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研究》2006,(7):113-113
“十五”时期、永安市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协调较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3g,2005年达85.55亿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8%和8.2%.2005年分别为7.42亿元、3.64亿元.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全省十强: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0033元、4625元.  相似文献   

2.
“十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信息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十五”计划发展目标全面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预计2005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完成1.13万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7100亿元,通信业4172亿元。“十五”时期,我国通信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年均增长27.6%和13.4%,平均每年新增电话用户1亿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跃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上网人数居世界第二位,通信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万亿元,电信企业境外上市融资累计达到252.5亿美元。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7.3%,五年内产业规模扩大了2.3倍,利税总额、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2.4%和39.9%,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年均增速高达35.3%,五年累计吸收外资1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王俊英 《经济论坛》2006,(16):28-28,34
“十五”以来,县委、县政府以“扶贫开发、富民强县”总揽工作全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明晰思路,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实现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4.4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多;财政收入完成1.05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五年增长2.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16、6898元,五年分别增长40%、70%;  相似文献   

4.
《宏观经济研究》2005,(9):i0005-i0005
2004年,广西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发展“三突破”目标全面实现,全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国民经济运行处在近10年来最好时期。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19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8%和11%,  相似文献   

5.
十五计划前四年,宁波市经济发展十分顺利,已经提前一年实现“十五”经济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191.5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2158亿元,年均递增13.9%,人均生产总值3.44万元,约折合4160美元。财政收入由2000年143.1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400.5亿元,年均递增27.1%。《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到2010年发展目标,即生产总值将达到42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700美元;财政收入力争突破千亿元。  相似文献   

6.
龚锋 《发展研究》2006,(6):39-41
“十五”时期,龙岩市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任务基本完成。一是经济总量逐年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地区生产总值2005年达到385.2亿元,年均增长9.8%。二是农业经济稳定发展,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05年达133.5亿元,年均增长5.4‰三是工业化程度逐步提升,重点产业初步形成。200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86.6亿元,年均增长14.2%。四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邵峰 《江南论坛》2006,(12):49-50
“十五”期间.江苏省地税系统累计组织税收4403亿元,年均增长37%,其中,税收收入达到2661亿元。年平增幅达到28.74%。高于国税增幅9.04个百分点,占全省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34.2%.以组织收入为核心的地税各方面都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一五”期间,要按照全省“两个率先”要求,必须不断提升地税收入总量.保持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在提高依法治税质量上实现新的跃升。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晋江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和泉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不断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综合实力连年稳居全国前列、全省首位。2004年,综合发展指数、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位居全国第13位、第5位,11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2005年,经济发展实现“五大突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达422.8亿元,约占全省1/15、泉州市1/4强;五年来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突破5亿元,达到38.6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900亿元,“十五”期间实现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比2000年增长2倍以上;同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25元,比2000年增长28%以上。  相似文献   

9.
《经济视角》2011,(2):F0002-F0002,F0004
“十一五”以来,浑江区加快经济转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35亿元,年均增长17.9%;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5.8亿元,年均增长30.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130元,年均增长17.1%;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105.7亿元,年均递增60%,香港世纪阳光、北京恒坤、上海大山合、山东华亿、东北亚铁路集团等一批实力企业落户浑江区,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宏观经济研究》2006,(7):I0005-I0008
“十五”以来,吉林省白山市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机遇,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十一五”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3.5%、12.2%。原煤产量和发电量分别占全省的30.1%和13%;矿泉水、旅游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7亿元,年均增长16%,松江河梯级电站、白山热电60万千瓦机组、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以来,无锡市紧紧围绕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把富民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大力推进“富民工程”,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五”期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2%和 8.8%,大大高于“九五”时期,2005年分别达到  相似文献   

12.
《广东经济》2011,(3):45-45
3月1日,省农业厅在广州召开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在会上获悉“十一五”时期,广东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5%,城乡居民收入比由3.12:1缩小到3.03:1,遏制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的趋势,是30多年来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五”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0年郊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6亿元,“九五”年均增长16.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121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209万元,“九五”年均增长23.6%。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入推进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制,改制面在90%以上,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经济活力持续增强。经济协作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成果显著。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县(区)建立友好关系,良田工业区引进企业42家,引资8亿多元,兴建了万德活性炭厂、白云铝型…  相似文献   

14.
去年7月,吉林市委九届五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构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十五”计划的指标体系。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05年,全市GDP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15%;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目前的15:47:38调整为9:48:43;财政收入达到75亿元,年均增长17%;规划实施200个投资超过3000万元的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800亿元以上;重点培育20个大企业集团和50种新产品;城镇化率提高到58%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期间,富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硕果累累、和谐建设普惠民生。县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达到19.4亿元,是"十五"末的2.6倍。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1%,达到2.21亿元,较"十五"末增长1.7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达到1.17亿元,较"十五"末增长2.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98元,较"十五"末增长18.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97元,较"十五"末增长20.2%。在2010年全省经济社会监测考评中,排名位次比2007年进位28名,成为延安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进位最快的县(区)。  相似文献   

16.
李茉 《经济论坛》2007,(6):27-29
“十一五”时期,唐山市国民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700亿元(按2005年价格水平计算),平均每年增长13%以上,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万元以上;全部财政收入达到41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3%左右;五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900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63%,成为京津冀都市圈最具发展潜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唐山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确保这一奋斗目标顺利实现,是摆在唐山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过去的五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较好地完成了“九五”计划的主要目标。到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56.46亿元,年均增长9.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595元,年均增长8.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3亿元,年均增长1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91亿元,比“八五”增长160%。城市功能日趋完善,联结省城、通往周边城市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三次产业比例由19.1:50.6:30.3调整到12.2:47.7:40.1。煤炭占工业经济比重由67.8%下降到55%。非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9.5%,已占“半壁江山”;占地方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到72%,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56元,年均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8元,年均增长4.2%。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五年,也是我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市经济发展登上了一个大台创,并为今后更快更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1.从纵向看,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取得较大进步。“九五”以来,河北省县域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2004年,河北省136个县实现生产总值5827.2亿元,占全省总产值的65.9%,是1995年2.80倍,年均增长1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364.26元,比1995年提高了1.55倍,年均增长11.33%;完成财政收入330.8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42.4%,比1995年提高了3.2倍;二、三产业产值占县域经济比重由1995年的65.89%上升为78.3%。  相似文献   

19.
陈峥 《中国经济评论》2003,3(8):363-365
根据《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到2005年,青岛市国内生产总值达2000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以上,三大产业比例由“九五”的12:49:39调整为8:48:4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27‰左右,城市化率达50%,常住人口为734.6万人,机械增长15万人(见表一)。  相似文献   

20.
一、未来5~15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 经过“十五”规划头四年的努力奋斗,我国经济增长已经稳定地进入新一轮上升期,预计“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速将超过“九五”时期8.3%的水平,2005年人均GDP可能超过1300美元。新的物质基础已经奠定,经济结构变动空前活跃,发展空间急剧扩大。未来5~15年,我们面临的挑战仍然相当严峻,能否妥善应对,将决定国内发展的基本走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