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笑口常开     
《乡镇论坛》2014,(28):48-48
成绩单 父亲在看儿子带回来的成绩单,他边看边露出愤怒的表情:“英语,差;法语,差;数学,中。”“爸爸!”儿子说,“可能成绩不理想,但是您看到那一项了吗?”他指了下一行:“健康状况,优。”调虎离山 老师:“什么叫调虎离山?”学生:“考试的时候,校长突然把老师从教室叫了出去,这就叫调虎离山。”  相似文献   

2.
吴敏 《乡镇论坛》2014,(26):31-31
朋友阿华家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富裕家”,儿子自恃“富二代”,有爱攀比、乱花钱的毛病。阿华看在眼里,一直想找机会纠正儿子的坏毛病。一次,当儿子提出要更换新款复读机时,终于被阿华抓到了机会。阿华告诉儿子:“换个复读机要623元,不过家里只能给你出600元。” “余下的23元我上哪儿弄去?”儿子焦急地问。 阿华说:“别急,你不是也有双手吗?要靠你自己劳动挣。这个暑假,你在家里洗一天碗可得1元,擦一次地板可得1元。”  相似文献   

3.
幽默     
一、应酬丈夫打电话回来,说今晚有应酬,不能回家吃饭。儿子问:“妈妈,什么是应酬呀?”妻子解释说:“不想去,但是又不碍不去,就叫应酬。”儿子恍然大悟。第二天早上,他要上学了,说:“妈妈,我要去应酬了。”二、淘气的孩子儿子从学校回来,头上的帽子扯破了,而且全是污泥。  相似文献   

4.
如果开发商欠缴专项维修资金,在强势面前,物管企业总是表现出一种弱势的尴尬;如果物管企业是开发集团的下属公司,开发集团欠缴专项维修资金,物管企业更是表现出一种“儿子”对“老子”无可奈何、诚惶诚恐的尴尬;  相似文献   

5.
顺水推舟法     
星期天,我们计划在家做家务.搞大扫除,孩子却想去野外玩。我说去不了.孩子很不满意:“我叫你做什么你都不做,以后你叫我做什么,我也可以不听。”我就顺着他说:“你不要我管太好了,我确实不想管你.以后你的衣裤你洗,你用的文具你买,你的事情你自己管……”话一说完.孩子就嬉皮笑脸地说:“爸爸,我要你管.我听你的。”  相似文献   

6.
三年前,把儿子从意大利揪回来,我“独裁”了一次,虽然我一贯坚持“散养”他。儿子大学毕业后去了意大利米兰,打算学习品牌管理,然后去欧洲找个奢侈品公司工作。但后来我把他叫回来了'这算是我替他做的决定。我觉得留学与否都不重要,选哪个国家哪个专业也不重要,  相似文献   

7.
春秋后期的牛人赵简子对儿子们说:“我把一个宝符藏在常山上,你们去找找吧。”儿子们骑上快马,上山寻找,一无所得。一个地位最低、婢女生的儿子叫毋恤的,最后回来,告诉父亲:“我从常山上俯瞰山那边的代国,代国就是我们的囊中之宝啊!”赵简子毫不犹豫,废了原先的太子伯鲁,立毋恤为太子,这就是赵襄子。  相似文献   

8.
沟通的智慧     
几年前,我带当时尚不足4岁的儿子去商场购物。大多数男人购物往往有这样的特点,就是直扑目标而去,购完即走。当我们快要步出商厦时,儿子给我出了这样一个谜语:“爸,一个碗加一个锯是什么?”看到我苦思冥想无言以对,他颇为得意地告诉我那叫“玩具”。我恍然大悟——刚才匆匆经过玩具柜台时没有停步。我偷笑着带他折回,儿子很严肃认真的对我声明:不用买,只是看看就行……  相似文献   

9.
李斌 《财会通讯》2005,(7):89-90
1996年夏,江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一下子沸腾起来,“家里终于出了秀才!”陈志明的父亲在看到儿子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兴奋地叫了起来。“其实回家种田在我们那儿也属平常事,但是农村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也还是不乏期望的。”陈志明家里三兄妹,他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哥哥和姐姐都只  相似文献   

10.
张雨 《财会月刊》2011,(9):I0026-I0026
星期天,家里朋友聚会。一位朋友突然发现男主人不见了,随口就问主人家那个四岁的儿子。谁知小男孩眼睛转了一圈,没有找到爸爸,竟然脱口而出:“死人,侬死到哪里去啦!”一言既出,全场震惊。  相似文献   

