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著名专家任仲平:这场变革,呼唤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呼唤在全社会导引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风尚、营造一个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先进生产力的出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总要寻找落脚点,而且往往在最具有创新意识的文化环境里实现突破。谁在创新文化上占有优势,谁就在发展中赢得主动;一个国家的创新文化,同创新事业相互促进、相互激荡。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创新精神,为建设创新  相似文献   

2.
熊丽娜 《价值工程》2014,(13):237-238
进入新时期以来,人才保卫战成为世界各国积极构建的立国基础。谁能拥有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谁就能拥有明天。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注重学思结合,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归属,解构主义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理念支撑。  相似文献   

3.
在营销活动中,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但知己容易知彼难,知人知面容易知心难。因此,谁能掌握破译顾客内心世界的密码,谁就能征服顾客,从而拥有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4.
创新意味着抛开或毁灭旧的,建立或创造新的。说创新,易;做创新,难。但还是要听听管理大师德鲁克是如何说的——他在论述企业家精神时指出:"与许多人的估计不同,成功的创新者(带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往往是保守的,绝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都没有冒险倾向。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创新,是因为他们知道,依靠吃老本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基础,发展是关键,创新才是硬道理。现在社会,谁拥有人才,谁就掌握主动权。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必须聚集着大量的优秀人才,这是毋庸争辩的事实。近年来,煤炭企业引进人才难,内部人才流失较多,而且有逐年增加趋势,给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如何更加有效的留住更多人才,使煤矿企业更繁花似锦。  相似文献   

6.
读懂国企     
谁都说搞好国有企业很难!那么,难在哪儿呢?我认为,对于不少人来说,难在读不懂国有企业。我所在的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重齿)是一家有着40多  相似文献   

7.
不知你发现没有,凡会穿着打扮的绝不会忽视了鞋,为啥?"脚底下没鞋穷半截"嘛。都愿意让人夸奖,谁喜欢让人说穷?人人都看重鞋了,就难为了做鞋的,难就难在有没有人认你。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任何一项伟大事业前进发展的动力,科技创新又是最活跃、最具创造性、最绚丽的创新活动.谁掌握了科技创新的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  相似文献   

9.
面对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市场竞争,更需要企业家精神,更需要创新。企业家精神在不同的时代表现为不同的内涵:在80年代表现为胆量。企业家谁可以解放思想,谁就能够突破那些框框,冲破那些禁区,谁就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如果见了路不敢走,肯定没办法获得这些机遇。但是到了90年代,光有胆量不行,还得有眼量。风物长宜放眼量。如果小富即安,就像《论语》当中说的“见小利则大事不成”,那不行,必须站得高看得远。在21世纪,我认为有胆量、有眼量还不行,还得有肚量。为什么?因为互联网时代使我们企业发展空间无限大,面临的机遇无限多,要整合的资源也是…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7月21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讲话中,给企业家提了几点意见,其中一点是弘扬企业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茁壮成长,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闲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  相似文献   

11.
罗闰 《人力资源》2023,(3):20-21
<正>花重金请来“创新明星”,期待创新火种能够引爆组织变革,但结果却是空降兵难落地;耗尽心力组织创新课程,希望通过方法论指导创新实践,但最终成为分享会,流于一场培训,无法内化为创新能力,更无法转化为业务成果;寄希望于新生代人才力量的爆发,但组织里的95后、00后只喜欢高效执行,创新是我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上述场景对组织来说并不陌生。关于如何创新,谁都能说两句,但应用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毕竟创新与其他工作不同,要从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现如今,不少代理人认为:好开发的客户都已经开发好了,难开发的客户几乎对保险营销有了免疫力,是块难啃的骨头了。其实不然,很多有钱的高端客户之所以“难啃”,是因为对“谁在啃,从何处啃,啃什么”还没做好定位。  相似文献   

13.
郝新华 《河北企业》2011,(12):73-73
<正>改革开放以来,人才问题受到了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作为解决国家未来发展中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关键,人才问题是建设和谐、民主、富强的小康社会所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课题之一。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加速的时代条件下,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谁能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知识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谁就能够赢得竞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4.
<正>当今世界,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时代主旋律。创新是全要素、全系统、全方位的变革,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在创新驱动战略中居核心地位,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和动力源泉,是全面创新的决定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长足发展,无论是研发投入、基础研究、应用技术还是对经济社会的  相似文献   

15.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大战略格局:着眼于全球,着手于局部,从学习转向谋划,从模仿转向创造,在商业生物链的关键环节不断打磨自己的优势,形成颇具竞争力的"创意包"和"资源包",实现战略的升级或蜕变。说起来,这个时代也真是邪门儿了,我们要学习谁,谁就会出问题。早些时候,我们学习松下,学习他们的管理,结果今天的"松下"既松又下,岌岌可危。后来,我们学习诺基亚,学习他们的聚焦及创新精神,结果今天的诺基亚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下乡调查研究,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农村基层干部,聊谈起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的几大难处,诸如一怕两上交(交税费、交征购粮),二怕扛大锹(上河堤、挖水沟),三怕肚子高(计划生育)等等。有的对我说,现在可找到了对付的办法,变「棘手」为「顺手」了。即以难设卡,迫其就范。谁不交清税费、征购粮,就给谁断电;谁不上河堤,不挖排水沟,就不给谁供应农药、化肥;谁计划外生育,谁就不能参加合作医疗。据说这一招还真灵,农村工作顺手了。有人戏称为「以难解难」法。依笔者之见,「以难解难」法并不可取。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是一种惰性意识的表现。农村工作中的许多事实告诉我们,这种「以难解难」法,仅仅是从表面上、暂时地解决了一些难题,而实质上思想未能开窍,烧的是「夹生饭」。其结果不但不  相似文献   

17.
《科技与企业》2001,(2):44-44
(一)创新更须重速度。科技创新,如今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在这种创新越来越具普遍性的情势下,创新速度的重要性便越是凸现出来。事实表明,谁的创新速度快人一步,谁就能赢得竞争优势。我国家电行业“龙头”企业海尔,始终坚持快速创新,从单一的电冰箱起步,如今已发展为拥有白色、黑色、米色家电产品58大系列9200多个品种,几乎每天都要推出一个新产品。近些年来,他们继续发扬这一种精神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风风火火闯五洲,同样大获成功。例如欧洲一家最大的家电经销商来订购海尔冰箱,按照欧洲市场的特殊需求,要海尔提供6种样品供他选择。海尔主动提出将样品增加到24种,并仅用了5天时间便赶制完毕,外商深受感动,全部订下了这24种样品,同时又要求将其中几种样机的细节作修改,准备1个月后再来看货。岂料,海尔人在他第二天临行前就送来了修改的样品,这位外商深有感触地说:海尔人这种精神,使我想起了25年前的飞利浦。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农村贷款难问题依然非常突出。在农村金融体系很不健全和农业发展非典型性的现实之下,由于信贷担保机制缺失,金融机构与农户无法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金融政策创新滞后和市场机制失灵,造成了农村贷款难和难贷款的双重困境。解决农村信贷难的出路,需要三管齐下即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组织、培育农业产业组织和创新农村信贷担保方式。  相似文献   

19.
谁最先看穿游戏规则的改变、谁最会通过创新的商业思维来运用新科技,谁最快找到价值链上的独特位置,谁就是赢家。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根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