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秘书工作》2011,(5):F0002-F0002
魏碑体,是南北朝北魏时期特有的介于隶楷之间的书体,具有横画右上倾斜而排叠取势、撇捺开张而颇具隶意的基本特征。如《张猛龙碑》、《高贞碑》等。北魏后期皇族墓志,数量众多,刻工精细,也最能体现建碑体的特征。《始平公遗像记》等龙门造像记,也属于魏碑体,但凿刻较为草率简捷。清朝中晚期,经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人倡导,习书魏碑体成为时尚。  相似文献   

2.
《秘书工作》2011,(3):2-F0002
隶书出现于战国中晚期,源于秦人对篆书俗写体的简化,称为“隶变”。现在一般将西汉的《定县竹简》作为隶书即八分书成熟的标志。八分的特点:体势方润平整,横向取势,左右背分(八分即背分之义);用笔逆入平出,主笔蚕头燕尾,如《乙瑛》、《礼器》、《曹全》等碑都是八分高度成熟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袁克文,位居民国四公子之首,出身豪门,才华横溢,集书法、诗文、戏剧、鉴赏等诸多才艺于一身,后浪迹江湖。袁克文自小师从硕儒严修等人,深得他们的指教和熏陶,加之他刻苦用功,所以诗词歌赋无一不精、琴棋书画俱是行家。严修在天津被誉为近代津门四大书家之一(即华世奎、孟广慧、严范孙、赵元礼),克文作为他的入室弟子,得其真传,真、草、隶、篆全都精妙,信手挥洒,尽至臻境。袁克文曾在临帖上面花费不少工夫,尤其是《兰亭集序》碑,更为他所钟爱,为此他曾搜集了许多《兰亭集序》碑的拓片。说起《兰亭集序》还有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富平地区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传世有《樊奴子》《曹续生》等北碑逸品;《韩仲良》《李楷洛》与柳公权《符璘碑》等唐碑佳作名碑石刻无数。当地人民爱好书画的良好风尚延续至今,形成民风淳朴,喜欢书画创作的人数众多,而李忠集是其中的佼佼者。李忠集四岁时父亲早逝,母亲依靠纺  相似文献   

5.
《上海企业》2010,(2):102-103
周华金,字矢萌.号竹山,别署百忍堂。1936年生。受家庭熏陶,自幼酷爱文学和字画,五岁师从老秀才虞九成读诗词歌赋。习字初临柳公权《玄秘塔》和颜真卿《多宝塔》,继临欧阳询《九成宫》多年,并得沈尹默和马公愚两位大书家的赏识和指点。复临秦篆汉隶以溯源,并广涉唐宋诸家的行草。上世纪50年代初,注重研习北魏诸碑后.在继承古代魏碑基本笔划的传统基础上.融入欧颜笔意,结合行草索连笔划。  相似文献   

6.
《乡镇论坛》2011,(32):F0002-F0002
贺东,男,一九四一年出生,甘肃省白银市人,现居北京。多年研习历代碑帖,尤其钟爱《十七帖》、《张黑女碑》、《张猛龙碑》、《兰亭序》、《圣教序》、《祭侄文稿》等诸帖,作品师古不泥,自成一格。工行、草,尤擅行书,承传统,求自然,笔势沉雄雅健,道劲秀美。  相似文献   

7.
《秘书》2008,(9)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官编修,四川学政。博涉群书,于六经、子史皆有著述,尤精小学及金石碑版文字。书法学颜真卿,上溯篆隶、六朝南北碑,尤得力于《衡方碑》、《张迁碑》、《张黑女墓志》。心慕手追,  相似文献   

8.
晋祠铭碑宋人题刻考李裕民唐太宗《晋祠铭碑》是天下一大名碑,在碑阴、碑侧尚刻有宋人题记15条,颇有史料价值,但至今尚缺乏研究,今逐条加以考证。一、碑阴题刻1、“圣宋皇辛卯生日,囗禹锡。”行书,2行。皇辛卯即皇三年(1051),囗禹锡,疑为掌禹锡,《宋史...  相似文献   

9.
《乡镇企业科技》2009,(19):F0003-F0003
黄代峰。1976年出生,从小酷爱书法。蒙父亲熏陶,书法小有所成,但始终临池不辍。学书以来,初学欧阳询九成宫,再临钟繇繇小楷,后对魏碑产生浓厚兴趣。对《郑文公碑》、《张猛龙碑》和《张黑女墓志》都有过深入临习,也喜欢《石门颂》大气豁达的风格,对自身的书法造诣奠定了坚实基础。书法作品先后多次参加国家各级展览和赛事,有近百篇作品被各级媒体刊发采用。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长安县兴教寺发现的两块石碑进一步证实了三十年代初国民党政府曾拟建西安为“陪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兴教寺内6块石碑残块可拼成两块石碑,一块为《重修慈恩塔院记》,另一块为《修兴教寺捐资名录碑》。(重修慈恩塔院记》碑立于民国23年(1934年)11月,碑云:“民国辛末秋,倭人陷辽东,嗣后又侵沪浸及首都,于是,中枢议建西安为陪都…··(辞中标点为记者所加)”。(修兴教寺捐资名录碑》立于民国33年(19M年)11月,记载着蒋介石、程潜等105名国民党党政要员捐款问万元修建兴教寺。这段历史,西安档案馆编辑出版的《筹建西…  相似文献   

