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管理》杂志2003年第四期发表了日本富士常叶大学中原龙辉先生《海尔怎么了——与“忠告海尔”作者商榷》的文章,就《忠告海尔》一文中的若干观点提出商榷。最近,编辑部又收到《忠告海尔》一文作者李蔚先生的反馈文章,从“顾客忠诚”、“企业多元化”及“企业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在这里,我们选择编发其中对“顾客忠诚”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刘四辈 《企业文明》2005,(12):71-72
从《企业文明》诞生到现在的20年中,我一直是她的忠实读者、作者和发行者。我发现她日益成熟,大手笔的好文章越来越多。笔者此处所说的大手笔文章,主要指集中在《企业文明》杂志的“域外传真”和“独家策划”栏目中的有关文章。如2001年第1期、第2期连载的长文——《我看美国“思想工作”》,2004年第3期的有关SA8000等企业社会责任的系列文章,2005年第1期的有关“构建新型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外企业文化》2004,(5):63-63
《企业兴盛,人才为本》一组文章适时宣传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人才队伍建设做了探讨,相对于洋洋洒洒的纯理论性大文章显然更受读者欢迎。《企业如何运用品牌延伸策略》分析详尽透彻,观点独到,文章写得通俗易懂,结构严谨,对企业有较好的启迪。另外,《智者的中庸之道》、《戴尔速度解读》、《卖“少”不卖“多”的企业家》、《话说“效应”》等也是令人爱读的好文章。 上海市侯复兴我十分喜欢贵刊总第157期刊登的《戴尔速度解读》、《卖“少”不卖“多”的企业家》、《“卫星”腾空高飞中的文化力…  相似文献   

4.
《中外管理》杂志总第147期刊登了赵伯华文章《忧思浙江民企的文化瓶颈》,文中说“浙江崛起在民企,民企的瓶颈在文化,文化的病根在传统,不进则止滞于此”。笔者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5.
《中外企业文化》2004,(3):64-64
总第153期“专题论述”里的几篇文章是有亮点的,值得一读。【编者按】说,这是刊物的“一些热心作者的文章”,更有其一定的可读性。至少作者是“热心”的,论述的也是“热点”话题,从企业文化论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精神,对读者深层次地思考企业文化是有启发的。事实上现在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适当地引入一些新论很有必要。 上海市 徐理我喜欢总第153期刊登的《企业家:投资决策需慎重》《任何时候不要拒绝文化》《长炼文化:“三个层面”总体推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乔靖芳 “特别报道”栏目中的《…  相似文献   

6.
《中外企业文化》2004,(11):63-63
金 言 玉 语贵刊第九期《如何突破企业文化建设难点》是篇好文章。好在“实话实说”,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客观地指出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虎头蛇尾现象、上热下冷矛盾、与科学管理相抵触等问题。这些现象和矛盾在企业工作的人都是深有感触的,但如此详细的点出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还不多见。文章中许多理念如“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一项事业来做”、“离开科学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无从谈起”、“企业文化建设成败关键在于员工认同”等,都对各单位正在建设的企业文化有指导、借鉴和警示的作用。 …  相似文献   

7.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小企业科技》杂志从2007年9月份第11期(总第215期)起更名为《企业科技与发展》。改版后的《企业科技与发展》内容更丰富实用、理论性更强、学术水平更高,将给企业提供最实用的国内外企业资讯、最权威的国内企业领域学术理论文章、最新研究成  相似文献   

8.
18年前研究目光开始投向企业文化记者:贾教授,很高兴有机会对您进行第二次采访。《企业文化》杂志2002年第4期发表的《贾春峰:“文化力”研究第一人》一文,引起了许多读者的阅读兴趣。最近看到《管理学家》杂志也全文转载了。有人看后还推荐给别  相似文献   

9.
《中外企业文化》2005,(3):78-78
金言玉语 阅完2005年1月号(总第177期)《中外企业文化》,感到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较大变化。新增设的“国企转型与企业文化构建”征文活动,体现了与时俱进;目录的英汉对照,显出了“中外”特色;文章中的《企业诚信与经济效益》、《企业诚信经营的战略与策略》、《上海中凯集团“诚信”案例》,三篇成为一体,既有专家个人观点,又有专业公司的调研分析,既有问题剖析,又有对策措施,还有案例佐证,三篇内容互补,相得益彰。特别是文中所配漫画《诚信是金》,个人感觉有画龙点睛之感。在接触《中外企业文化》一年多的时间里,我觉得《发展的福田孕育了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外企业文化》2003,(8):64-64
金言玉语翻阅贵刊第139期,感到赏心悦目的文章多了,“众志成城、抗击非典”两篇打头文章,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抗非”文化的特点,选题组稿之到位值得称赞,耐读的理性文章也有更鲜明的贵刊风格。《唯有文化能使“大象”跳舞》是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题目很有韵味和特点,作者运用生动的案例,形象的阐述,让人们接受了一个企业文化成功的“点金术”,尤其是将“大企业病”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说得令人信服,读来不乏启迪。其实,人们更注重的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注入的不可替代的活力。应该说读贵刊对读者而言是有益的、有用的。上海市徐理贵刊能在…  相似文献   

