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大和民族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股市高涨,日元坚挺,一派繁华景象。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则一片萧条,害得战争英雄乔治&;#183;布什不得不走出白宫,彻底放弃8年总统梦。几位好事的日本人还买了下美国精神的象征——洛克菲勒大厦,美国人惊呼:日本正在“收购”美国,保罗&;#183;肯尼迪则断言,美国正在衰落! 弹指一挥间,十年已过去了,美日的经济势头颠倒了一个个儿,世纪之交的美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  相似文献   

2.
金融萧条的重现与信用迷失——从信用危境到信用迷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美国和日本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以金融部门为主导的经济萧条,被称之为金融萧条.当前的金融危机同样是以金融部门为主导的经济萧条,但与90年代经济萧条源于信用危境不同,当前的金融危机是信用迷失的结果.文章通过比较90年代的金融萧条与当前的金融危机,得出结论:信用货币体系中的内在缺陷是造成信用迷失的基础,要恢复实体经济秩序,才能保证货币或者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强势日元造成了日本的泡沫经济,并使日本陷入了长期的经济萧条;强势美元使美国经济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的高速增长,2001年经济短暂回落后重又较快增长.分析比较强势日元、美元政策的不同效应及原因,旨在为人民币走向强势过程中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重点产业政策在战后日本经济起飞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重点产业政策出现失误。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人们开始质疑日本重点产业政策,反思重点产业政策存在的弊端及其给经济长远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日本产业从战后的废墟中得以重建和繁荣,并以惊人的速度赶超欧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政府英明的产业结构政策功不可没。然而面对90年代日本经济的极度萧条,政府的产业结构政策已无回天之力。相比之下,美国政府通用的产业结构政策却引导美国的产业发展在信息时代仍然处于不败之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银行中心体制的代表,它与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的金融体系相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日本经济萧条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模型曾经被认为效率低下,但是,2007年的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向我们重新提出了金融体制与金融风险的关系问题.本文将分析当今世界两种金融体系的特点,并对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体制性原因进行探讨,主张我国需要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金融体制.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银行中心体制的代表,它与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的金融体系相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日本经济萧条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模型曾经被认为效率低下,但是,2007年的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向我们重新提出了金融体制与金融风险的关系问题.本文将分析当今世界两种金融体系的特点,并对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体制性原因进行探讨,主张我国需要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金融体制.  相似文献   

8.
"失去的十年"之迷 --日本经济长期衰退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陷入了以通货紧缩为主要特征并伴随阶段性衰退的长期停滞阶段.因此,日本的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失去的十年".日本经济目前的困境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泡沫经济"的破灭是造成日本经济"失去的十年"的直接原因;国际经济环境恶化是日本经济陷入困境的外部原因;政府经济政策失误和矛盾累积是日本经济陷入困境的政策原因;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是日本经济陷入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9.
日本在亚洲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与我国亦是十分重要的贸易伙伴。 2 0世纪 90年代被日本人称做“失去的十年” ,那么 ,2 1世纪日本经济能否重振雄风呢 ?本文对于日本经济前景的预测也许对我国乃至亚洲的经济实践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进入了长达十几年的衰退期。其衰退的直接原因是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根本原因是其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经济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引起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进入了长达十几年的衰退期.其衰退的直接原因是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根本原因是其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经济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引起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对于我国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来说,面向国际市场,实行国际化经营,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一种趋势。本文拟就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进行企业国际化经营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效途径“二战”后,资本输出成为发达国家寻求经济发展,扩大海外市场的重要手段。在60年代,美国作为最大的对外投资者,投资额约占当时世界直接投资的70%,进入80年代以后,美国、英国的投资比重下降,西德、日本的投资比重上升。日本目前已成为最大的对外投资国,到1989年,日本资本输出已达19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一、企业文化理论的形成企业文化理论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日本管理模式的被确认及其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的扩大开始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潮。日本二次大战后成为战败国,经济受到重创,但经过短短30多年的励精图治,到80年代初就一跃而成为世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80年代兴起于日本和美国,90年代传入中国的顾客满意战略(CustomerSatis-faction,简称CS战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讨,旨在寻找出一条使中国企业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中,立足于赢得市场、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日本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保持高位运行,但随后立即出人意料地陷入通货紧缩的泥潭中经济衰退并在后来的十几年中持续低迷。本文首先对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紧缩的背景原因,以及影响进行浅析,并针对日本对于通货紧缩的治理政策进行研究和评述。通货紧缩现象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的,通过比较分析方法,根据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和80年代日本的相似性得出一系列启示,对于我国当下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进入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掀起了企业并购的高潮,1996年1年内,世界企业并购案达22729起。这些并购活动主要发生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中美国无论在企业并购数量、并购规模,还是在企业并购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都居领先地位。分析研究美国企业并购的特征及具体运作方式,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产权流动以及“抓大放小”战略的实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美国企业和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逆转,美国企业竞争力再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之首。本文从美日企业在世界财富500强中的变动来研究其竞争力的消长,对美日企业在世界500强的排名和业绩变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从硅谷机制和公司重构两个方面来解释美国企业竞争力重新超过日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日本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起始于 50年代 ,经过 70年代的进一步调整 ,到80年代的中后期形成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高潮 ,日本经济也达到空前繁荣。 90年代以来 ,日本经济受“泡沫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影响 ,对外投资和出口都呈下降趋势 ,但是仍然有一些大企业进一步走向全球战略经营时代 ,这标志着日本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开创了新的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19.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民营科技企业对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自1992年以来,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已经实现连续十年的高速增长,成为我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 民营科技企业十年创业绩效 民营科技企业是我国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自1992年以来,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循着这十年来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它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的日本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至今日本经济大萧条已持续了十余年,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中被长期繁荣所掩盖的深刻矛盾不断地显露出来,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日本经济结构的严重滞后。这促使日本政府和经济界进行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通过对当前日本经济结构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剖析,探讨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