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俊卿 《现代商业》2007,(36):218-219
本文首先盘点了2007年政府发布的一些重大经济政策以及国内和香港股市对这些政策在短期内的反应情况,分析了政策对股市造成波动的主要因素.之后对政府在制定、发布和实施政策的一系列环节中需要改善的地方提出建议,寻求解决政策对股市造成巨大影响的方法,确保股市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股票市场制度性缺陷问题 1.股票市场的隐性担保 首先,政府通过审批制来选择上市公司,目前虽已过渡到核准制,但其行政审批、行政选择弱化或排斥市场选择和竞争的实质未变,政府完全垄断了股票的发行市场,其次,通过政府管制来维护股市的平稳运行并保护股民利益.由于股市平稳发展对于国企融资,对于鼓励民众经济信心,增加股市财富效应,刺激经济发展很有意义,所以政府要控制股市使其均衡发展.每当股市低迷时,国家便发布利好消息:而股市飙升不已时,政府便出政策打压,这即中国特色的"政策市"、"消息市".正是由于政府隐性担保的存在,所以很多人才敢于股市炒作,敢于追捧ST等概念股,这即"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而一些利益集团、"庄家"也充分利用政府隐性担保的心理底线,充分利用信息不对称状况,甚至发动信息包装与传播机制,大肆股市炒作,股市制度风险通过市场风险扩散.  相似文献   

3.
《四川物价》2008,(9):19
阅读:《金融时报》发表记者徐绍峰的述评说,近来很少对股市发表意见的经济学家吴敬琏,不久前语出惊人。他认为,现在股市出现问题,政府救市是应该的。中国股市的“政策市”顽疾并未根除,一些人因此发财,而普通股民却利益受损。一向有“吴市场”之称的吴敬琏,突然“背叛”自己的立场,转而旗帜鲜明地高调支持政府救市,这起码表明,在他看来,当前股市出现的问题不是小问题,这些问题仅靠市场自己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而且这些问题若不采取救市方式予以解决,后果将非常严重。无独有偶。就在吴敬琏发表“救市论”的前一天,一向代表着股市市场派最高理想的美围,也突然发布紧急命令,采取对房利美和房地美等主要大型金融公司某些类型的沽空行为进行限制的极端救市举措。  相似文献   

4.
揭开中国股市政策迷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兴前 《新财富》2005,(2):64-69
过去14年,政府对股市的基本政策取向表现为四大不同的主题,股市走努也呈现了与之吻合的四个阶段。如今,尽管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但中国股市“政策市”的本质依然没有改变,多年来股市的生态环境一直没有根本改善。由此引起的投资者强烈不满,是当前政策做多、市场做空的根本原因。在改革、开放、稳定、发展、监管已是股市政策五大主题的今天,围绕这些主题,2005年将有一系列新举措出台。由于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底线,当市场跌破政策底线时,管理层将发挥“有形之手”的巨大威力,确保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5.
刘琛 《市场论坛》2006,(4):178-179
文章认为中国的股市不能正常反映宏观经济波动状况,二者走势出现明显的异动和背离,并指出这种背离更多是由于我国政府政策导向的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曾应 《商业时代》2006,(14):63-64
本文建立了一个关于中国股市运行的概念模型结构,分析了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及政府调控三大因素是如何对股市产生影响的,提出了分析中国股市运行的理论框架,用历史行情对模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股市于1990年由政府主导建立,股市政策在股市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影响股市的重要政策,多次被中国政府使用。本文通过运用事件分析法研究存款准备金政策对股市在熊市(2010年~2013年)和牛市(2014年~2016年)下的短期作用,得出结论:短期内在熊市背景下,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股市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下调则股市依旧下跌;在牛市背景下,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会导致市场流动性货币增加,但在短期内股市却下跌。中国的存款准备金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并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实证结果与经济理论存在背离的原因,并借鉴欧美国家经验,提出了加强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鑫  谭钦升 《商业科技》2010,(29):137-137
政策是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及其波动性的重要因素。对中国股市而言,中国股市受政府干预过多,政府影响过度,并将这种市场特征形象地称"政策市"。"政策市造成了股价剧烈波动,投资理念被扭曲,普通投资者的风险加大,使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受到影响。本文将深入分析其应采取展策略如加强股市的自律监管,强化信息披露机制,适时、适当创设股市衍生工具,从而促进中国股市市场化。  相似文献   

