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经济信息》2007,(3):48-49
2007年,从总体上看,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和建设拥有较好的外部环境。发行市场将在上年基础上再上新台阶,二级市场将是宽幅振荡向上的一年,下限会在2000点,甚至1800点,附近,上限应该在4000点附近甚至上摸5000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刘纪鹏 《中国报道》2012,(11):56-58
2008年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资本市场,中国股市也未能幸免,从6100点一路跌到1600点。时至今13,A股市场仍然惨淡,内幕交易、投机套利、造假圈钱等乱象丛生。  相似文献   

3.
2月26日,上证综指没有任何悬念地一举越过3000点,报收于3040.60点,再次改写了中国A股市场发展16年来的历史纪录。 农历新年后开盘第一天,股市“开门红”还在让股民满怀期许,第二天却以十年一遇的“黑色星期二”带来“恐慌”。 一时间,坊间各种猜测不绝于耳,A股市场是否会沦为流动性泛滥的牺牲品?3000点是A股市场的终点还是新一轮牛市的起点?3000点后的投资机会在哪里?[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上证综指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从998点一路振荡攀升至6124点,而后,半年时间又下跌至3000点以下,A股市场被“腰斩”。美国次贷危机尚未平息,国际石油、有色金属、农产品等期货和现货价格不断走高。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仍是货币从紧,雪灾和地震灾害的负面影响渐显,加上股市“大小非”解禁压力明年比今年更大,以上种种,使当前股票二级市场形成了“黑云压城”之势。股票投资者对市场普遍向淡,多空双方虽有分歧,但从结果看,空方占据上风。  相似文献   

5.
“五一”小长假之后,中国A股市场表现抢眼,在全球股市中可谓“独领风骚”:短短几个交易日内,上证综指大涨200多点,站稳2600点;而深成指亦是在时隔10个月之后重新站上万点大关。随着指数的不断攀升,各个板块也是轮番表演,从中小盘股到大盘蓝筹股,从煤炭股到地产股,从上海本地股到海西概念股。与此同时,市场的赚钱效应开始显现,市场成交量逐步放大。但是在经历过2008年残酷的市场洗礼之后,中国股民也多了一份警惕。  相似文献   

6.
钟晓 《港口经济》2009,(6):58-59
2008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加深,银行信贷紧缩,国际贸易形势发生逆转,全球股市下挫,经济遭遇重创。与此同时,航运市场也陷入低谷,反映航运市场景气度的BDI指数,从2008年5月20日的11793点,下跌到2008年12月5日的663点,跌幅达90%以上。航运货量锐减、运价下跌,使得航运市场持续低迷,造船行业连带受累。笔者认为,在当前金融危机之下,我国造船业应以企业兼并为突破口,提高企业乃至产业的规模效应,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的力度,谋求造船业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7.
金茂斋 《中国经贸》2008,(17):86-86
中国股市调整至今,沪综指连续向下突破5000点.4000点。3000点和2500点的心理防线,2300点亦是岌岌可危。虽然很多研究成果认为A股市场目前的市盈率已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一些绩优龙头股的估值还低于国际市场.但市场持续低迷、反弹乏力的现实,仍令投资者心存疑虑。  相似文献   

8.
2005年沪市综合指数以1260点开盘,深成指以3051点开盘,截止2005年12月1日。沪综指在1100点附近徘徊,深成指2700点左右来回振荡,分别下跌12%和11%。沪深两市共计1381家上市公司,经过近一年股票市场演绎。总股本和流通股本有所增加,可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在市场平均股价下跌过程中缩水,两市平均市盈率下降也比较大。显示2005年依然是~个熊市年。  相似文献   

