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从2004年6月按照国务院关于放开粮食购销,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总体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放开粮食收购和价格,全面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山西省在1998年放开了小杂粮收购。2001年放开了玉米收购。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2004年6月又放开了小麦收购市场。  相似文献   

2.
一段时间以来,就放不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的问题,议论颇多,特别是国家决定一部分粮食品种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和拓宽收购渠道,以及有条件地允许一部分用粮企业直接进入农村收购保护价范围的自用粮之后,要求彻底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的呼声日渐高涨。他们认为我国粮食形势大好,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粮食收购市场也应彻底放开,才能体现公平竞争,才能有效地保护农民利益。但笔者认为,粮食是特殊商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前期,在70%的人搞饭吃的现状没有根本转变、粮食生产方式没有根本改进、国家粮食储备没有充分完善之前,是不宜彻底…  相似文献   

3.
2004年绝对称得上是中国粮食流通领域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年。其标志就是从政策界定上,全面放开了粮食收购市场和收购价格。从1953年发轫的粮食统购统销向合同定购、国家定购、再到保护价收购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50个年头。一直由政府之手强力掌控的粮食收购市场,终于在2004年掀起了它的神秘盖头,向市场绽放出迷人的笑脸。不管这一年各地在实际执行中放开收购市场的程度如何,从政策上说,这个变化是划时代的。现在对于放开收购市场的时机选择的争论,已经没有现实意义。因为改革的轻舟已经越过千重水万重山,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的汪洋大海。政府…  相似文献   

4.
走粮食购销市场化路子,是我国迎接WTO挑战,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这一改革对促进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并与国际接轨的粮食市场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农业在更高层面上进行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对东南沿海乃至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一、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重大意义粮食购销市场化,其实质就是放开粮食生产,取消粮食定购;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实行收购市场主体多元化;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实行随行就市;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由市场调节粮食供求,实现余缺平衡。粮食流通…  相似文献   

5.
1997年送给我们一个悲怆的2月。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与我们永别了。在举国悲痛的日子里,我们深情缅怀他所创立的丰功伟绩.作为粮食工作者,我们自然也倍加追思他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改革与发展以及他为解决中国人民吃饭问题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小平同志积极倡导和热情支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显示出巨大威力,我国粮食生产从1980年至1984年持续增产.长期困扰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开始逐步得到解决。在这样的形势下,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人民吃饭问题的伟大构想他在1983年指出:“农业要…  相似文献   

6.
对粮食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张金林,朱曙光一、实行粮食市场经济不等于“三放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粮食流通体制也要逐步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实行粮食市场经济是否等同于“放开市场、放开价格、放开经营...  相似文献   

7.
一、从我国粮食购销政策变化中引出的话题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1979-1984年,主要是提高国家统派购粮食的计划收购价格,对农民超过统派购数量交售的粮食实行超购加价;二是1985-1988年,实行国家收购和市场收购并存的“双轨制”;三是1989-1993年,主要是长期缺粮的局部地区率先对粮食统销体制进行了某些改革,后发展到全国统一实行购销同价,直至1993年底全国98%的县(市)放开了粮食购销价格;四是1994年至今,主要加强了对粮食购销的宏观调控,同时,在1994年和1996年两次大幅提高了粮  相似文献   

8.
2004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收购价格,实行全国粮食购销市场化。这是在新时期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粮食流通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从改革方案实施的总体情况看,出台顺利、进展平稳,政府、企业、农民、消费者等各方面反应积极,总体效果是好的。改革背景及政策取向从“放开销区、保护产区”到部分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进行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的尝试,几年来的改革一直都是在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粮情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遇…  相似文献   

9.
<正>农发行如何在市场化条件下更好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如何构建适应市场化发展需要的粮食信贷新模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成功实现了由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粮食供求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成功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从2013年开始,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  相似文献   

10.
目前,有些高谈阔论、指点江山研究粮食经济的大块文章,其实并不真正了解粮食流通领域的现状。比如2003年《粮食经济研究》刊登的邓大才先生《粮食流通体制:行政管制与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一文,在剖析现行粮食流通体制行政干预过度的6大表现时,就充分反映出作者对粮食流通现状的陌生。例如,《规范》将“垄断收购渠道”列为行政干预的首条罪状,而实际情况又如何呢?众所周知,上世纪末国家将早籼稻和红小麦收购放开,本世纪初,全国又有13个省、市全面放开了粮食收购市场。今年安徽省在全省范围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新疆自治区宣布凡放开粮食…  相似文献   

