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娜  马金海 《江苏商论》2007,(5):145-146
近年来,随着企业并购的不断深化,MBO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悄然兴起。本文就MBO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MBO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王志勇 《商业研究》2002,(12):24-25
MBO作为一种新兴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开始在各个国家盛行 ,对其在中国具体实施的可能性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进行深入地探讨 ,由于其理论与实践的经验都十分匮乏 ,加之中国企业的具体情况 ,对此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不从正面对MBO进行研究 ,而对其在实施本土化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作出较为深入的分析 ,力图使MBO在理论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4.
利用MBO进行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再造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炜 《财贸研究》2004,15(6):70-75
MBO作为一种激励内部人积极性和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的有效方式在国外获得了广泛的运用,但从其在我国的实施与发展来看,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与障碍:缺乏推行MBO的制度保证;收购主体的合法性值得商榷;确定收购资产价格的公正性值得怀疑;融资的合法性存在问题;目标公司MBO完成后的整合与还款压力存在问题;缺乏实施MBO的专业人才等。规范实施MBO,推进企业治理机制改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监管法规;建立公平确定转让价格的机制;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拓宽收购者的资金来源渠道;促进交易方式的创新;加强对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重视对MBO完成后目标公司的整合等。  相似文献   

5.
MBO与中国企业产权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过了解MBO的特点,以及中国企业实施MBO的现状,说明MBO作为先进的产权改革方法值得中国企业学习、借鉴。在引进MBO上,中国企业应切忌叶公好龙,应对MBO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在完善MBO改革问题上,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作为MBO的一种补充和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6.
创造新企业如何做好MBO中的“乘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飞 《新财富》2003,(1):84-86
  相似文献   

7.
疑惑又动人的四通“MB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斌  侯太领 《中国工商》1999,(10):34-35
  相似文献   

8.
崔伟利 《商业研究》2004,25(16):102-104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国有资产在非垄断领域实行“国退民进”战略,扩大了地方政府的行政职权。MBO作为改善国企所有缺位、激励不足和效率低下的又一新举措,在这种背景下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首先分析我国MBO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当前我国实施MBO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英MBO对比分析及我国MBO风险规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建刚 《市场周刊》2004,(4):62-63,65
财政部于近期暂停了国有企业MBO的审批工作,有研究者称MBO在我国已经失灵。通过对中英两国的MBO发展的对比研究,说明了问题在于我们自身环境的不完善性,并从我国MBO的目标、价格和融资风险等角度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规避风险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产权改造的一种手段,在西方已有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和操作方式。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在我国实施MBO可以解决我国目前国有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然而在我国实施MBO的过程中,由于特殊的国情成就了我国不同的MBO,本文拟从我国实施MBO的作用、条件、难点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MBO应用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华 《商业研究》2003,(13):126-129
管理者收购(MBO) 是一小群投资者通过高负债融资,收购公司所有股票式资产,以达到控制、重组该目标公司的目的,并从中获得超过正常收益回报的有效金融工具。我国国有企业具有实施MBO的可行性,同时我国国有企业管理收购和管理者收购融资有其各自的特点。虽然MBO的发展也面临着若干问题,但管理者收购这种形式在中国前途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2.
国外的MBO融资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我国自2001年粤美的首开上市公司MBO之先河至今,已有几十家上市公司实施MBO,甚至还有更多公司跃跃欲试。然而由于我国对MBO的研究不深入,还未形成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MBO融资模式。因此为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行为,有必要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一些先进公司的MBO模式,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MBO融资行为。本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对比分析国内外上市公司MBO融资行为;第二部分,分析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方式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最终通过以上两部分的分析总结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的三种主要模式,分析和评价了MBO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渠道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借鉴国外的融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研究了目前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所涉及的融资方式和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有效的MBO融资渠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MBO的风险     
MBO,即管理者收购,谈起这个名词很多人并不陌生,但由于目前国内真正实施MBO的案例屈指可数,那些想实施MBO的操作者,对于实际操作的流程和经验了解很少.本文是德勤公司参照国际经验并结合本土管理咨询的实践,提出的MBO一套科学的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管理层收购(脚)是一种权益资本的投资,可以有效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促进企业的管理经营,提升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当然,现在我国的管理层收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加强MB0法律和制度建设是急需的。  相似文献   

17.
MBO作为一种从西方引入的创新制度安排,近年来在我国作为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MBO融资问题较难解决,制约了MBO的有效实施。本文在辨析MBO的涵义及性质的基础上,阐明了我国MBO融资的来源,着重分析了我国MBO融资存在的主要障碍并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李文权 《商业研究》2004,(12):68-70
在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上,MBO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运作方式和新的热点。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双轨制的特殊结构以及制度和法律的缺陷,在实施MBO的过程中,往往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股东权益受损等负面影响。其弊端尚须通过规范MBO的制度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20.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自上世纪70~80年代起流行于欧美国家,其主要动因是希望有效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优化公司治理结构。90年代初期,MBO市场在国外极盛而衰。但作为我国国企产权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