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数据的标准化问题。数据标准化的前提是设计适当的定量指标。农业劳动力转移数据所需要的指标首先是农业劳动占总劳动比重即农劳比;农劳比的差分为农劳比下降速度;后者的差分又是农劳比下降加速度。这三个指标都是统计学的可观察量。但真实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量是不可观察量。替代性的另一个农业劳动力转移量建立在农业劳动力和社会总劳动力两者自然增长率相等的假设上。利用总劳动增长率资料,该转移量亦成为可观察量。这一转移量和总劳动力之比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率。由此定义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率恒等同于农劳比下降速度,所以转移率也变成可观察量。利用这些指标和中国的统计资料,本文提出1953-2012年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长期年度数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着极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每年新增劳动力将近2,000万,其中城镇新增劳动力约500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妥善安排城镇待业人员的就业,对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工农业生产,实现经济发展战备目标,都有着重要意义。(一)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意义劳动力是生产过程的重要因素。任何社会生产,都必须具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如果没有生产资料,人们的劳动不能与自然物质条件相结合,生产过程就不能进行;同样地,如果没有劳动力,生产资料不能被活劳动所掌握和利用,生产过程也不能进行。从理论上说,所  相似文献   

3.
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农业劳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社会必要劳动的性质。如果农业不是提供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食物产品的唯一生产部门,农业就不可能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马克思之所以把植物性食物生产和动物性食物生产统称为"广义的农业",而把植物性食物生产称为"真正的农业",是因为在农业生产中,植物是第一性生产,动物是第二性生产。与非农业部门相比,农业的物质生产率高,价值生产率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质产业地位,需要政府给予特殊扶持和保护。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生产大规模引进农村外来人员,造成农业生产一线劳动力素质下降,同时农业一线劳动力的数量也在不断下降,但兵团农业生产效率却并没有随之下降,一直保持在稳定的增长水平.为解答这一疑问,笔者通过对兵团农业产值建立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模型分析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发现在兵团产值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土地面积的影响最大,资本次之,劳动力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兵团特殊的农业生产组织制度.也有助于抵消农业劳动投入下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6,(10)
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江苏省的农业生产出现了劳动力季节性短缺、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总体结构性下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恶化和土地利用率下降等问题。为此文章对江苏省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农业生产做了进一步的论证,并提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生产大规模引进农村外来人员,造成农业生产一线劳动力素质下降,同时农业一线劳动力的数量也在不断下降,但兵团农业生产效率却并没有随之下降,一直保持在稳定的增长水平.为解答这一疑问,笔者通过对兵团农业产值建立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模型分析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发现在兵团产值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土地面积的影响最大,资本次之,劳动力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兵团特殊的农业生产组织制度,也有助于抵消农业劳动投入下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劳动参与模型和劳动供给模型,本文利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探讨养老保障制度对劳动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养老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的劳动供给效应,养老保险覆盖降低了劳动参与率和劳动供给时间,尤其对于农业劳动供给的影响更明显;养老保险待遇具有更强的收入效应,激励农村居民降低劳动供给,尽管养老保险待遇并不会大幅度降低农业劳动参与率,但农业劳动供给水平将会显著下降。不同类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劳动供给效应存在差异,新农保制度更倾向于将农村居民留在农业农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民工综合保险倾向于激励他们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就业,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则鼓励他们直接退出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制度正在加速劳动力市场转变,需要构建与中国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将有大部分剩余劳力向农外产业发生战略转移,这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农业劳动的这种自然生产率,是一切剩余劳动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713页),“社会为生产小麦、家畜等等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它对于其它生产,不论是物质的生产或精神的生产所获得的时间越多。”(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太纲》(草案)第一分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问题要把农业搞上去,首先必须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马克思在分析农业的剩余劳动的时候指出,具有一定劳动生产率的农业,是一切社会的基础。他说道:“如果人在一个工作日内,不能生产出比每个劳动者再生产自身所需的生活资料更多的生活资料,在最狭窄的意义上说,也就是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如果他全部劳动力每日的耗费只够再生产他满足个人需要所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那就根本谈不上剩余产品,也谈不上剩余价值。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并且首先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任务的,因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有农村户籍人口8.6亿人,其中实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为5.37亿人,主要包括农业从业人员(3.07亿人)、本地非农就业人员(0.85亿人)和外出务工人员(1.45亿人)等三大群体。目前,我国农业生产需要劳动力约1.8亿人,约有农业剩余劳动力1.2亿人。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就业变化趋势为:农村劳动力供给量开始下降,但由于城镇化增速放缓,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农业经营规模出现扩大,但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进一步明显;外出劳动力就业环境明显改善,迁徙式迹象开始出现;农民工正在完成代际转换,外出就业类型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十二五时期,每年将约有1200万名新生代农村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考虑到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将会加快发展,就业市场可望容纳这一就业需求。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上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但将给部分农产品供给带来一定的影响,农民工回乡就业则将给农村经济带来新的活力。未来,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要求稳定转移与难以实现定居、企业用工要求不断提高与培训远不能满足需求、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新型农民与农业劳动力素质总体偏低等三大矛盾。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总体状况为总量过剩,结构短缺。在总量过剩的大背景下,需要通过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村...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季节差价是农产品价格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农产品季节差价的形成,有利于我们在对待农产品季节差价问题上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同资本主义自发势力进行斗争;有利于正确处理农产品的生产者(农民)、消费者(主要是职工)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而农产品的消费一般是常年性的。农产品的季节生产和常年消费之间存在着矛盾,这个矛盾反映到价格上来,就形成季节差价。当然,社会主义社会农产品季节差价的形成及其所反映的生产关系是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由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分配和交换都是有计划地进行的,因此,农产品的季节差价也是有计划地形成的。同时,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  相似文献   

