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钰涵  刘鑫 《大众商务》2010,(16):282-282
在民间金融体制对我国的经济做出巨大的贡献的同时,由于其运行机制的非法化以及自身的缺陷,我国民间金融存在很大的风险。文章基于法学与金融分析的视角,指出中国民间金融风险的本质在于金融体制与经济运行体制间资源配置的冲突,对我国民间金融风险现状和构建民间金融风险防范法律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渐进式向前推进,但民间金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和金融功能在历次金融体制改革中尚不突出。在当前"新兴"和"转轨"的双重背景下,新一轮金融改革工作已全面展开,而各类民间金融风险事件背后折射的问题仍然是改革层面的问题,根源于民间金融制度变迁的滞后,金融改革与实体经济发展相脱离。从法律、政策、制度入手完善民间金融体制,将民间金融纳入到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框架之中,是规制民间金融的重要战略定位与机制筹措。  相似文献   

3.
规范发展我国民间金融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现状、特点和原因,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完善民间金融相关法律建设;推动民间金融体制改革;鼓励金融创新,分类引导民间金融向正规金融机构发展;完善民间金融监管机制,化解金融风险;加强民间金融信用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日本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银行中心体制的代表,它与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的金融体系相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日本经济萧条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模型曾经被认为效率低下,但是,2007年的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向我们重新提出了金融体制与金融风险的关系问题.本文将分析当今世界两种金融体系的特点,并对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体制性原因进行探讨,主张我国需要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金融体制.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银行中心体制的代表,它与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的金融体系相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日本经济萧条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模型曾经被认为效率低下,但是,2007年的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向我们重新提出了金融体制与金融风险的关系问题.本文将分析当今世界两种金融体系的特点,并对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体制性原因进行探讨,主张我国需要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金融体制.  相似文献   

6.
金融抑制是阻碍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因。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利率限制与外汇管制,并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明显的成本损失。发展中国家要消除金融抑制就必须建立一个以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金融体制,即实现金融深化。有效、合理的金融深化实践会提高经济发展的绩效,还可以提高一个国家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我国需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的改革,积极推进利率自由化和汇率市场化,为最终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规范和完善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民间金融在我国农村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目前,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民间借贷的利率失控、农村民间金融潜伏着金融风险、容易产生经济纠纷、给国家宏观调控带来困难以及还难以得到法律的保护等,因此,规范和完善农村民间金融,必须改善农村金融领域中二元结构的紧张与对立;将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造成真正的民间金融;将民间金融纳入金融监管范围;继续支持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发展;建立农村民间金触机构存款保险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8.
深入解读和分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金融体制改革内容的基础上,发现总体的市场化改革逻辑是沿循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对内对外开放和防范金融风险四个逻辑层次来推进的.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是深化改革的方向,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是深化改革的重点,扩大金融对内对外开放是深化改革的难点,有效防范金融市场风险是深化改革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庆阳市民间资本参股金融业情况的调查,分析了民间资本参股金融业对金融市场化改革、支持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以及农村金融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论述了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后在金融体制、风险管理和金融稳定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隐患。结合当前实际,对规范民间资本参股金融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推动金融改革方面,怎么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产业,怎么防范金融风险,怎么理顺金融监管思路,成为人们着力关注的三大问题。基于现实的分析和理论的思考,认为:让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关键在于大胆尝试、准确理解“自担风险”、正确理解“民间资本”;靠人际关系和利益相关防范金融风险是短视行为,虽然在一时期一定范围内能够生效,但难以抵制系统性金融风险;当前我国金融监管的思路即“放松管制,加强监管”值得进一步研究,建议修正为“合规放松管制,合力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1.
民间金融是与官方正式金融相对应的概念,指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通过绕开官方正式金融体系而直接进行的、未得到国家法律认可的、尚未纳入政府监管范围的金融交易活动.目前,社会上存在着相当规模的民间金融活动,这些民间金融活动客观上能够灵活调节社会资金余缺,对扶持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地方经济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民间金融大规模的资金流动还处于无序状态,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因此,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民间金融的地位,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实现民间金融的正规化、合法化.  相似文献   

12.
自2007年起,中国银行业已向全球市场全面开放,金融全球化一方面为我国经济带来资本、技术、管理和产品资源,推动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对我国正转型的银行带来较大的冲击,对中国的金融安全形成严峻的挑战。此时,我们该如何进行金融体制的塑造,最大限度地利用金融全球化的机遇,并将金融风险控制到最小,是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勇 《西部金融》2006,(6):73-74
金融风险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同一个经济体内部,各个地区之间不应该存在明显的金融风险差异,而我国不同地区的金融风险却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各地存在不同的金融生态环境,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差异原因的分析,解释我国地区金融风险差异的原因,然后对改善金融生态环境,降低金融风险提出体制上和机制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不断深化,金融的经营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银行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扩大化,如何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成了当前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金融体制转轨时期,从金融业本身来看,当前对金融安全构成威胁的金融风险来自许多方面,在短期内还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全面化解,为了加快建立金融安全区,必须设计出一套包括标志性指标,考核性指标和监测性指标在内的科学的指标体系,鉴于我国影响金融安全的因素极其复杂,加之现阶段不容乐观的金融安全形势,更迫切要求我们在确定建立金融安全区的目标时,不仅要对不同性质的金融风险加以密切关注,而且还要对金融安全问题加紧进行超前研究,做到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6.
自2007年起,中国银行业已向全球市场全面开放,金融全球化一方面为我国经济带来资本、技术、管理和产品资源,推动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对我国正转型的银行带来较大的冲击,对中国的金融安全形成严峻的挑战。此时,我们该如何进行金融体制的塑造,最大限度地利用金融全球化的机遇,并将金融风险控制到最小,是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1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全国首部规范民间金融的地方性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自2014年3月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生效以来,温州民间融资出现了很多新业态、新变化,也发生了一些民间金融风险案件.从民间融资价格、传统民间融资及民间融资新业务等角度调查温州民间融资现状,分析当前温州民间融资规范存在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温州地方金融规范及监管问题.进一步规范发展温州民间融资,应区别监管个人和机构民间融资、修订完善监管法规、强化公检法在民间融资规范中的作用、将民间融资信息纳入征信系统、构建民间融资与正规金融系统风险隔离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制度诱致性变迁中的民间融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呈现出结构性缺陷。我国中小企业高负债水平和企业间负债水平的两极分化状况包含了许多金融体制乃至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民间金融是在得不到体制内金融制度供给支持情况下的自发衍生物,民间金融实质上是中小企业融资制度诱致性变迁的结果。民间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取决于中小企业和个体经济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比重越高,民间金融市场就越发达;反过来,民间金融越发达,中小企业也就发展得越快。民间金融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的作用在不断增强,经济运行与金融运行融为一体,经济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金融风险也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必须从实际出发改革传统的金融体制,把一切金融活动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深化金融改革,维护金融安全是我国金融发展的两大主题,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金融业发展中潜在的和已经露头的金融风险对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对金融风险的成因及对策的分析就显得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