11.
黄代峰。1976年出生,从小酷爱书法。蒙父亲熏陶,书法小有所成,但始终临池不辍。学书以来,初学欧阳询九成宫,再临钟繇繇小楷,后对魏碑产生浓厚兴趣。对《郑文公碑》、《张猛龙碑》和《张黑女墓志》都有过深入临习,也喜欢《石门颂》大气豁达的风格,对自身的书法造诣奠定了坚实基础。书法作品先后多次参加国家各级展览和赛事,有近百篇作品被各级媒体刊发采用。  相似文献   

12.
李瑞涛,号无为斋主,1971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博士。书家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先后精心地研习过古代很多名家书帖,尤其对《圣教序》、《兰亭序》、《祭侄文稿》、《苕溪诗》、《礼器碑》、《张迁碑》、《书谱》等尤有研究,打下了坚  相似文献   

13.
李凡 《活力》2009,(25):84-84
人称《石门颂》为隶中之草,其气势、神采难得其意。但我们坚定信心,无畏进取,不能让神奇的传说吓退,应敢想敢写,勇于实践,就能得到“真谛”。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我偶然观赏到欧德顺的书法作品,就感到其蕴含的深厚书学功力修养表现能力。在与他进行交流后,得知书家也走过一条曲折的习书之路。欧德顺开始学习书法时只是作为一种工余爱好。初期,他从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帜》入门,后又陆续学习过柳公权的《玄秘塔碑》,颜真卿的《多宝塔》、《祭侄文稿》,王羲之《乐毅论》、  相似文献   

15.
张丽纯 《潮商》2013,(1):87-90
在中国电影史上,他是一个不能不提的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电影人,曾经担任《火烧红莲寺》第一至第四集、《挂名夫妻》、《掷果缘》、《难夫难妻》等影片的编剧;曾经导演过《姊妹花》、《白云塔》、《血泪碑》、《难夫难妻》等,还曾在电影《苦儿弱女》、《诱婚》、《掷果缘》中扮演角色。他编导的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揭开了中国电影的序幕;  相似文献   

16.
站台何以称月台你知道吗?火车站的站台,过去称月台。月台是为封建帝工赏月而筑,并三面有台阶,正面是突出的平台。梁元帝曾书"上月台而遗爱登景云而忘老"(《南岳衡山贞馆碑》)。杜甫也曾作诗"赏静怜云屋,记归步月台"(《徐九少尹见过》)。1881年(清光绪七...  相似文献   

17.
谷鸿 《秘书》2012,(5):33
金湜(活动期约1436-1480)字本清,号朽木居士(《无声诗史》作枯木居士),又号太瘦生,鄞(今浙江宁波)人。明代书画家。正统六年(1441)举於乡,以习古书法授中书舍人,升太仆寺丞。宪宗即位,赐一品服,出使朝鲜。篆、隶、行、草,绰有汉晋人风度。擅画,竹石甚佳,又善摹印篆。著有《皇华集》、《朽木集》等。  相似文献   

18.
张国宏 《秘书》2011,(10):11-11
程南云,生卒年不详,字清轩,号远斋,江西南城人。明代书法家。永乐(1403—1424)间以能书征,授中书舍人。预修《永乐大典》,累官太常卿。善书画,尤精篆隶。明陶宗仪《书史会要》称:“南云篆法得陈思孝之传,隶、真、草俱有古则,得力于赵孟颊,善大字。”辽宁省博物馆藏有其《行书千字文》,风格与赵孟频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9.
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号倦翁,安徽泾县人。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嘉庆戊辰举人,长期当幕僚,曾任江西新喻县令。包世臣学识渊博,喜兵家言,治经济学,对农政、货币以及文学等均有研究。28岁时师从邓石如,倡导篆隶、北魏。晚年习二王。自称:慎伯中年书从颜、欧入手,转及苏、董,后肆力北魏,晚习二王,遂成绝业。自拟为右军第一人,自负之极。所著《艺舟双楫》一时风靡天下,对碑学的兴起和发展起了有力的鼓动作用。《坡老语》纸本楷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作是包世臣为其弟子吴熙载所书苏东坡语录。书法体势伸展,姿  相似文献   

20.
一、晋祠景区概况 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古为唐地,后人祀叔虞于晋水之源,因称晋祠.创建年代不详,最早记载见于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著《水经注》:“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人们由此推测,晋祠早在1500多年前就已有相当规模.《晋祠志》载:“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