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东林 《时代经贸》2011,(24):214-214
中央银行财务实力的强弱,不仅直接影响中央银行自身的财务状况和资产负偾表的健康情况,也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关系密切,对宏观调控目标、国家金融体系稳定造成重大影响。同时,鉴于中央银行在一国经济金融领域的核心地位,强化中央银行财务实力关系重大,采取的措施不仅影响中央银行自身,对于国家经济金融环境也将产生影响。本文对中央银行财务实力的概念,与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对加强中央银行财务实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应对资产价格波动的货币政策选择与均衡框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使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效果之间的关联性不断加大.货币政策是否应当和应该如何对资产价格波动作出反应,多年来吸引了众多学者和货币政策制定者的高度关注.综合已有的理论实践和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现实,虽然目前资产价格还不具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独立调控目标的条件,但是有必要将其作为货币调控的辅助监测指标纳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视野.央行应尽快建立与资产价格监测相关的指标体系,形成考虑资产价格波动因素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构建均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  相似文献   

3.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当前货币政策调控需要探讨的是,中央银行调控的政策意图如何有效地传导并实现货币,信货的预期调控目标,该文介绍了近年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无法有效传导的表现,分析了传导机制失败的原因,并指出央行近期和中期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1.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提高央行金融调控的艺术性。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金融总量调控与结构调节相结合的调控机制,坚持货币政策目标单一性即以稳定货币值为前提。2.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操作水平,适时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操作中,首要的是应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弹性,这就要改善处理好货币供应量、贷款增速、物价目标、经济增长和金融风险等问题,特别是要使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需要相适应,促使金融规模和结构、实体经济规模和结构相适应。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总量性指标逐步过渡到价格性指标已是世界性的…  相似文献   

5.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研究起源于对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的讨论,学者普遍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增强有助于减轻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导致的通货膨胀.本文提出我国的央行独立性应该包括人事独立性、政策独立性和财务独立性三方面,并且用修正过的指标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理论上分析了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可以抑制通货膨胀的两个机制:固定资产投资渠道和为了缓解收入不平等进行转移支付的渠道.  相似文献   

6.
张凌宇 《经济视角》2013,(10):45-46
流动性问题是一国金融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问题,而央行的货币政策及相关操作对流动性问题具有最为关键的影响,我国央行亦是如此。本文以M2/GDP比值即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作为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衡量标准,分别分析央行三大一般性货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政策、中央银行贷款政策及公开市场业务对我国流动性过剩所产生的影响,以图从央行货币政策角度为缓解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李玉辉 《时代经贸》2014,(2):188-189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项目结构变动,并参照主要经济体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化情况,从货币政策操作主动性、操作成本、操作空间及货币政策独立性等角度分析调整效果,为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的调整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肖崎  王迪 《财经科学》2015,(2):42-51
本文基于我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对其财务实力进行分析和测算.结果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央行资产负债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受到汇率风险、冲销成本及“准财政”职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央行收益在下降,成本在上升.在2002-2013年期间,如果不考虑汇兑损益,央行会计利润仍为正值;如果考虑汇兑损益,央行的利润整体成下降趋势,波动剧烈.财务实力的削弱将会影响央行独立性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我国央行需要加强财务管理,降低汇率风险,增强财务实力.  相似文献   

