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对农民增收的正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对农民增收产生了正效应,其直接正效应就是退耕还林后的收益明显高于退耕还林之前。其间接正效应主要有以下三点: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西部地区农民增收;有利于西部生态环境改善,减少了农民的灾害支出。  相似文献   

2.
增加农民收入,始终是农村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改革开放以来,无锡农村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从来没有停止过。20世纪90年代,这种探索与实践,随着宏观经济市场化、国际化而更加深入,其直接的成果是农民增收机制和收入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农民富裕的途径与方法也随之丰富和完善,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新的矛盾与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农民收入的特点和收入来源结构的变化,从而找出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进而提出对广西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汉中、安康、商洛三市,森林覆盖率大大提高,绿色已经成为陕南响亮的名片。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民小康是工作重点。文章总结分析了临沧市临翔区在农民增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民增收一直以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当前,在中央把城镇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举措,大力推进城镇化的背景下,处于城镇化前沿的城郊农民增收越来越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文章以成都市为例,在统筹城乡经济的背景下,阐述了城郊农民的收入现状及其特点,分析了影响城郊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破解城郊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中央1号义件继续锁定“三农”,明确提出要“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如何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成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8.
9.
一、农民增收的难点 察右前旗总人口23.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5.6万人。“十五”末,全旗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九五”末的1976元增加到3101元,纯增1125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9.4%,虽然“十五”期间我旗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与周边旗县及农业大省相比,增幅明显趋缓,农民增收呈现出爬坡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新公共管理理论既是当代西方政府管理研究的新的理论形态,又是当代西方政府管理实践的新模式。新公共管理运动持续了20多年,但是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争议却一直没有中断,很多学者提出其存在内部缺陷,对此不能太早下结论,要继续完善和发展相关的理论知识,丰富新公共管理模式的理论内涵,而且必须对这些"缺陷论"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以来自部分农户的调查数据和统计年鉴等资料为基础,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该地区退耕还林政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政策对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粮食单产、增加农民收入等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存在林权纠纷、配套政策不完善、剩余劳动力增加、后续产业发展滞后等一些问题。据此,文章最后相应提出一些完善该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地股份合作制:农民增收的理想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占峰 《改革》2004,(5):75-79
农民增收的关键是农地制度改革。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设计的,虽然产生了巨大绩效,但蕴含着的制度缺陷,目前已难以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农地股份合作制模式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一次突破性重大改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理想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3.
李楠楠  车明诚 《乡镇经济》2009,25(12):74-76
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持续稳定提高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的收入水平是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文章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了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增长特点,从成本和收入角度指出了主产区农民增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Probit、Tobit回归模型为主要工具,利用来自黄河流域下游山东省464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研究了影响居民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影响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的因素并不完全相同。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和性别因素显著影响居民的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但显著影响居民的生态补偿支付水平的因素是对黄河上游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另外,显著影响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的共同因素是对保护黄河上游生态环境需要大量投入的知晓程度和居民年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