9.
政策是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及其波动性的重要因素。对中国股市而言,中国股市受政府干预过多,政府影响过度,并将这种市场特征形象地称"政策市"。"政策市造成了股价剧烈波动,投资理念被扭曲,普通投资者的风险加大,使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受到影响。本文将深入分析其应采取展策略如加强股市的自律监管,强化信息披露机制,适时、适当创设股市衍生工具,从而促进中国股市市场化。  相似文献   

10.
论宏观调控与股市自发机制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湘一  段云  张宇清 《财贸经济》2002,(7):23-25,53
一、政府调节股市的动机与股市自发机制作用程度 政府调节股市的首要动机是调节经济.由于股市的运行状况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都能产生影响,政府可以通过调节股市而一定程度地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一般表现为反周期操作,经济周期是不可避免的,政府通过反周期操作可以减少经济运行中的大起大落,使国民经济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策市的制度性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在我国流行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势头强劲,速度也迅猛.随着股票市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其中,成为目前企业融资和个人理财最重要的渠道.然而股票市场的巨幅波动、暴涨暴跌对企业和个人都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也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影响."政策市"改变了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他们对政府行为具有强烈预期,政策跟风行为增加了政府的干预成本,政府干预行为的效力逐渐降低.政府在面对筹资和保持股市稳定的双重任务时应当如何推动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促进我国股市与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股市自起步开始,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政府行为的影响.本文采用2006~2011年股市波动阶段发生的23件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应用事件研究法来检验政策事件对股市过度波动的影响.从而得出政策事件是引发股市过度波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股市政策效应研究述评中国股票市场素有政策市之称。人们普遍接受的政策市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国家的宏观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股市的运行,这是一种不带价值评判的中性认识;二是国家的宏观政策过多地干预了股市的运行,导致股市频繁波动,这种认识带有批判色彩。政策效应是指政府、  相似文献   

14.
中国股市“公地悲剧”的原因在于中央管理当局“大干快上”,竭泽而渔的发展思路,违背了股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诸侯”利益侵蚀着市场整体利益、上市公司对股市的掠夺导致股市功能异化,严重危害了市场基础和中介机构的诚信危机导致市场的效率与公平双重受损乃相关部门的机会主义政策危害了股市的发展环境。要改变股市现状,必须调整股市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政策,建立证监会的超然地位,让股市“公地”资源“产权”(管理权)明晰化和集中化,而建立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宗旨的证券市场法律体系以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的行为,是结束股市“公地悲剧”的标本兼治之策。  相似文献   

15.
钟心 《商界名家》2005,(5):74-76
关于中国股市的问题早已是舆论的焦点之一。“两会”之后,政府将有重大“救市”政策出台的传言也一直没有间断。有说法称,相关政策很可能是承认社会公众股以“含权”的方式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更有传言道,旨在救市、总额以千亿计的“平准基金”正在筹划之中。我们无法证实相关“救市政策”的传言,也很难相信这会成为现实。但有一个问题倒是我们不能不思考的:政策能救得了中国股市吗?中国股市的问题,仅仅是政策的问题吗?  相似文献   

16.
今年6月份,国务院发布了有关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明确在政策层面上对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实行倾斜。此举一出,在行业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时也促使在证券市场上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装备制造业板块,并迅速使之成为股市中的一个新热点。  相似文献   

17.
北京-世邦魏理仕发布《2007年第三季度亚洲地产投资研究报告》称,自2007年7月以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问题和政府债券信用利差的增长引发了对于全球信用问题的担忧,并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股市波动。然而,与欧美相比,亚洲的金融机构在信用危机中受影响甚微,一些海外资本又重新转向亚洲房地  相似文献   

18.
陈梦桥 《市场周刊》2005,(23):18-18
2004年12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节能政府采购产品实施意见》并首次使用了指导性政府采购节能清单的方法。这次《实施意见》与节能清单的发布是我国政府采购发挥节能政策功能的开端,标志着我国政府节能采购正式走上了制度化轨道。同时,借着节能清单的发布,人们对政府节能采购推广方法之一的清单法有了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19.
国家近年来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土地管理的政策和文件。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17年6月1日发布《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是对政府土地管理以及专项债券管理的一项重要政策和措施,在该领域,传统的地方政府的运作和融资方式将产生重大变化。据此进行了研究,对政策规定下的政府土地收储专项债券融资方案的具体内容和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刘洋 《商业时代》2007,(33):82-83
理论上,股市上的投资者应该根据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投资分析和决策,但是由于我国投资者还很不成熟,再加上上市公司信息质量较差,证券市场监管失效和政府管理越位以及中介机构的恶意误导,使我国股市投资环境日益恶化,证券市场充斥无用和有害信息,造成投资者对会计信息利用不充分,助长了股市的过度投机行为,而且已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