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九阳股份为案例,以企业如何通过自组织创新达成高企业成长为核心问题,基于自组织理论,视企业为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视企业文化为混沌理论中企业成长的“核”,视成长的各创新要素为创新因子,各创新因子输入系统后,经过竞争协同和过程演化,达到混沌边界,经催化促成企业系统突变,从而实现企业的高成长。  相似文献   

2.
范庆桦 《中外管理》2004,(11):52-53
绩效考核在国内企业曾风靡一时。许多企业老总视其为“灵丹妙药”,纷纷聘请咨询公司进行绩效考核设计.然后排除万难,强力推行。然而几年时间过去了,记者在一些企业走访调查时却发现: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现已偃旗息鼓,流于形式了。原本期望绩效考核能最终提升企业业绩,但却发现绩效考核并没有带来高绩效甚至使业绩更糟。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开始创办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在思考什么企业才是最好的。我的“幸福企业”理论体系正式形成于2009年,而我一直认为,幸福企业就是能够满足员工(包括老板)不断增长的幸福需要的企业。在幸福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被极大激发,视企业为自己可以依赖的家,企业将不断发展壮大。因此,我经常说,幸福力才是企业的...  相似文献   

4.
这次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局(处)长培训班,笔者有幸参观了“蒙牛集团公司”——和林格尔生产基地。虽然已经进入秋季,但依然使我感到“蒙牛企业”形成的独特文化理念和企业精神,如春风扑面,使我感悟至深。  相似文献   

5.
刘巨钦  郑昭 《企业研究》2005,(12):63-64
企业文化建设大体分为四个层面,或者说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建设、制度层面建设、精神层面建设,或者行为层面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企业长期追逐的目标。现在很多企业都知道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建设中却有一部分企业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最终导致这些企业在行动上“一手软,一手硬”,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分离,从而形成了“文而不化”的“两层皮”现象。这种企业文化“文而不化”的建设误区势必使企业文化散发出热力,甚至散发出“异味”,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会大打折扣。企业文化建设也会因为“实功不足”,最终步如歧途,掉进陷阱。  相似文献   

6.
《孙子·地形》云:“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题记前几年的“亚细亚”,曾被社会各界普遍视为是一家颇具改革意识和现代品味并走在全国同行前列的新兴企业。当时,他们有过不少人想不到也不敢做的惊人之举,如:率先在中央电视台推出“奥迪、桑塔纳汽车巨奖”,雇用飞机撒彩券,每一家连锁店开业,都搞隆重热烈的盛大庆典,以及为顾客开辟免费公交线路等举措,使“亚细亚”商场的名声像飓风似地从郑州迅速刮向河南,刮向全国。在四川,亚细亚“仟村百货”刚在省会成都落户,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论谜科学发展观与企业党建工作“以人为本”的品格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发展观对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揭示了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的根本价值追求和本质特征。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党建工作,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成为企业发辰的“加速器”和“润滑剂”,从而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客服中,心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党建工作,使企业得以持续提升各项业绩。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工艺管理协会在市经委直接领导下,多年来,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广泛开展了“强化工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贯彻“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工艺工作若干规定”,视工艺规章制度为企业的法律,有规必循,无章必止的活动。紧紧围绕以产品质量为中心,  相似文献   

9.
《中外管理》2007,(B05):59-87
定位是企业战略的核心,然而定位并非源自企业内部。我最初之所以选择了“定位(Positioning)”这个词,是因为战略一词在字典的定义是“针对敌人确立最有利的位置(Position)”,定位只能在外部竞争中找到。事实上,一旦在外部找到了能被顾客优先选择的差异化定位,它将立即被引入到企业内部,从而成为企业一致性的经营方向,它决定企业的组织结构,产品规划,运营设计,并引导企业如何进行内外的沟通。  相似文献   

10.
《上海小企业》2007,(5):13-14
品牌代表质量和服务,品牌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在2006年首届上海中小企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的推荐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好品牌和好企业。他们有着强烈的品牌意识,以品牌促市场营销;他们视品牌为企业的生命,狠抓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他们以人为本,实施品牌文化战略;他们不断科技创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下三个“品牌企业”分别从不同角度来阐释品牌建设的涵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激励作为人本管理的一种方法。是通过研究和满足人们物质的、精神的、生理的需要。来激发人的积极性,从而使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的一种管理活动。就企业而言,满足员工的个性需要.优化他们的动机,强化目标的刺激作用。把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由“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这就是激励。  相似文献   

