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国家比较优势与企业竞争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纺织行业是我国既传统而又重要的行业,纺织品贸易也在我国外贸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近几年来却遭受越来越多国外的反倾销诉讼。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我国在对外贸易发展中应及时从“比较优势战略”转变到“竞争优势发展战略”,并努力采取“技术创新”等策略进行调整,促使我国今后的国民经济能够在更高的水平上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4.
胡俊芳 《特区经济》2008,(3):248-250
长期以来,中国贸易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锁定效应"。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促进比较优势的动态化。技术变迁将通过内生性技术进步、技术外溢和技术模仿对动态比较优势的形成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中,政府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贸易理论强调的比较利益结构都是建立在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的.是以“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为条件的。而新贸易理论大量运用产业组织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来构建新的理论模型。我国在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发展产业闻贸易的同时,也应该利用国外需求结构的不同、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来发展我国产业内的贸易。  相似文献   

6.
多种因素导致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恶化:初级产品与工业品需求收入弹性之间的差别、技术进步导致替代产品的出现、技术进步导致消耗系数的降低、出口结构的刚性、技术进步导致的垄断等。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存在出口价格下降、进口价格上升的趋势,而导致贸易条件恶化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落后。为避免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我国应该积极实施促进技术进步的各种措施,以改善贸易条件,并最终改变我国在国际经济分工格局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论复合比较优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出现了关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论争,争论的焦点在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是应该以比较优势抑或竞争优势为基础。本文旨在从内生和外生的角度对比较优势进行扩展,从而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之下,为贸易理论和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提供更为合理的分析基础。最后,从发挥复合比较优势的角度,对中国的外贸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该学说的内涵主要是双方均凭借自己的绝对优势从事生产和交换.就可从中获得好处、最终实现社会总体的福利最大化;并且认为绝对优势的差异是由各国劳动生产效率的差别引起,故称为绝对成本学说。这个学说虽然回答了国际分工和贸易产生的原因,但却无法回答在占近优势的国家和没有优势的国家之间国际分工和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金融发展对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静  王自锋 《开放导报》2006,(3):103-106
金融部门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部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劳动、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影响国际贸易模式,但都忽略了金融发展差异形成的比较优势。笔者认为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加剧,一国金融发展影响该国的比较优势与贸易结构。因此,促进金融发展无论对金融部门还是出口部门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苏 《开发研究》1986,(1):7-10,14
一、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是制定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原则 制定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在中央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  相似文献   

11.
It is common for studies on trade and environment issues to model trade patterns as driven by 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 Under conditions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these studies predict the rise of pollution havens and an increase in global pollution. The extant empirical literature, however, gives only mixed support at best for the notion that trade patterns are influenced by environmental issues. We develop a simple model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rade based on tradit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may lead to increased global pollution. We find that trade may lead to increased global pollution if both trading nations exhibit increasing marginal disutilities of pollution.  相似文献   

12.
王永齐 《南方经济》2010,28(9):15-28
Mazumdar(1996)的研究认为:当一国为资本品净进口国和消费品净出口国时,资本品的进口将导致资本品价格的下降进而引致折旧率的下降,结合Solow增长模型,折旧率的下降将促使一国投资率的上升并引致资本积累。本文运用中国数据对这一假说检验后认为:该理论只适用于小国贸易模式,对于诸如中国这样的贸易大国,比较优势决定下的贸易结构完全符合Mazumdar条件,但资本品进口和消费品出口并没有对中国资本积累起到促进作用,根本原因在于这样的贸易结构往往提高了资本品一消费品的相对甚至绝对价格,并最终恶化了中国的贸易条件,使得贸易收益并不明显。本文围绕这些这些问题进行了一定层次的论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比较优势及其稳定性检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鲁晓东  李荣林 《世界经济》2007,108(10):39-48
对于一国比较优势的稳定性,不同的贸易理论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本文以这些理论分歧为出发点,分析了传统的RCA指数在衡量比较优势时的优劣,并构造了能客观反映比较优势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高度分解的贸易数据研究中国1987~2005年的贸易结构和比较优势及其变化,并使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等多种方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检验。对中国比较优势的稳定性检验表明,虽然以要素禀赋为基础的比较优势显示出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的比较优势已发生变化。因此,中国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贸易发展战略并没有产生"比较优势陷阱"的锁定效应。  相似文献   

