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财产险保险人针对承保的各个环节,结合风险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财产险风险管理体系,这样有利于起到提高财产险承保盈利能力,筛选优质客户,提高客户的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有提高社会风险管理水平等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风险存在的表现: 1.高风险业务的风险。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大批高科技产品的出现,国家重大项目、重要工程的实施,如通讯卫星为标志的航空航天等高风险标的的业务承保风险,其承保条款是否合理,分保比例是否科学、分保工作能否落实。有些保险公司片面追求业务指标,抱有侥幸心理,擅自划小危险单位,扩大自留额,险情一旦出现,责任重大,将直接影响保险人的偿付能力与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公司风险管理的思想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保险集团管理实践。本文以公司风险管理的视角,对保险集团最优投资和承保比例进行研究,建立了保险集团最优投资和承保比例模型,并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三家保险集团的最优高风险投资比例均低于5%,且进一步多样化承保业务的比例可以增加保险集团的权益资本。因此,未来我国保险集团除了应该进一步坚持多样化战略以外,还应该坚持将大部分资产配置于低风险资产,将少量资产配置于高风险资产的资产配置策略。  相似文献   

4.
小额保险是一种在成本、期限、承保范围和供应机制方面适用于中低收入市场的风险分担性产品。发展小额保险,对于扶助低收入和弱势群体,降低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变革过程中的整体风险也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小额保险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制约农村小额保险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保险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努力营造小额保险发展良好环境,不断创新小额保险发展模式,实现小额保险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简要分析我国房地产企业的风险构成,并从宏观角度指出目前我国房地产业的风险过多的集中于商业银行,并造成较高的金融风险,故而风险的合理分担是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为此,提出融资创新机制应基于合理的风险分担,建立开发项目与民间资本之间的融资通道,并着重分析了房地产信托等四种主要的融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将军们总是在打"上一场"战争.意思是说,在新的情况下他们仍然使用从之前战争中总结出来的已经过时的战略战术.信用卡发行机构通常使用余额控制策略来规避高风险的客户,同时留住有价值的长期客户.但是,信贷危机前制定的策略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了.在新形势下涌现出了大量高风险、低价值客户,而由此形成的风险规避趋势使得低风险、高价值客户被忽视,甚至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信用担保机构迅速发展的同时,银行担保机构间贷款风险分担机制严重失衡,制约了担保贷款业务的开展。继而从理论上分析了担保机构产生的背景,指出担保机构的性质是高风险社会信用中介机构,其与银行合作的原则应是利益均衡、风险分担。文章在对我国银保间风险分担机制失衡的原因与后果分析后,提出了在我国构建银行担保机构间合理的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应具备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在世界各国之间进行高度的风险分担对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某些国家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形式的风险分担,但却没有一种风险分担是基于正式的金融合同之上的。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对如何构建国际风险分担合同的心理框架进行了重点分析,并介绍了一个定价模型——CARP模型,然后运用CARP模型对亚太经合组织的10个成员国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医疗纠纷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建立富有效率、多方共赢的医疗损害风险财务分担机制,不仅是保障社会秩序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医疗卫生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本文介绍了目前运行中的几种典型的医疗损害风险财务分担模式,并剖析了各类模式的特点与优劣势,提出了完善我国医疗损害风险财务分担机制的建议,对当前各地正在探索建立中的医疗损害风险财务分担机制模式具有一定借鉴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医疗纠纷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建立富有效率、多方共赢的医疗损害风险财务分担机制,不仅是保障社会秩序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医疗卫生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本文介绍了目前运行中的几种典型的医疗损害风险财务分担模式,并剖析了各类模式的特点与优劣势,提出了完善我国医疗损害风险财务分担机制的建议,对当前各地正在探索建立中的医疗损害风险财务分担机制模式具有一定借鉴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式,从成本一收益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寻求合理的联合担保分担比例以分散风险。研究发现,担保机构承保比例的大小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质押物的预期价值大小有关。在银担合作的联合担保机制中,担保机构需承保较大的比例。最后提出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质押融资联合担保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常有两种方式建立巨灾保险基金,一种方式是为每一种巨灾风险建立单独基金,另一种方式是为所有的巨灾风险建立一个联合基金。本文在构建巨灾保险基金规模函数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比较了两种方式的基金规模,通过理论推导发现巨灾保险基金规模随着风险容忍度的降低而增加,在风险容忍度相同时,联合巨灾保险基金的规模不大于分别建立巨灾保险基金的规模之和。本文选取地震和洪水这两种巨灾风险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证发现,对于我国财产保险业而言,在巨灾保险基金成立初期,巨灾承保比例为40%时对应的巨灾保险基金规模为289.22亿元。  相似文献   