11.
眺望新一年     
在彻底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的漫天舆论声中,我们怀着几分忧虑和几分期待,走过了不平凡的2002年。年初,国务院14个部委组成粮改调研组,深入销区和产区,深入种粮农户,开展深化粮改专题调研;夏粮收购之后,有关媒体即传出明年我国粮食市场将迎来新的开放格局的传闻;接着,各种信息渠道又传出明年粮食收购市场放开的16字指导方针,即“放开收购,直接补贴,转换机制,加强调控”。在这种大背景下,农业发展银行抢先出招,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信贷业务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和资产抵押贷款,抢在粮食收购市场彻底放开之前,锁定国有粮食…  相似文献   

12.
古往今来,粮食一直被人们称作特殊商品。建国四十年,我国由于对粮食经营采取了特殊的管理办法,从生产、分配到交换、消费一律实行指令性计划,解决了十一亿人口的温饱问题。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食这个特殊商品也带着一种特殊的气息,被卷入了改革的大潮,粮食经营和粮价告别了传统的计划经济,开始走向市场。应该明媚,粮价放开,是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它从市场经营角度.还粮食以一般商品的自然属性。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粮价和粮食经营的放开、并没有改变粮食商品的特殊性,那么,粮价放开以后,我们应该如何正…  相似文献   

13.
粮食主销区放开粮食价格,实行购销市场化改革后,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为粮食主产区腾出了更多的需求空间,市场平稳的反映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在这种好的形势下,一种要求更快地全盘改变粮食收购政策的呼声越来越响。这个时候,特别需要认真的思考,不断加深对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认识。一、关于粮食收购放开的问题。有一种说法是,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过关了,因此,粮食收购应该市场化了;论坛粮食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我们已经是市场经济了,粮食收购为什么不能搞市场经济。这两种意见都很有代表性。从表面上看,放开粮食…  相似文献   

14.
1 粮食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1 粮食信贷管理体制的政策基础发生重大改变1.1.1 随着收购市场的放开,“敞开收购”、“顺价销售”失去了普遍指导意义2001年以来,大部分省市区的粮食收购市场基本放开,湖南从2002年4月开始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加之无法实现粮食“顺价销售”,导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背上的沉重包袱被挂在农发行“封闭运行”上,农发行为此付  相似文献   

15.
所谓彻底改革粮食购销体制,说到底就是把粮食市场和价格完全放开,取消定购双轨制把农业引向市场,一切按价值规律办事,实行公平合理的自由竞争。但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提出好多年,却始终没有完全放开,最近,国务院颁发的文件精神,争取两三年内放开粮食价格,但仍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初,遂宁市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工作在中央和省上还未全面部署前就率先全面推开。经过实践和探索,粮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形成了粮食购销主体多元化格局,打破了束缚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创建了粮食流通体制的新模式,各项粮食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一、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两放开”,即放开粮食收购价格,放开粮食收购市场从2004年起,取消粮食收购保护价,粮食收购价格由收购主体自主决定,全市粮食收购市场全面放开,允许符合条件经批准的各种所有制法人和自然人参与粮食收购。二是“一调整”,即调整粮食补贴办法从2004年…  相似文献   

17.
国家粮食储备局研究员丁声俊撰文指出,少数同志认为当前正在进行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向计划经济体制倒退,这一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以防止市场可能出现“失灵”。粮食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国家必须控制一级粮食市场,掌握足够的粮源。这次粮食流通的宏观调控,还着意促进粮食流通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如在国家控制粮食直接收购市场的同时,放开搞活粮食零售市场;在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支持粮食零售多渠道经营;在完善政府调控的同时,又以市场为主形成粮食价格…  相似文献   

18.
2003年6月以来,以全面放开粮食收购价格,放开粮食收购市场为标志,以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粮食流通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目标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全国拉开帷幕。在新的体制下,粮食价格不再由国家制定,而主要是由市场形成。由于粮食价格的形成受供求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保持粮食价格稳定在合理水平,是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过程中始终要认真对待,慎重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一、粮改方案出台正值粮食价格上涨阶段,既加大了改革面临的风险,也促使粮改政策措施更为缜密,为保持粮价基本稳定提供了有利条件。2001年东南沿海省份及京…  相似文献   

19.
一、粮食流转贷款的政策依据及其含义随着各地以市场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务院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决定从2004年新粮上市起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以此为标志,我国粮食流通体制进入了全面市场化的新阶段。所谓粮食市场化。就是要在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粮食市场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发展和规范多种市场主体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转换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一般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由市场供求形  相似文献   

20.
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后,在粮食供过于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按保护价和定购价政策收购的老商品粮库存,无法实现“顺价销售”,一直是困扰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大问题。 2002年11月中旬,娄底市人民政府认真落实粮食工作“地方首长负责制”,牵头召开有市政府办、贸易办、粮食局、财政局和农发行主要领导参加的部门联席会议,形成会议纪要,研究解决了粮食购销企业按保护价、定购价政策收购的老商品库存粮食促销等重要问题。会议纪要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