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晓琼 《现代乡镇》2006,(11):84-87
近20年来,珠三角的繁荣发展与粤北、东西两翼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反差,典型地反映了广东经济发展的地区级差和不平衡性。珠三角与粤北、东西两翼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着广东经济的整体发展,没有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经济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广东就无法在全国率先全面实现小康,无法实现全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因此,“十一五”期问广东尤其迫切需要加快落后地区发展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珠三角和山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永华 《南方经济》2002,1(8):13-16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显示出“工业化-城市化”的经济发展路径,这是由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形成的。广东的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就其总体来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速度缓慢,因而拉大了与珠三角的差距。广东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质,不是要求山区移植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路径,而是迅速推进农业的两个转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从而实现珠三角与山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GDP连续24年全国第一,为了突破多年来制约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压力加大、发展空间受限等突出问题,广东创造性地提出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战略,使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4.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GDP连续24年全国第一,为了突破多年来制约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资源匮乏、环境承栽压力加大、发展空间受限等突出问题,广东创造性地提出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战略,使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5.
广东推进产业转移大行动——广东工业考察报告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必健 《浙江经济》2009,(12):46-49
广东推进产业转移的主要抓手是,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大规模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有步骤地引导珠三角地区部分产业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转移  相似文献   

6.
香港澳门地区早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广东,珠三角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受资源、能源和劳动力成本高等制约,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转型和优化升级;而粤北山区以及东西两翼仍停留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甚至是初级阶段。基于产业梯度转移原理,在产业链分工合作层面,粤港澳合作模式应当创新:港澳地区主导营销服务型经济;珠三角力求成为研发设计中心;通过产业转移,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定位加工组装环节。  相似文献   

7.
许进 《现代乡镇》2005,(7):37-43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然而全省经济发展并不平衡,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经济仍欠发达,人均GDP总量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农业还占相当大的比重。这些地方有相当部分农村仍很贫困,个别县(市、区)财政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8.
阳恭 《南方经济》2003,(9):79-79
李春才等著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山区发展》研究了粤北山区与珠三角经济发展差距,论证了粤北山区与珠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粤北山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是,粤北山区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有益探索,是对粤北山区发展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9.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内部地区间一直存在较大的经济增长差距。资源贫乏的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迅猛,资源丰裕的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经济增长却长期落后。本文基于"资源诅咒"的视角,结合21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支持广东地区的经济增长存在"资源诅咒"效应的推断。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区际产业转移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群燕  李婉丹 《南方经济》2011,29(12):70-78
摘要: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规律。广东省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珠三角地区发展成为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而东翼、西翼和粤北山区,则仍处于工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近年来广东开始进行产业转移,以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利用广东省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作为产业转移转出地的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效应明显,而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东西翼和粤北山区的产业结构虽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优化,但效果没有珠三角地区明显;从就业效应看,东、中、西翼均有扩大。同时,产业转移缩小了四个区域间的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1.
探广东产业转移中行业商会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的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毗邻珠三角,是承接珠三角地区边际产业转移的理想场所。珠三角企业实施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行业商会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以基于行为的企业迁移理论为依据,阐明了行业商会引导、协调企业搬迁,与政府沟通的职能。结合珠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行业商会在促进产业转移方面的方面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到制约广东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什么,则非区域发展差距过大莫属。广东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土地和人口分别约占全省的80%和70%,而人均GDP只有珠江三角洲的1/4。全省约80%的国内生产总值(GDP)、80%的工业增加值、90%财政收入、80%的城乡居民存款均产生于珠江三角洲。如果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人均GDP能达到珠江三角洲的1/2,广东的经济总量该是多大!那绝不仅是超越台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广东区域经济梯度差异显著,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陷入困境,东西两翼和山区五市具备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人力、土地等基本条件,"两阶段—分部门—集群转移模式"是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珠三角地区向东西两翼和山区五市转移的一个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陈鸿宇 《珠江经济》2007,193(9):15-24
2002年广东省第九次党代会把区域协调发展确定为经济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并将加快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发展作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工作重点.本文回顾了"十五"以来广东围绕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所做的努力、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十一五"期间如何进一步推进广东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估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四大区域经济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也不断发展演变。通过对2000~2006年广东四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区域总体差距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差距的“马太效应”日益突出。针对此情况,提出缩小广东区域经济差距的基本思路,同时建议加大区域性优惠政策的空间转移力度;倾斜公共投资,改善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引导和促进珠三角产业向山区转移;完善和创新珠三角地区与东西两翼、山区的合作机制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房慧玲 《南方经济》2010,28(2):74-82
广东省加工贸易发展很不平衡,近98%集中于只占广东面积23%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而占广东面积77%的东西两翼和广大山区,加工贸易却仅占2%左右。东西两翼和山区五市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在加工贸易企业数量、规模、进出口额及加工贸易产业配套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加快东西两翼和广大山区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贸易转移显得尤为迫切,对广东实施“双转移”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振兴广东欠发达地区经济,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来卿 《珠江经济》2007,197(12):13-20
本文通过运用全球化指标数据,发现广东全球化程度稳步提高的同时,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开放政策先后实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省内各地区全球化程度呈现出圈层递减的特点,即由珠三角向东西两翼及北部山区递减的区域差异格局.本文运用相关分析方法论证了广东全球化进程的区域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关系,并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运行的环境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已然发生了变化,广东的区域调控政策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8.
地方     
《中国经济信息》2005,(10):10-10
福建开辟两岸农产品绿色通道,浙江农民专业合作社获营业资格,珠三角产业转移带动粤北和东西两翼,深圳建行将对小额账户收费并降息,领跑“东陇海”徐州在“沸腾”。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加入WTO对广东产业布局的影响及调整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立彩 《南方经济》2000,(10):72-76
本文主要分析中国加入WTO对广东珠三角、东西两翼和山区三大经济区域的第一、二、三产业布局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产业布避调整对策;按照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原则从总体上作好农业规划,调整主要农产品在三大区域的布局;充分考虑工业对原材料、市场、运输等因素的不同依赖程度,调整区域间第二产业的布局;根据各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作好旅游资源开发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第三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20.
广东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权昆 《南方经济》2004,(10):57-60
海岸带是一种有限资源。多年来,广东海岸带开发的重心一直在珠江三角洲,东西两翼走上了一条高资源消耗、低效益的海岸带开发道路,致使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之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本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经济理论进行分析,认为东西两翼应从建设“两个区”(海洋开发区和现代渔港经济区)、“三个带”(亲水公路带、沿海林带、高效农业带)、发展国际深水大港和滨海旅游业等方面开发海岸带,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在沿海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