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是主要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因此,他们有权合理表达自己的意愿,参与到民主政治的管理中去。目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参与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得各项决策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而影响着农村的各项发展。进行广泛而全面的农村公众参与势在必行。这有助于了解农村建设中各个阶层的利益诉求,使农民能充分享受到民主政治带来的切实利益。  相似文献   

2.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素质的现状,提出了培育新型农民的标准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近期的宏观政策决策,农民职业教育和中共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将十分紧密。而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民职业教育与农业技能培训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显示出对后者的强大推动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到总人口的绝大多数,怎样解决农民及农村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针对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现状及新情况,初步探讨了其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问题、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贯彻唯物史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传统的宗族制度和伦理观念的延续和渗透,是导致农民主体地位缺失的历史根源,城乡对立的二元社会结构是导致农民主体地位缺失的体制因素,农民经济的贫困和农村地区文化的贫困是导致农民主体地位缺失的内在因素。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就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尊重农民的意愿。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人类的素质成为全人类文明面前压倒一切的挑战,决定世界各国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本国国民的素质。我国近14亿人口中9.4亿是农民,在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中国,农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是综合国力提升的后备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五千年的文明史如此,现在和今后相当长时间依然如此。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难点。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邓州市的"4+2"工作法实施推广6年来,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同时,该工作法在河南省以及国内其他省份的一些地方得以推行。为了使这一工作法不断丰富完善,更好地体现时代性、符合规律性、富于实效性,本期我们特别编发了两篇有关"4+2"工作法的文章,目的是为了让这一新时期破解"三农"难题、全面推动农村工作的创新之举,更好地在广大农村开花结果,真正让亿万农民受益。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和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文章重点论述如何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部署.本文对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的素质进行了简要论述,并指出农民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对于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建设和谐社会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各界对新农村建设十分关注,很多学者、政府机构及相关部门对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作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的关键。现在农村的乡风文明程度、农民的职业技能、农民的科技素质都得到了普遍提高,但是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留守农村劳动力素质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要围绕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职业技能,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陈哲峰 《活力》2008,(2):37-38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关系着亿万农民利益的世纪工程,由于建设范围广、内容庞大、建设时期长,既要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又要看到建设的困难度;既要考虑农民的真实需求,解决好农民需要解决的问题,又要考虑到国家财政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政府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为此,必须充分调动中央和各级政府、农民和工商企业几个方面的积极因素,才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按照中央的要求,上海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规划布局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居环境良好、人文素质提高、民主法制加强”的目标。确定抓住村镇体系建设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两个关键问题,扎实推进郊区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在新农村建设中,无论修路、架桥、建房、兴水、办电,还是田里种什么,圈里养什么,都是干部当参谋,农民唱主角。  相似文献   

15.
发展农民教育事业,造就优秀的农村人才,才能推动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业的主人,从一定程度上说,农业、农村问题都是农民的问题。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必须坚持以农民为本的价值取向,做到一切为了农民,依靠农民,塑造农民。一、为了农民,就是把不断改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作为建设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  相似文献   

17.
基于河北省398位农民的问卷调查,对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影响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因素及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民教育培训参与率低、培训时间短且缺乏连续性,培训渠道及培训形式相对单一。教育培训供给不足、内容供求错位、时间安排不合理等等因素制约了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更倾向于接受短期的、与所从事的主要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培训。  相似文献   

18.
魏青  张燕 《审计与理财》2007,(10):24-25
从2006年开始,江西省农村信用联社与省新村办互动,率先在赣州市试点并推广了农民住房贷款业务,较好地满足了农民建房资金需求,拓宽了金融支持新农村  相似文献   

19.
农业科技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它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并称为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本文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科技推广与农民培训工作的意义,并基于甘肃省在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诸如建立农技推广新思路,多渠道开展农民培训,大力发展各类经济合作组织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文章论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必须以工业化、城市化来带动,必须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和政府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