11.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小企业科技》杂志从2007年9月份第11期(总第215期)起更名为《企业科技与发展》。改版后的《企业科技与发展》内容更丰富实用、理论性更强、学术水平更高,将给企业提供最实用的国内外企业资讯、最权威的国内企业领域学术理论文章、最新研究成果和科学发展观理念、最具前瞻性的科技发展趋势、最受企业关注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中外企业文化》2003,(4):64-64
金言玉语贵刊精品文章较多,如第二期《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开拓企业文化建设新思路》、《沃尔玛很“抠”?》、《商海沉浮录》、《更高·更快·更强》、《关键的抉择》、《从容不迫者赢》等都是值得一读的好文章。其中,《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开拓企业文化建设新思路》一文,能把握时代脉搏,从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刻阐明十六大精神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指导性强。《商海沉浮录》给人以启迪——企业家要学会反思,反思失误需要勇气,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都是宝贵财富。企业家要有“激情”…  相似文献   

13.
东岸 《中外管理》2008,(5):12-12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媒体对《劳动合同法》非常关注,《中外管理》则以大篇幅、多角度对企业应对《劳动合同法》提出很多睿智并实用的见解。就像2008年第4期杂志《迎接员工关系,管理的新挑战》一文中说的“2008年,企业中受到最大挑战的是人力资源部”。其实不仅如此,正因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给管理者增加了管理难度,因此今年所有管理者均需要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2008年第4期杂志《新法下,还能“换血”了事吗?》正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  相似文献   

14.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小企业科技》杂志从2007年9月份第11期(总第215期)起更名为《企业科技与发展》。改版后的《企业科技与发展》内容更丰富实用、理论性更强、学术水平更高,将给企业提供最实用  相似文献   

15.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小企业科技》杂志从2007年9月份第11期(总第215期)起更名为《企业科技与发展》。改版后的《企业科技与发展》内容更卡富实用、理论性更强、学术水平更高,将给企业提供最实用  相似文献   

16.
《中外企业文化》2004,(7):63-63
金言玉语作为读者,我喜欢先把目录浏览一番,看看有什么先声夺人的标题,然后择其“视点”再细阅文章。就此而言,做好文章标题,实在重要。这或许也是给编辑一个信息,把每篇文章的标题做绝了,会更吸引读者的阅读力。在此,我推荐贵刊总第161期的几个好题目,并谈点个人感想:《万向集团的文化力》的标题很有力度。作为一个知名民企,效益可观,它的文化力何以体现令人关注。一个成功企业打造过程应该有文化的积累,久而久之成为独特的文化力,实在很有探讨价值。题目是不错,可惜文章薄了些。不管怎样是个好题目,希望能做得更好。《世界500强面面观》透…  相似文献   

17.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小企业科技》杂志期(总第215期)起更名为《企业科技与发展》。改版后的《企业科技与发展》内容更丰富实用、理论性更强、学术水平更高,将给企业提供最实用  相似文献   

18.
沃尔玛有许多地方疑拟“中国血统”,它实在太像是一家中国企业了“成为低成本世界工厂,不再是中国惟一的抱负。这也是《中国企业家》杂志最近在一篇封面文章中提出下面这一问题的原因:中国应该收购沃尔玛吗?”(《纽约时报》6月29日网络版——《在中国是品牌,在国外却是低档货》)。“买下沃尔玛”是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提出的一个大胆的商业设想,本刊2005年第9期封面文章介绍、分析了这个设想。按照他的推算,投资230亿美元,收购沃尔玛10%的股权,就可获得这个全球零售业巨无霸的控股权,“这将是一个几乎没有全球品牌但产品数量巨大的国家向价值链上方攀登的好方法”(《纽约时报》语)。这个设想在商业上有没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我们应该买下沃尔玛吗9在同一期杂志里,我们就此广泛采访了  相似文献   

19.
2006年第9期《中外企业文化》杂志,曾以封面人物和署名文章的形式介绍了齐善鸿教授以及他的道本管理思想,文章题目是《新企业文化理论——以道为本的"道本管理"》。2007年12月20日,齐善鸿的这一理论获得国际管理学会颁发的著作大奖。  相似文献   

20.
王缨 《中外管理》2005,(9):64-66
今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完成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认识、现状和问题》专题调查。本刊2005年第5期就这份报告的报道《企业文化一把道具手枪?》引来了读者的热烈讨论,期望不断厘清“企业”与“文化”的关系。我们特别采访了盖洛普公司副董事长方晓光先生,他率直剖析:企业文化是潜原则左右的。企业文化建设实际是决策层的人格塑造。中国经营阶层整个的修养水平将决定中国现代化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