11.
声音     
《东方企业家》2007,(11):15-15
作为一个企业,对社会贡献最大的就是创造利润,纳税;企业亏损是要危害社会的,我的企业曾危害过社会,不能再危害,所以利润是很重要的;香港的散户并不了解SOHO中国,甚至有些人都叫不出SOHO中国的名字,管我们叫“外语中国”;我现在跟李嘉诚不同,他的财富已经累积到一个非常丰厚的地步,企业也非常平稳了,所以他有这个基础拿出大笔财膏去做慈善。但我们的企业还没达到掏出大笔资盒的地步;IBM真的不是生产专家,去除了IBM的标志丝毫不影响品质  相似文献   

12.
暑假结束了,早几天我去报到,在校门口遇到了多年不见的师母。师母明显地老了,两鬓已有斑斑白发。她拉着我的手,像是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儿子似的:“小丁哪,这么多年了,怎么不到家里采坐坐呢,你老师很想念你哪。”说起恩师,师母的脸色明显地黯淡了下来:“你老师很寂寞,  相似文献   

13.
幽他一默     
孝顺 “大儿子让我去北京住,二儿子要我去南京……” 你真幸福,两个儿子都这么孝顺!” “可是大儿子在南京,二儿子在北京啊!”  相似文献   

14.
李老汉一辈子含辛茹苦供养了四个儿子上大学,没想到,在大城市找到了铁饭碗的儿子,却一个个都又回到村里来谋生,把个老汉气得七窍生烟。李老汉叫李好元,家住山东平度市一个叫大后寨村的偏僻山村里。十几年前的中国北方农村,对很多人家来说,能吃饱饭就算是不错的了,可李老汉家更难,因为李老汉有五个儿子,而且都在上学。老汉对儿子们说:“你们只管读好书,旁的什么也不用管”。学校就在邻村或是镇上,孩子们住校,一星期回家两次。母亲给准备好三天吃的地瓜和咸菜疙瘩,早晨起来,儿子就提着篓上学校了。吃饭的时候,孩子们就把地瓜…  相似文献   

15.
苏茉 《劳动月刊》2012,(8):15-15
我家小阿姨管我叫姐,管我老公叫哥。有一天她问我:“姐,哥挣的钱多不?”我说我也不知道,这大概让她震惊了,“哥不给你钱吗?”“不给..”“你跟他要他也不给吗?…‘我没跟他要过,我自己有工资。”她勉强笑了笑,看我的眼神不是佩服,是怜悯。小阿姨今年三十岁,两个孩子住在老家,她跟丈夫都在北京打工。  相似文献   

16.
儿子要中考     
儿子要中考,这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在这一关键时期,儿子学习负担重、用脑多,怎样给儿子增加营养?怎样关心儿子的起居?怎样帮助儿子提高学习成绩?……儿子成了“重点保护对象”!可是我的工作那么忙,正在进行的专项资金检查,财务收支审计项目、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有好几个,还兼单位报账员工作,事情一大堆,怎么办?爱人胸脯一拍:“我包了!”  相似文献   

17.
《中外管理》2007,(4):56-56
哲理的故事 鲁国一户姓施的人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好学儒家仁义之术另一个儿子爱好军事。好学儒术的那个儿子,用他的儒家思想去游说齐王:齐王采纳了他的意见,叫他做了儿子们的老师。爱好军事的那个儿子到了楚国,用他的法家主张去游说楚王。楚王很高兴,叫他担任军事长官。  相似文献   

18.
周毅 《民营科技》2008,(2):112-112
若干年前,欧洲北部的山村里,住着一户五口之家:父亲、母亲和三个儿子。母亲在家操持家务,父亲经常带着三个儿子去狩猎。打猎归来,除了能吃上母亲做的鲜美野味外,家里还有一些剩余。父亲就带着儿子们到集市上把猎物卖掉,然后再买回日常用品。长期下来,家里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9.
俺是山背旯的一个本分农民,学堂没上过儿天,大字不认得儿个,按理是不应该去城里混饭吃的,照电视上专家学者的说法俺这是“低素质人群”,去了那是给城市抹黑,给管理添乱。但眼看着守着俺那一亩三分地也守不出个媳妇来,俺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这不,俺到底加入了“民工”、“盲流”的队伍,当然,碰上客气的,偶尔也管俺叫进城务工人员,但那多半是较为正式的场合。  相似文献   

20.
暑假快到了,家住南京的姜女士又在四处打听各类暑假儿童兴趣班的招生情况。去年暑假,她给5岁的儿子凯凯报了个英语班,没想到儿子一点没兴趣,一个假期过去了,凯凯不但26个字母念不下来,连普通话都退步了。最近,姜女士买了架钢琴,打算今年暑假再给儿子报个钢琴班,非让儿子学出个名堂来。邵女士也是如此,前年暑假她给女儿报了个小提琴班,孩子不愿意学,打骂也不见效。去年又报了个书法班,仍没学出个名堂,不得不半途而废。今年她发愁地说:“我管得越多,孩子就越不爱学,反倒使母女关系变得紧张起来。”许女士正相反,她吸取了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