14.
节约劳动的技术进步会提高资本生产率和回报率,相对降低劳动的报酬,使发达国家把越来越多的劳动相对密集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同时,技术进步使发达国家财富正效应增强,提高预期收入,从而使消费增加,储蓄减少。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劳动的报酬相对降低,会出现相反的情况,结果导致资本从发展中国家流出,发达国家出现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uses 4‐digit SITC data to identify groups of manufactured goods exported from China to the USA that have strong or ris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s. We find that most of the trades are inter‐industry, with only a small portion being 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s (IIT). Our results confirm that Sino‐US trade is complementary. We construct an imbalanced index of IIT, and identify the goods groups that aggravate and reduce the US trade deficit with China. We suggest an approach for calculating a dynamic IIT index that might mitigate the aggregation bias of the existing methodologies. Our improved index reveals that the dynamic imbalances of US‐Chinese IIT in manufactured goods are worse than their static IIT imbalances, which means that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correct the deficit of US trade with China in the following couple of years. Adjusting and improving the structures of industries and products is China's major task for sustainable trade growth.  相似文献   

16.
中日贸易的比较优势与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中日双边贸易关系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1996年至2005年中日双边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日本志比较优势上存在较明显差异,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无论在出口上还是在进口上均具有互补性,仍以跨行业贸易为主要特征。加强中日经贸关系有利于两国更好地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双边自由贸易组织的现实合理性及其过渡性分析发现,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倾向于选择双边先行的自由贸易体制。要获得更大的贸易收益,中国必须积极主动融入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贸易收益只取决于相对偏好和相对人口比例大小的条件下,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符合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同时中国应加快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扶植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掌握先发的制度优势和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8.
胡超  张捷 《南方经济》2011,29(2):46-60
基于服务品与制造品产品特性差异的比较,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制度环境对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形成的重要影响,并利用2005年跨国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经验研究表明,以服务贸易出口RCA作为比较优势衡量指标,无论是全部样本还是剔除了小国的样本,制度环境对服务贸易出口RCA的影响均十分显著,而且在制度环境“糟糕”的国家,制度对服务贸易出口RCA的影响更为明显。制度改善能够促进服务贸易出口RCA的提升,并提高服务经济在GDP中的比重。最后,针对后危机时代国际分工模式可能的变化,以及我国所面临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本文从改善制度环境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谢建国  张宁 《世界经济研究》2020,(1):12-24,M0002
文章利用1998~2007年的中美制造业四位数行业数据,对中美技术差距对进出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美之间的贸易确实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中国正加速对美国的技术追赶;回归结果同时显示,随着中国技术水平逐渐逼近美国,贸易带来的技术溢出具有天花板效应,以贸易来促进国内技术进步的难度在加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相比较出口而言,随着中美两国技术水平的接近,进口溢出引致的技术进步会更快遭遇递减局面。文章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国内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与中美技术差距的缩小,传统的以贸易促进步策略越来越难以奏效,此时加大科技投入,激励并促进中国国内的自主研发是提高国内技术水平与技术进步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20.
The concept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a fundamental tool in economics. Yet, it is a concept that new students of economics frequently find challenging to grasp. In this interactive classroom game, I highlight the three essential lesson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i) individuals can have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thus benefit from specialization) in an activity despite not having an absolute advantage, (ii) the gains from specialization are greatest when individuals have the most heterogeneous skill sets, and (iii) the extent of each individual's share of the gains from specialization is often left to negotiation,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 playing an influential role. This classroom game allows each player to possess a unique production function, thus better resembling the diverse pool of potential trade partners that characterizes real li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