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入式广告往往会面临这样一个困局:广告营销商希望最大限度地获得广告受众的关注,于是他们有意识地增加产品的曝光率,甚至在不合适的载体中“强行”植入广告。可这样的做法又存在着与广告载体争夺受众之嫌,从而带来损害受众体验,遭致受众抵触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周环宇 《广告大观》2005,(5):124-128
在营销与广告专业人士的概念中,家具广告应该出现在家居杂志里,或者巧妙地安排在报纸房地产广告的周边,因为家具是针对性很强的“理性”消费品,广告应该精确地针对刚刚购置新房和正在考虑装修的消费群体。  相似文献   

3.
粟娟 《商业时代》2004,(15):36-36,59
广告越简单,消费者感受到的信息越明确,广告效果反而越好,应该从细微之处明确地表现广告主题。  相似文献   

4.
林莹 《中国广告》2011,(4):103-104
《中国广告》三十年,确实不易。这三十年见证了中国广告产业的发展,也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提醒。我首先祝愿《中国广告》名副其实地带领中国广告走更长的路,  相似文献   

5.
李光斗 《网际商务》2004,(11):30-32
如何科学地评估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的价值,使广告主投放的广告效果最大化?如何更好地针对中国的具体国情制定全年广告计划,使广告在企业品牌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车艳超 《致富时代》2010,(3):149-150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其目的是利用广告的语言特征来影响消费者,扩大销售。预设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结合语用学知识,从语用预设在广告语中表现出的特征、分类以及功能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论述,进一步说明不同类型的预设能从不同的角度服务于广告。广告中巧妙地利用语用预设,可以更好地达到其说服之目的,增强广告的促销能力。  相似文献   

7.
杨海军 《广告大观》2007,(4S):27-29
在中国广告业迅猛发展和声誉日隆的今天,由于中国广告人才长期的粗犷型增长方式,广告人才市场上供需矛盾集中爆发,一片哀怨沸腾。一方面广告公司哀叹“人才不古”,广告教育感慨“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广告人抱怨“壮志难酬”,大量的青年人满怀激情地步入广告的殿堂,而众多的三十五岁的“广告老人”身心俱疲地从广告业逃离。  相似文献   

8.
管好广告要重视监督环节刘小平编者按:《广告法》已经实施一年了。一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广告市场已经初步规范,给消费者和造成危害的虚假广告已经明显减少,广告企业素质、效益也有所提高,广告业仍以强劲的势头高速增长。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面对蓬...  相似文献   

9.
王敬 《商场现代化》2005,(8X):208-209
广告效果的测试在整个广告管理过程中是最困难,也是最为广告主所忽视的。广告主和广告制作商唯有在明晰广告效果的测试内容和阶段的基础上,才能开展好广告效果的测试工作,达到全面.深刻地了解广告效果的目的,使企业在广告上的投入物超所值。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隐性广告这种广告形式已得到广大广告主和广告公司的青睐,它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这一具有天然亲和力和隐蔽性的广告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AIDMA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评估隐性广告效果的模型,该模型可为企业有效地评估隐性广告效果、合理地实施隐性广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同时可以更好的评估隐性广告的效果,指导隐性广告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