9.
近期国外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研究表明,政策透明度的提高将有利于正确引导公众预期,从而保证货币政策的操作效果。如在西方国家近年来的政策实践中,一些国家通过设定利率走廊或利用公告操作来增加政策透明度,不但可以降低货币政策的操作成本,同时有助于中央银行顺利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正基于此,我国有必要进一步增加政策透明度,从而建立一个操作更为简单透明、效率更高的政策调控框架。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1985-2007年之间的年度数据,用实证方法分析了中央银行量化其政策目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政策数量化有利于降低未来的通货膨胀率.同时,研究结果证明央行公开其数量化政策目标要比达到该目标更为有效,明晰的货币政策目标具有较强的告示效应,有利于引导公众通货膨胀的预期,增强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公告操作":西方国家货币政策操作的新范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期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实践反映出“公告操作”正逐渐取代公开市场操作的位置,并在利率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发展趋势。实践表明,“公告操作”更为简单透明,有利于正确引导公众预期,并具有更好的调控效果。因此,在货币政策的未来发展中,“公告操作”极有可能成为中央银行另一个有力的政策操作工具。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效应与最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已成为一个新的国际趋势。较高的货币政策透明度有利于增强中央银行的责任感和可信度、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央行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还有利于引导商业银行和公众形成合理预期,提高货币政策潜在的效率。但它也有其负面效应,为此,在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通货膨胀的背景下,探讨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最优化的一些基本原则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而出台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目前,央票已经是债券市场不可或缺的短期投资工具和流动性管理工具。但伴随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的放缓,央行票据发行规模的下降,央票是否继续存在的争论也由此而起。通过分析我国央行票据的发展情况及现状,对央票调控的利弊进行分析,并为央票存在的持续性寻求合理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张肃  唐晓波 《技术经济》2001,20(5):54-5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的社会资源配置格局发生了深刻变迁 ,已由财政主导型格局让位于金融主导型配置格局 ,因而 ,货币政策已成为主导调控手段。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的武器 ,其利钝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的成败。由于我国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的经济现实矛盾重重 ,改革货币政策工具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现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贷款规模控制是我国央行调控最有效的手段。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贷款规模控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其调控效率越来越低。因此从 1998年 1月 1日起 ,央行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5.
徐光伟  孙铮 《财经研究》2015,41(7):54-67
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既是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关注的话题之一,也是近期财务会计领域研究的新热点.文章结合我国近年来央行信息披露与货币政策调控实践,利用2002年第1季度至2013年第2季度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分析了央行通过信息披露发出的货币政策调控信号以及经济运行中的实际调控政策对微观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央行通过信息披露引导微观企业投资行为,实际上依赖于数量型和价格型调控工具的实施,当与实际货币政策一致时,货币政策信号能够有效地引导企业投资行为,而当与实际货币政策不一致时,货币政策信号的调控意义不明显.货币政策调控事件分析也说明货币政策信号与实际政策一致时能够对宏观经济基础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因而应保证货币政策信号的可信性.文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梳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拓展和深化央行沟通研究,也为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王宇  李宏瑾 《金融评论》2015,(2):43-56,124
利率市场化不仅意味着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还要求利率调控方式的市场化。随着利率管制的完全放开,中央银行应进一步发挥利率价格机制的作用,明确市场化条件下的中央银行基准利率,货币政策实现由数量为主到以价格为主的调控方式转型。本文对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并说明了与之相关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通过梳理有关文献和比较各国实践经验,分析了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调整为手段的货币政策运行机制。在对中国主要货币市场利率、中央银行利率体系和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本文还就适应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中国中央银行基准利率选择和利率调控模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焦继军 《经济问题》2001,(11):29-30,40
法定准备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中央银行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但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及通货膨胀的关系并不确定。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成为中介目标,法定准备金存在的基础即被削弱,随着央行宏观金融调控方式的转变,中国法定准备金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中央银行职能与货币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 ,中央银行的调控作用不可或缺。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作用的有效发挥又是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实现的。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外金融理论界关于中央银行职能的六种流行观点 ,分析了各种观点的优点和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中央银行的唯一职能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结论。与此同时 ,作者讨论了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及其关系 ,并对当前的货币政策选择提出了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19.
公开市场业务实践与货币政策操作方式转变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1997年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和改革形势的变化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方式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 ,即由行政性的直接调控逐渐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间接调控方式 ;而推动公开市场业务正是建立货币政策间接调控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开市场业务与财政货币政策协调运用、国债发行和流通、利率改革以及金融市场发展等重要问题都有着紧密联系。本文将描述近年来中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实践 ,并就正在变化过程中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进行讨论。一、货币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的选择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债券的交易活动 ,中央银行在市场上进行…  相似文献   

20.
A 我国货币政策地方化问题休现在执行主体、政策目标、调控中介及客体和调拄效果四个方面。 1.货币政策执行主体地方化。作为我国货币政策执行主体的地方中央银行(包括省级、地市级和县级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地方央行),均按一级行政区划对应一级央行的方法加以设里,由此,形成了货币政策执行主体的几个因素。其一,出于地方经济利益和自身政绩的考虑,地方政府往往更关心本地经济,因而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经济干预;其二,实现本地区经济发展目标需要的大量资金投入,除了地方财政拔款和企业及主管部门自筹以外,其余大部要依靠银行贷款D 地区经济发展筹集更多资金,而把政策加以解决;其三,地方政府与地方央行有D 性资金、重点建设资金和“安定团结”资着天然的“地$”联系,地方政府在地方 l 金等缺口和通胀压力向上推托。央行的人事组织上拥有很大发言权,且13.货币政策调控中介及客体地方地方央行的实际问题均由地方政府出面D 化。这突出体现在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解决。因此,在权衡与上级央行和地方政【银行的经营行为以及它们与地方政府的府的关系时,地方央行往往伯重于地方D 关系上。政府,这就导致地方央行在执行货币政D 一方面,作为微观经济主体和货币策时更多地屈从于地方政府的横向压【政策的调控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