12.
王棣华 《广西会计》1999,(12):28-31
企业财务公共关系,是企业通过了解社会公众对企业财务的评价和态度,分析理财趋势,预测理财结果,实施理财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有计划、持久的努力,使其各项理财方针政策符合社会公众的愿望和要求,从而树立企业的良好财务形象,争取社会公众的相互合作和支持,达到获取利润,不断发展壮大的目的。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企业财务公共关系是“企业塑造良好财务形象的艺术”,企业财务公共关系,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新手段和塑造良好财务形象的艺术,可以增强企业财务在“软”的方面的竞争力,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3.
品牌是用于识别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某一名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客运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运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不少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力争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市场。本公司自组建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品牌建设,以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新干线”为企业品牌,并视“新干线”品牌为企业生命,不断丰富品牌的内涵,经过六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社会的公认。  相似文献   

14.
陈源 《内蒙古财会》1993,(11):27-28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若干问题规定的通知精神,从1993年7月1日起,我区实行增值税的企业,除“定期定率”外,其他企业均按“购进扣税法”计算征收增值税,并实行增值税扣除税金登记簿的管理办法。笔认为此规定既保留了过去实行“价税分流购进扣税法”使企业利润均衡、税负合理、计算准确等优点,同时又改无税成本为含税成本,使成本有了可比性,适应了新会计制度的规定,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购进扣税法”。  相似文献   

15.
企业的减法     
一个人如果剔除自身的错误和毛病就会走近完美,企业亦如此,即一个企业减去某些缺点和不足,也会不断走向成功。但是,一些企业往往失败于可预测、预防的错误,其原因就是首先在思想意识中轻视“减法”,从而导致企业不是主动地减掉错误,而是被动地“享受”错误。比如,某公司创业伊始,凭一种产品、一个品牌就“火”起来了,过快的成功使经营者头脑发热,盲目扩张、战略冒进,误入了一些不熟悉的“战区”,结果由盛急衰。无独有偶,另一公司是国有企业,年已40,长期的计划经济留下了一些“后遗症”,当企业面临转轨变型之时,却前怕狼后…  相似文献   

16.
“绿色管理”,就是将环保观念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它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各项内容,从上层决策到基层实施,从机构设置到人员培训,从产品设计、生产技术与工艺到全部生产过程的控制。在企业管理中要处处考虑环保,处处体现“绿色”,从而使企业适应环保时代的要求,提高企业、产品在未来市场中的生存能力以及适应力。“绿色管理”实施的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论如何增强物资流通企业的凝聚力苏梅在探索我国物资流通企业生存和发展新出路的历程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人”,这就要求物资流通企业能有一种力量来凝聚人心,不仅使职工感到生存的艰难,更能使职工看到发展的蓝图,从而使职工队伍有依托感和归宿感。领导的表...  相似文献   

18.
“稳定压倒一切”,是国富民强的基础,也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涪陵苎麻纺织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安全创建活动在厂党委、厂部的领导下,狠抓目标管理,强化基础防范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企业“110”快速反应机制,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了一个安定、样和的治安环境。涪陵苎麻纺织厂自1991年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9.
胡雁飞 《活力》2006,(4):26-28
在以顾客为中心的时代,一个企业顾客占有率越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如果把服务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定义为从长远上看企业能够保持并持续吸引和实现顾客增量购买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持续增长的能力,这样更有利于防止企业产生“营销近视症”和“竞争近视症”,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我国老工业基地齐齐哈尔市,有两家麻纺厂———齐齐哈尔亚麻纺织厂(简称齐麻)和克山亚麻纺织厂(简称克麻),两厂建设时间相近,筹资渠道相同,生产体系和产品相似,克麻投资规模大于齐麻,整体实力强于齐麻。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同样的困难,“小兄弟”齐麻却脱颖而出,跻身全国同行前茅,经济效益等各项指标远远超过了克麻。齐麻的成功绝非偶然,它昭示了国企与市场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也昭示了国企“创造市场”有颇为广阔的空间。规模实力居全国同行业第四位的克麻,靠贷款于1988年竣工投产,有职工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