12.
一、利用农业劳动力向工业转移的机会, 是各国保持低工资优势的共同经验综观世界各国的经验,凡能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保持低工资优势的国家,无一不是充分利用农业劳动力向工业转移的国家。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情况而言,英国和美国之所以工资水平较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农业劳动力向工业转移的过程在战前已基本完成,可由农业向工业转移的劳动力已大大减少甚至微乎其微了。据统计,英国和美国在1945—1961年间的农业劳动人口占全部经济活动人口的比例仅为5%和12%,1970年又分别降为2.8%和3.7%。与  相似文献   

13.
城市工业文明对年轻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有利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有利于大幅度减少农村人口,但对中国农业劳动力的接替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农产品低价格的现状难以保证农民生产利益,从事农业劳动得不到较高的收入,这将直接威胁到中国农业劳动主体的接续,将对农业发展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社会保障滞后迫使农村人口离开农村,大批的而不是个别的年轻人不再留在农村务农。缺乏政府对于农业的有力扶持,即扶持并没有达到现代农业建设的高度,这是致使目前种地的农民已经出现明显高龄化的政策性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經济按比例發展的客观規律,在一定时間內,在国民經济各部門之間需要保持恰当的比例关系。由于电力是社会主义物質生产的技术基础,是国民經济各部門特別是重工業部門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因而电力在工業物質生产資源总平衡中佔着極其重要的地位。我們的国家現在已經开始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技术革命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国用工形势愈演愈烈,从季节性向常态化发展,从劳务输入地向劳务输出地扩散,从技工荒向技工、普工同荒演变,而且出现了农民工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年轻劳动力用工荒与40-50岁中年劳动力就业难并存、生产一线蓝领用工荒与白领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对备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分析表明,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农业。社会劳动力大量集中到农业生产中,工业的发展是依靠从农业中获取资源来维持的,也就是说,工业的原始积累依靠的是农业;但当工业化走到了中后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被工业所取代,两者问的差距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7.
《经济地理》2021,41(7):155-163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影响农业生产效率。文章利用湖南省怀化、邵阳、永州、益阳四市受访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农业生产效率损失计量模型,对受访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选择路径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分析发现:(1)农村劳动力产出弹性为0.06%,高于农业机械投入产出弹性0.02%,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76;(2)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并非完全是负面的;(3)相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而言,农村老龄劳动力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优势更为显著,老龄化劳动力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作出积极贡献。因此,需要考虑当前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基本特征,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提供满足农村老龄化劳动力需要的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机械生产与购买补贴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流失与农业基础稳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近30年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农业劳动力外流已进入边际状态.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带来耕地利用率下降、基础设施落后、空心村的形成、农CAp"老年化"等问题,影响到农业基础稳固和国家粮食安全.须及早采取措施,将人口流动与土地集中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结合起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人口的双向流动;采取吸引年青人从事农业的优惠政策,以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  相似文献   

19.
<正> 一马克思论述的两种不同涵义的农产品垄断价格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是以农业生产的发展落后于工业,从而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工业为前提的。一百多年前,当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时候,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发展状况确实落后于工业。这不仅表现在农业劳动生产力的增长速度慢于工业,而且表现在农业劳动生产力所达到的绝对水平低于工业。这两方面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前者是根据各自部门的增长率计算的,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各自每年劳动生产力平均增长多少,这容易比较,后者是根据两个不同部门所达到的劳动生产力的绝对水平进行衡量的。由于是不同的生产部门,各自生产的使用价值在质和量上都不好比较,因而也难以直接比较它们的劳动生产力的绝对水平的高低。若要进行比较,只能采取间接的方法,那就是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来加以判断。“如果一定生产部门的资本的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那末,这首先只是用另一种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说:在全民所有制的社会化生产中也“必须按照生产资料,共中特别是劳动力,来安排生产计划。”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主体是八亿农民。要加快农业发展,提高生产力,就得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农业劳动力,坚持因地制宜地广开生产门路,坚决走农、林、牧、付、渔全面发展和农工商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