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银行南充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西南金融》2007,(3):46-47
2005年7月21日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逐步向市场化迈进,人民币汇率波动已成常态,汇率波动的风险对企业影响加深。最近,我们对南充市涉汇企业汇改一年多来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发生的变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2.
3.
汇率机制改革环境下国内企业外汇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及影响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成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也就说人民币对美元开始浮动。自新的汇率制度实行以来,至目前为止,人民币已经累计 相似文献
4.
5.
在过去的一年里,由于国际外汇市场动荡不定,人民币汇率波动出现新变化,汇率风险成为涉汇企业的普遍问题。很多进出口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遭受了巨额汇兑损失,不仅造成企业自身经营困难和财务亏损,甚至影响到外贸行业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出台后,我们对厦门市21家银行和上千家进出口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由过去盯住单一美元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将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更富弹性.波动更为频繁,故对此表示谨慎和忧虑;另一方面,企业汇率避险意识薄弱.避险工具相对匮乏,不适应改革形势发展,潜伏着较大的汇率风险隐患。根据此次调查,结合最近人民银行出台的有关发展远期外汇市场的多项政策举措,我们认为应抓住改革契机,从增强市场避险意识、加快研发金融避险工具、营造涉外经济良好汇率避险环境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增强市场汇率避险能力。 相似文献
8.
国际银行业在长期浮动汇率的实践中积累出一套成熟而完善的防范汇率风险的经验做法。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长期稳定的人民币汇率使得国内商业银行缺乏必要的外汇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技能。而2005年7月以来央行出台的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展外汇市场的举措使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会计风险及外汇交易风险随之增大,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和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商业银行既要采取积极措施,化解因人民币升值而引起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更应借鉴国际银行业的先进做法,尽快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程向前推进,富有弹性的浮动汇率机制的逐步建立,外向型企业(特别是不断国际化发展的外向型企业)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将越来越大。因此,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其中,套期保值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而行之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如何有效地应对汇率风险是摆在企业和金融部门面前一个迫切而又无法避免的问题。最近,国家外汇管理局盐城市中心支局对该市40户具有代表性的进出口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调整1年多来,进出口企业由不理解到积极适应,由被动承受风险到主动防范,企业汇率避险意识普遍增强,避险工具的运用有所增加,避险方式呈现多样化,企业对汇率波动的适应性有所增强,显示出应对汇率风险的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1.
汇率,曾经一度是中国人较少关心的话题。因为从亚洲金融风暴以后直到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相对稳定,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都较少考虑如何去规避汇率风险。而7.21汇率改革后,在新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下,人民币对多种货币的汇率富有更大弹性,汇率风险一夜间已成为企业经营决策函数中的一个重要变量。汇率风险面前是不讲情面的,漠视汇率风险,不采用科学、专业化的避险工具,仅仅依靠自身对汇率走势进行盲目判断,将应收账款和在手合同暴露在汇率风险的敞口之下,带来的损失将无法挽回的。 相似文献
12.
在2005年7月汇改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全面开放了远期结售汇业务并在银行间市场开办了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远期汇率的定价和风险管理在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下成为日趋重要的问题。本文基于利率平价理论,分析了目前人民币远期汇率的定价机制,并结合商业银行在远期业务开展过程中头寸抛补的的主要途径和遇到的问题,分析了现行体制下远期汇率定价和风险管理所受到的制约,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5年7月以来,央行出台了诸多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展外汇市场的举措。汇率新机制的实施无疑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汇率新机制给我国商业银行所带来的风险和机遇,并强调指出,对于一家特定的银行而言,新的汇率机制要么是机遇,要么是挑战,不存在中间结果。在此基础上,文中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并进一步提出了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应对挑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又见7月,汇改已历时一年。
这一年.汇改经历了激烈的争议:新汇率机制中市场化的因素有多少?在没有完全放开的条件下如何确定合理的汇率弹性?汇率改革应该循序渐进还是一步到位?人民币汇率是否要承担调整全球经济失衡的责任?汇改也承受了太多担心;出口会不会一路下滑?就业会不会受到更大的压力?银行能否应对新的竞争格局?企业能否承受更大的汇率风险?……
就这样.汇率改革一路走来.它循着改革自身的发展逻辑向前推进着:有了供求决定的市场机制,价格的弹性就会加大;银行有了自主定价的权利.市场就会出现新的竞争格局;让企业面对汇率风险并拥有避险工具,企业就能学会游泳。通常,问题总是回过头来才看得更清楚。立足于一年的时点上,回望来路,有些争论可以得出阶段性的结论,有些假设可以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有些问题可以在探素中得到解决。为了看明白.想清楚,使未来的路走得更顺畅,本刊特别策划了“汇改一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将习惯于高度依赖价格竞争策略和汇率固定环境的中国外经贸企业推进了本币汇率长期升值、汇率波动幅度加大上升的环境,汇率风险正在迅速放大。2005年12月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对部分具有进出口自营权的生产性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样本企业利润总额在实施汇率改革的2005年同比下降46.3%,其中出口量较大的纺织服装业利润下降特别明显,相当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利润同比降幅超过50%。虽然这些企业利润下降并不能完全归咎于汇率改革,但汇率改革仍然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加大,越来越多涉外企业都开始重视汇率风险管理,但能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公司依旧凤毛麟角。尽管很多公司已充分意识到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真正能掌握汇率风险本质和风险对冲逻辑的却很少。很多公司虽然想开展汇率风险管理,但缺少能针对不同风险特点采取合适管理策略的专业人员;很多公司虽然也接受了金融机构针对外汇市场和产品进行的专业培训,但如何与企业内部管理以及决策机制相联通,仍面临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18.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外汇风险管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对整个宏观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推动人民币可兑换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产生的不确定性波动也对政府的宏观调控、银行的金融创新、企业的风险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20.
人民币升值影响及汇率形成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人民币是否升值是一个关系我国经济、金融安全与稳定的重大问题。正确看待和处理这个问题,必须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以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