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不良贷款的成因多种多样,且不断变化。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改革以前,不良贷款的主要成因集中于政府干预、以贷谋私、绕规模放贷和越权放贷等方面。随着商业银行企业化改革和审贷分离等信贷管理制度的实施,前述问题逐渐演变为次要问题,风险识别能力成为制约信贷资产质量的瓶颈。  相似文献   

2.
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主要目标的国有商业银行股改正处于关键阶段。股改之后,商业银行如何将体制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经营机制转换的程度,核心是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信贷制度是商业银行实施信贷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从制度变迁的情况看,近几年来,随着转轨进程的加快,国有商业银行通过推行授权授信、审贷部门分离、贷审会民主决策和相应环节的责任追究,逐步建立了贷前风险控制体系。但从风险敏感性和效率的角度看,贷前决策的制度体系仍然存在缺陷且亟待矫正。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基本确立了审贷分离和风险监管机制,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现行信贷审批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笔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任峰 《城市金融论坛》2005,10(10):40-45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控股商业银行普遍采用贷款审查委员会制度。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质量,有着以前个人审贷制度无法企及的优越性。但是,该制度在运行中亦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偷懒”、“搭便车”现象、不良贷款问责难以落实、审贷质量不高、行政色彩浓厚等现象。本文结合相关经济理论对贷款审查委员制度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效率缺失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研究,揭示了贷审会运作的“团队生产性”和相关配套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该制度程序上的效率缺失,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担保法律效力不足是其不良贷款比例上升的重要原因,本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担保法律效力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规范审贷分离制度,加强信贷人员法律业务和资产保全业务的瘃建立严格的责任约束和权利监督机制等思路。  相似文献   

6.
浅议审贷必须分离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钱晓利强化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减少信贷资产损失,实现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使信贷资产达到良性循环,是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的客观需要。在银行实际信贷工作中,建立合理的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己势在必行。作为信...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基本确立了审贷分离和风险监管机制,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现行信贷审批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任峰 《金融论坛》2005,(10):40-45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控股商业银行普遍采用贷款审查委员会制度。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质量,有着以前个人审贷制度无法企及的优越性。但是,该制度在运行中亦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偷懒”、“搭便车”现象、不良贷款问责难以落实、审贷质量不高、行政色彩浓厚等现象。本文结合相关经济理论对贷款审查委员制度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效率缺失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研究,揭示了贷审会运作的“团队生产性”和相关配套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该制度程序上的效率缺失,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今年7月末《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发布后,“独立审贷”四个字便成为悬在银行从业人员心头的又一杆秤。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投资体制改革最大的影响便在于独立审贷,自担风险。对此,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表示:“商业银行要切实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按照‘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原则和要求,进一步掌握项目贷款评审技术,提高评审与决策效率,改进信贷审批体制,健全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目前,在独立审贷方面,民生银行去年开始推行了“信贷审查官”制度,其他商业银行也已纷纷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中国银行针对本行的实际情况,部署了严格的风险防范工作,在此,本刊特介绍中国银行的“独立审贷”经验,希望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信贷资金优化配置,有效防范信贷资产风险的基本条件。近几年来,经过不断尝试和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初步建立起审贷分离、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的信贷决策机制,信贷决策的水平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信贷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的信贷体制改革基本上都是围绕如何有效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而设计的,一般的原则是:彻底的审贷分离、独立的风险控制、科学的审批决策和信贷经营责任制。这些改革措施对国有商业银行原来的信贷观念、信贷制度和操作方式形成了较大的冲击。经过强制推行,贷款的质量有了提高,信贷体制改革的成效正在逐步体现。但是,笔者认为,这种部门之间的平衡制约机制、信贷审批人决策制度等信贷体制改革虽然有一定成效,但还很不完善。要深化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体制改革,不仅需要进一步调整组织机构和经营机制,更需要信贷观念的转变,新的信贷文化的确立,以及信贷人员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授信审批是商业银行连接市场需求和信贷资产的“关键阀”“过滤网”,而传统信贷人工审批模式下的审批效率日益成为信贷投放的瓶颈。在数字化浪潮中,“AI审贷”应势而生,并全面融入工行总行“数字工行”建设,加速授信审批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青海省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双降”进程的推进,省内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据统计,截止2004年底,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较年初下降了9.25亿元,不良率下降了3.53%,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下降了7.77亿元,下降了2.89%。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  相似文献   

14.
西方商业银行总结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经验、教训,探索出比较科学合理的信贷运作机制,即加强内部制约与监控,实行彻底的审贷分离制度。1999年初建设银行率先在国内推行新的信贷体制以后,不仅与目前国内信贷市场的现状合拍,而且使全行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提高。因此,建议全行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推行审贷分离和分级授权授信制度,强化信贷决策的体制制约和程序制约,是我国银行系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信贷管理,完善信贷经营权制约机制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农业银行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信贷管理的需要,先后在全系统推选行了审贷分离,分级授权,统一授信制度和规范信贷决策行为的若干规定及相关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逐步建立起了权责对称,责任明晰,决策规范的信贷管理体制新框架。  相似文献   

16.
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指从贷款发放至回收的贷款管理,是负责对贷款用途的监督,掌握贷款客户的动态信息,补充完善贷款档案资料,落实还款来源,保全信贷资产,确保贷款本息回收的全过程。贷后管理作为银行信贷管理的末端环节,对防范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作用重大。长期以来,银行为控制信贷风险建立起了严格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的三查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贷后管理却成了信贷管理“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可以考虑通过设置专职机构来强化贷后管理。  相似文献   

17.
董玮  郑建文 《甘肃金融》2003,(12):20-23
信贷审批是银行信贷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信贷客户信用状态全面判断和信贷资产风险全面把握的最后一道关口.这道关口把得好坏,直接关系银行信贷客户群体和信贷资产的规模和质量.因此,银行都非常重视而且越来越重视信贷审批工作.但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在信贷审批运行机制上,无论从制度设计或是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不少问题,这与国有银行在审贷分离制度下加强风险控制、提高资产质量,以及与市场、客户的要求来说,都存在较大差距,亟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信贷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和现阶段银行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其资产质量差始终是困扰银行业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这就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健全完善以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为核心的信贷业务贷前、贷中、贷后三位一体的风险防范体系,严格按照商业化原则和择优限劣的标准筛选贷款支持对象,切实强化贷后管理机制,以提高新增贷款质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一、金融信贷资源配置不合理。一方面,金融资源配置偏重于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而信贷集中的结果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德隆系”问题的暴发。使得塔城辖区的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不降反升。近几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审贷权的上收及放贷问责制的实施。辖区金融机构基本上变成了存款银行。“惜贷”、“惧贷”现象尤为突出,造成许多有市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因为得不到信贷支持而夭折。  相似文献   

20.
去年,农业银行在认真总结这些年来信贷管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吸取国内外商业银行的一些成功做法,制定实施了审贷部门分离、贷审会工作规则、报备制等一系列新规则、新举措,形成了较完成的制度体系。这是农行恢复以来信贷管理的一场重大变革,对规范信贷管理、优化信贷资产质量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但在实施中也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深刻领会、把握实质,稳步实施,以获得相应的经济绩效呢?笔试谈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