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W中文网讯,自从2002年非典爆发后,人们习惯将形似神异的事物都冠以“非典型”之名。就资产泡沫而言,金融界也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受到金融杠杆推动的泡沫,当代金融史上的多数资产泡沫都属此类别,最典型的是2003—2007年美国房地产泡沫(其后引发了波及全球的次贷危机);另一类是不依赖于金融杠杆的泡沫,当前中国房地产正在经历的便是这类泡沫,由于其极具中国特色,因此被称为“非典型泡沫”。  相似文献   

2.
改革的难点,在于克服习以为常的惯性;改革的焦点,在于打破见怪不怪的陋习.如果不消除路径依赖,不破除不良习惯,改革就难有突破. “行如平原走马,易放难追”,坏习惯易生难改.习惯了鞍前马后、前呼后拥,就不习惯轻车简从,以为受了“冷落”;习惯了推杯换盏、超常“待遇”,就不习惯勤俭为公,以为没了“权利”;习惯了天天开会,层层发文,就不习惯叫真求实,以为破了“规矩”;习惯了一言九鼎、一呼百应,就不习惯问计于民,以为矮了“身份”……  相似文献   

3.
以喻明理     
在劝说客户尤其是大客户购买保险时,很多推销员习惯于直白地向客户灌输道理,大多数时候,一边是推销员“不遗余力”,一边是客户“巍然不动”。其实遇到这种现象我们就应该做一下变通——给客户打一个恰当的比喻,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  相似文献   

4.
试从另种经济角度省视土地资源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待任何事物,我们总是按平时习惯来加以辨别,用开创世界历史研究新局面的沃勒斯坦的话来说:“我们常习惯于围绕被视为基本常理的中心概念来建构我们的知识体系。”(《现代世界体系》第三卷第一页)因此,像我这样知识稍难“与时俱进”的人来说,认识事物就只能落在表面不及内里、只及皮毛不达骨肉;  相似文献   

5.
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要有理论的创新、科技的创新、工作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制度的创新、知识的创新,更要有思维创新的支撑。六大误区困扰思维创新自我为中心的封闭思维误区。观察和思考外界事物,总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用我的目的、我的需要、我的态度、我的价值观念、我的情感偏好、我的审美情趣等等,作为“标准尺度”去衡量外来的事物和观念。习惯于以自己为圆心,把周围的人和事按照亲疏远近来画“圈子”。这种思维方式如果形成惯性,就难免冲击原则和制度,挑战公正和公平。非黑即白的单向思维误…  相似文献   

6.
余人 《英才》2004,(5):115-115
何谓“该”?我以为”该”就是无所谓什么原因或道理都会发生的事物,无论人们喜不喜欢.愿不愿意.都是别无选择要接受的现实。老北京就有句不太中听的俗话.即”该的”!我猜测它的本意有”该得”的意思,正因为是得了”该得”的东西.所以也就成了“该的“了。  相似文献   

7.
习惯于计划经济模式进行经营管理的我国企业,如今一个“推”字,形象地给企业指明了经营的方向,但面对新的事物,旧的习惯往往不是那么容易丢掉,多数企业仍然看重于寻求各式各样的保护,希望这些国家的、地方的保护能使企业的经营减少风险,没有从市场经济的本质上去认识。对于这些在“保护伞”下过惯了日子的企业,是应该清  相似文献   

8.
浓浓老礼儿     
老北京的礼儿就是多,从早晨睁开眼一直到晚上睡觉,都离不开一个“礼”字儿。比如,早起街坊一照面儿就说了:“早起了您?您早喝了?”对方答到“您也早起了?我刚喝完,您也早喝了?”“喝啦,喝啦,叫您惦记着!”因为老北京人有早起喝茶的习惯,“您早喝了?”借用到生活中也就成了礼节性的问候。这里  相似文献   

9.
菲利浦·B·克劳士比的质量定义:第一个错误的假设是质量意味着美好或奢华或光亮或重量。“质量”一词用来标志事物的相对价值,采用“好质量”、“坏质量”和时尚用语“生活质量”等形容。“生活质量”是陈腐的套语,因为每个听者都认为说者的话就指他(或她)理解的意思。我们如果要想要管理质量,就必须将它定义为“符合需要”,其原因就在于此。 在商业买践中,情况同样如此。要求必须一清二楚,以免让人误解。然后持续不断地进行测量以确定是否符合这些要求。检查出的不符合即是缺乏质量。质量问题变成不符合问题,因而质量变成可定义的事物。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式管理”实践中,中庸文化几乎贯穿了管理的始终。受其影响,很多管理者都喜欢将“宽容”二字来作为自己管理成熟的标志。于是,“宽容文化”在“中国式管理”中大行其道。因为宽容,很多简单的错误就慢慢沉淀、慢慢发展成为一种习惯:因为宽容,很多本来小小的问题就演变成为一种社会顽疾。  相似文献   