9.
《民营视界》2005,(7):27-28
自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市场开始全面向外界开放。对于中国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如何在这种市场状态下创造盈利点,已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周刊》2004,(50):20-20
2004年9月9日,沪指于上午9点跌破1300点关口创5年新低,最后以1284.31点收盘。1.300点在中国股民心目中是一道防线,股市的不断下跌凸显了边缘化危机.那—时刻.中国股市宣告5年来的市场大底失守。“端正股市的功能,解决股市的问题”已成为证监会、政府当务之急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英国《金融时报》12月24日】1992年中国的上证指数就曾到过1500点,当时香港和美国市场基本也就在2000多点。2005年6月6日11点4分4秒,上证跌破了1000点。A股市场,一觉醒来,回到了起跑线。而2005年的香港和美国市场却分别跑在了16000点和12000点水平上。难道中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比这两个地区差?显然不是。中国经济没出问题,自然是股市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不少投资者眼里,上证指数再见新高并非本轮牛市的终点,2245点不是阻力位,而是支撑位。市场随之出现了资本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之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巴菲特说:“在市场贪婪的时候要恐惧,在市场恐惧的时候要贪婪”。所以从2004年上证指数一路下跌到2005年的998点的时候,我一直是满仓的。因为我借了钱,全部买入股票和基金。  相似文献   

14.
央行在圣诞节当天出乎意料的加息,打破了市场围绕2200点的平衡。而此后数日的市场表现,亦是市场对后市恐睫隋绪的宣泄。 围绕2011年的市场走势,各家基金公司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乐观者将2011年上半年认作是建仓的良好时机,悲观者则认为明年不改震荡行隋。  相似文献   

15.
杨子乐 《特区展望》2002,(12):48-49
疲惫不堪的证券市场终于在年底出现企稳迹象,由于经过了长达18个月的连续下跌,投资者普遍对后市缺乏信心,多空分歧也较大。从2001年7月下跌以来,沪综指曾经出现了1339点和1455点两个阶段性低点,但始于上述两个低点的反弹均告失败,所以当市场再次进入两个低点之间的区域时,悲观者认为市场将直接考验下档1339点的支撑,而乐观者认为市场反复探底可能酝酿出新的上升行情。为此,笔者提出自己对市场的分析看法。一、从总体而言基本面有利于多方,积极因素不容忽视(一)从政策面看,“十六大”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定下了…  相似文献   

16.
2004年中国的资本市场总体让人感觉有些“冷”,不过“冷”中也有一些“热”点,“热”点当然包括影响全国的“郎顾之争”。虽然“郎顾之争”基本上已尘埃落定,但从中透射出的种种观点、论调和问题仍将继续引发人们深深的思考。如果说“郎顾之争”是资本市场理论层面的“热”点的话,那么资本市场实践层面也有一些“热”点让人难以忘记,其中伊利数名高管被捕的事件无疑是很有代表性的事件之一,这些事件与“郎顾之争”暗相呼应,反映出我国企业和我国资本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还要经历很多的风雨,才可能最终见到美丽的彩虹。  相似文献   

17.
韦东 《西部论丛》2006,(4):58-59
2005年底.A股市场上轰轰烈烈的股权分置改革吸引着几乎所有人的眼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2001年6月1日开始对境内居民开放的B股市场却顶着“边缘化”的帽子而无人问津,背后是沪市B股从241.61点至50.32点高达79%的惨痛跌幅。就在B股投资者四年多来从兴奋到失望直至麻木的时候,B股市场却在进入2006年后出现了戏剧性的一路暴涨,短短18个交易日,沪市B股飚升51%,深市B股也上扬了33%;市场被点燃了,但我们更愿意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B股市场的前世今生,从而希望能为其未来走向的把握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02年上证指数开盘于1643点,收盘于1357点,最高1748点,最低1339点,全年跌幅为-17.51%,上证指数全年波动区间为409点,波动幅度为30%,波幅明显收窄,年线为上影线105点,下影线18点,实体286点的中阴线。全年成交金额明显减少,多数交易日沪深两市总成交金额维持在50—80亿之间。有关资料显示,截至10月底,两市换手率仅为162%,创下历史新低。市场表现为弱平衡特征。从涨跌情况看,截至2002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1200家,上涨家数仅为132家,下跌…  相似文献   

19.
下挫150点,跌穿3000点。房地产市场调控加码之后,A股市场迎来“黑色星期一”。  相似文献   

20.
到1998年最末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沪市以117391点收市,深市以35319点收市,使得1998年股票市场的盘势格局得以最终定论,同1996和1997年的大起大落相比,1998年的市场显得有些平淡,全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箱体中运行(沪市1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