的革新、完善税务体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以完善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金融发展在具有一般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特殊性。在实现金融发展由外生性向内生性转变的过程中,审计能够发挥其他经济监督部门无法替代和比拟的积极作用,从而为内生的金融发展提供支持,促使金融体系自组织的顺利进行。为了适应金融发展的需要,审计系统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收入分配差距,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适度的收入差距有利于促进竞争,提高效率。但过大的收入差距,则会带来诸如贫困、社会冲突、社会动荡、妨碍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等一系列后果。个人收入差距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2005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为3.2:1。 相似文献
13.
转轨经济研究思路的评述、反思与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尝试用单视角和双视角的分类对现有的转轨经济研究方法进行归纳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转轨-转型"的双视角思路对转轨经济这一特殊形态进行研究,并建立一般理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应当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重心,人与人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前,我国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乃至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公凸显,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最重要问题。从实现社会公平入手,缩小差距,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各个社会阶层群众的利益要求,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键,进而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发展道路走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社会和谐正在成为与经济增长并重的目标。事实上,社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持续的发展本身就是相互作用的,而在这两者中间,收入差距是最为重要的中间变量之一。也正因如此,收入差距(包括与之密切相关的贫困)的研究就不仪事关人民的福祉,而且也是理解中国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互动关系的关键视角。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假说,发现围绕文化资本来解释体制转轨和经济增长以及讨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文献较少。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但非决定性因素,适应文化资本的制度转轨才是经济绩效提高的关键,因此,文化资本中的市场观念在改革开放后被重新激发,构成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最后基于结论从文化资本理论出发,兼述地域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中国改革过程中的资本化运动, 既不是旧中国用以剥削工人为外国资本家、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那样意义上的“效仿”; 也不是照搬西方模式盲目“引进”的西式“复兴”; 同时也相异于某些前社会主义国家私有化进程中的“休克疗法”或“大爆炸”式“转型”。它是兼用“激活”资本技术范畴内的功能与“消解”历史范畴资本过度表现的矛盾这样两个方面的技巧, 使其尽可能在“激扬”的环境中有效而有序运行的富有当代中国特色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其他经济转轨国家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其他经济转轨国家的居民收入差距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有与其他经济转轨国家相同的方面,但也有不同于其他经济转轨的国家的方面。对中国与其他经济转轨国家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能够形成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论述了公平分配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中国收入分配不公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利影响,探讨了解决分配不公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经济转轨、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 总被引:77,自引:6,他引:77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 1 995、1 999及 2 0 0 2年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分析收入不确定性、失业风险、医疗支出不确定性及教育支出等因素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 ,但效应的大小也因这些因素的可预期性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增强政策的可预见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对化解居民收支风险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