11.
杜威把教育的价值分为“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内在价值是就某一事物自身的意义而言;工具价值即外在价值,是就某一事物能达到的外在的目的而言的。农村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培训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兼具“内在”与“工具”的双重价值。是对员工技能进行投资的重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有很多的事物,看似是“是”,其实却是“非”。也有很多的事物,看似是“非”,其实却是“是”。 美国社会学家肯特·M·基思博士写了《似非而是》一书,提出“‘似非而是’十大戒律”。戒律之一:人都是毫无逻辑、不讲道理、以自我为中心的。但还是要爱他们。戒律之二:你如果行善事,人们会说你  相似文献   

13.
节的联想     
梁衡 《秘书工作》2013,(2):25-26
中国人习惯,不出正月都算过年,叫过大年。“年”是春节,是一年中最大的节,就特别给它一个月的地盘。于是我就想到年和节有什么不同,比如正月里就还有元宵节,可能还有更小的立春、雨水等被称为“节气”的节。  相似文献   

14.
一、怎样探讨会计的本质(一)明确本质的含义探析会计的本质,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事物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毛泽东同志说:“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本质是由事物内部特殊矛盾所决定的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根本属性。值得注意的是,事物的本质问题不能与事物的属性问题和归属问题相混同。本质和属性有联系也有区别,一事物在与另一事物发生关系时便会表现出多种属性,而只有反映这一事物的根本区别的特…  相似文献   

15.
有些人总是习惯嘴边挂着“忙!忙!忙!”的口头禅。大部分人都以为只有自己最忙,好像旁边的人都是享乐似的。这种想法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只要你平常多观察就会发现,  相似文献   

16.
左葛生 《活力》2005,(5):40-41
机遇作为一种具有重大价值的客观存在,能够促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主体自身的方向发展,无论是科学发现、个人发展还是在社会发展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指的是对一特定事物的发展而言并非必定出现但一经出现就可能改变事物现存状态的事件和条件。因而要实现发展,特别是非常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对事物发展机遇的把握和利用。中国共产党人非常重视对机遇的把握和利用。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强调:“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党的十五大指出:“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过去我们抓住了重要的历史机遇,也丧失过某些机遇。  相似文献   

17.
经理书架     
《企业研究》2007,(7):80-80
《品牌天机》我们“习惯了”巨型企业做品牌的大手笔,出手阔绰,一掷千金;我们“习惯了”跨国公司的豪言壮语,为了塑造品牌,宁可亏损十年;我们“习惯了”一些模仿策略,没有大创新,只能花大钱,在资金上攀比,寻求差异;我们“习惯了”常规品牌运作策略,而常规策略一般都需要强大的资金基础;这些“恶习”让企业陷入了“品牌是奢侈品”的误区,陷入了“只有花大钱才能做品牌”的误区。它直接打击了很多企业塑造品牌的信心,甚至动摇了他们塑造品牌的决心。因此,我们必须摒弃这些“恶习”,拥有“一分钱做品牌”的运作观念,尽快掌握超低成本塑造品牌的有效策略,全面推动中国品牌的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8.
<正>在工程建设、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按照确定的标准对事物的好坏、优劣等进行比较,对某个或某类对象中的某个因素或某个部分进行评价,一般称为单一评价。但每一事物都具有多种属性,事物的不同属性反映了不同的特征。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兼顾其各个属性,即从众多的单一评  相似文献   

19.
笑口常开     
《乡镇论坛》2010,(16):48-48
算命 有一个人,三十几岁了依然事业无成,工作也找不到,一直都赚不到钱。于是。去找算命师算个命看看。“你啊,将会一直穷困潦倒,直到四十岁。”那个人听了,眼睛为之一亮,心想有转机了,马上问:“然后呢?”“然后喔……”算命师看了一下他的命盘接着说:“然后你就习惯了!”  相似文献   

20.
《厂长经理之友》2012,(11):54-55
“在人生的头30年里,你养成习惯;在后30年,习惯塑造你。” “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够真正改变世界。” “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 “如果你不忙着求生,你就在忙着求死。” “活着就要改变世界”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