13.
“三个中心”(理赔/客户服务中心、承保中心和财务中心,以下简称“三个中心”),是人保财险公司统一法人制度和精细化管理的微观基础,是公司理赔、客户服务、承保、财务集中统一的实务处理和风险监控平台。  相似文献   

14.
催收评分技术及其在个人信贷催收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信贷业务笔数多、单笔金额小的特点决定了应用技术手段在贷后催收管理中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缺乏细分客户的计量工具,催收时通常根据逾期时间长短来区分客户,导致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无法在早期区分出将要变为不良客户的高风险客户和可以主动还款的低风险客户。  相似文献   

15.
银行客户外部风险事件对客户洗钱风险等级的评估具有重要影响。某股份制银行Z分行过去主要通过柜台渠道获得客户涉及权力机关查扣等外部风险事件信息,2019年8月后通过技术升级将权力机关线上查扣信息纳入采集范围,致使Z分行收到的客户外部风险事件数量大幅上升,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该行洗钱高风险客户数量的上升。为有效落实监管部门关于高风险客户“风险为本、动态管理”的管控机制,加强高风险客户动态调整,Z分行于2020年对洗钱高风险客户进行重检,对涉及有权机关查冻扣的客户进行重点评估。通过对Z分行重检结果进行分析,从评估标准合理性、尽职调查有效性、内部协调配合度等方面对影响洗钱高风险客户管理的因素进行解读,旨在探索加强洗钱高风险客户管理的有效方法,为金融机构提升反洗钱工作水平,降低监管处罚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蔡艳艳 《上海保险》2007,(12):26-29
保赔保险是为了适应航海贸易。中不断出现和日益复杂的海上风险责任,由船东自行创设的互助保险形式。一般而言,船东互保协会承保船舶保险人不承保的风险,主要包括船员、非船员人身伤亡、四分之一船舶碰撞责任、清除船舶残骸费用等项目。世界上各个船东互保协会均有自己的章程和保险条款,承保风险范围也各有不同,但大体上一致。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国外经验之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状况 目前,我国对农村金融风险的分担与补偿还没有建立稳定、连续的制度安排,基本上停留在零星分散的项目或一事一议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个人信贷业务笔数多、单笔金额小的特点决定了应用技术手段在贷后催收管理中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缺乏细分客户的计量工具,催收时通常根据逾期时间长短来区分客户,导致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无法在早期区分出将要变为不良客户的高风险客户和可以主动还款的低风险客户.  相似文献   

19.
根据总分行建立信贷退出机制的要求,我支行从2001年起开始实施风险客户退出工作。据统计,四年内共对230户风险客户实施贷款全额或部分退出,累计退出收回各类高风险及“小、杂、散”贷款2.8亿元。2004年末,支行本外币贷款余额为95亿元,五级不良贷款占比不足3%,比年初下降近6000万元和1.6个百分点。年末A级以上贷款客户262户,贷款占比87.54%,户数比年初增加17户,占比上升10.62个百分点,客户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20.
更正     
验标承保,即在投保人提出承保申请时,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事先检查,然后再决定是否承保、以什么条件承保的一项制度。除一些简易险种如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外,绝大多数的产寿险业务的承保都需要事先对保险标的进行严格的查验和核实。在实践中严格执行验标承保制度,可以有效地防范空标承保、事(故)后承保、带“病”投保等事件的发生,同时还可以起到正确评估风险,合理确定承保费率,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等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