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旅游业的产品已经落后于市场的成熟和旅游者需求的变化,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旅游人才已经是旅游高等教育急迫的使命。旅游高等教育创新教育教学体系由“知识面宽、综合性强、选择性大、课程模块化”的知识培养体系、“双渠道”实践能力训练体系和旅游高等教育创新教育质量管理体系3部分组成,“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旅游高等教育具有创新教育意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院校要结合旅游市场的发展构建新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文旅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文章以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为例,从调研评价到确定评价指标标准,最终逐步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以期为旅游类高职院校监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校人才培养多以OBE理念为指导。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培养旅游行业高级技术人才的重要专业,理应在教学体系中贯彻执行OBE教育理念。文章以广西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例,通过对本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明晰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与重点,进而依据OBE理念提出“遵循OBE设计原则,构建合理课程体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改进实践教学方式”“设计多维度考核方式,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构建实践实训新模式,打造‘课证赛训岗’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打造高水平‘双师型’队伍,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等具体的改革措施,以助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是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而建立科学、系统、独立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管理手段。本文在对高职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探索研究的基础上,以我院"课堂+舞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特色,结合表演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经验,探索和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表演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其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5.
关于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研究中 ,大多偏重于课程体系的整合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 ,而针对旅游教育具有个性化意义的教育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实践相对不足 ,致使科学的培养方案也缺乏了实现的通道。笔者在此将本学院几年来在旅游高等教育中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上的思考与实践进行系统总结 ,以形成一整套对旅游高等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具体教育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旅游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旅游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在此基础之上,越来越多高校设立了旅游管理类专业,希望培养综合能力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讲,实践教学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它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将对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分析,并给出完善教学体系、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建议,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市场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依赖于高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与市场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有着其独特性,要求高校注重其实践能力和业务技能的培训,使得创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喀什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河喀什旅游发展的实际,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并对此提出一些浅薄意见,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8.
戴斌  摆志靖 《旅游学刊》2008,23(1):10-11
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创办第一个旅游人才培养学校以来,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已经建立起一支庞大的、层次齐全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但是也普遍存在教育供给与业界需求结构不均衡的现象.中国的饭店管理高等教育,特别是占大多数的本科教育到底要如何开展,是业界和教育界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对于教育界而言,产业导向、国际化和应用型则是必须坚守的三大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旅游产品设计的要求,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初步探讨了包括培养目标、教育过程、教学评价体系、以研究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体系在内的旅游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目标的旅游本科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中国旅游本科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准确定位和创新机制.本文提出了旅游本科教育创新发展的"1234"模式,即确立职业经理人后备人才的培养目标,遵循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价值取向,坚持以案例教学为载体的理论教学、以实习实训为重点的实践教学和以职业训练为核心的第二课堂的"三驾马车"引领,加强学科基础体系、产学研合作体系、师资队伍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的支持保障,不断开创人才培养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基于符号学的秦俑馆名牌景点形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符号学和传播学来看,旅游品牌用以指称特定产品或服务的具有一定涵义的传播符号和消费符号。据此,本文构建了双角度"三位一体"旅游品牌符号系统,该系统由品牌生成—符号传播—消费者解读3个方面构成。同时由于企业解释、媒介传播与旅游者解读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品牌传播的过程中存在传者和受众的双向沟通问题。西安秦俑馆是陕西及中国国际旅游名牌景点,本文以该名牌景点为案例,分析了其"三位一体"的特征和其形成过程。通过研究可知,品牌符号理论指导旅游品牌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很强的操作性。旅游企业在抓好品牌质量同时,须重点注意品牌生成过程的"神话"制造、品牌的传播和游客对品牌涵义的真实解读3方面。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旅游人才。旅游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企事业单位中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从事旅游教育以及进行理论研究的专门人才。而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最重要手段,本文拟从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科书等方面对旅游研究方向的硕士生教学内容的改革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高速发展的旅游业背景条件下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一个极具现实和理论研究价值的焦点 ,本文剖析了我国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 ,提出了旅游人才培养的相关模式 ,并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 ,以确保旅游人才的高品质素质并支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 design and delivery of quality tourist experiences will be the key focus for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professionals throughout the 21st Century. This outcome will be promoted through educational design and delivery that meet the needs of a diverse range of tourism students. Aspiring towards this aim, a process for introducing flexible learning practi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courses is outlined. This process is then applied to the redevelopment of a tourism project course. To conclude, the utility of flexible learning practices an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or delivering quality learning outcomes to students separated by geographic distances is critically appraised with reference to tourism cours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新领域:旅游资源非优区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许春晓 《旅游学刊》2000,15(1):59-62
21世纪世界旅游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与新特点,为旅游地理学提出了新任务,但现有研究领域存在局限性,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呼唤旅游资源非优区研究。国内外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相关研究已形成了一定的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近期亟待研究理论方法及其应用,以完善理论体系,指导旅游开发实践。  相似文献   

16.
朱竑  刘迎华 《旅游学刊》2004,19(4):92-95
为深入理解中外旅游研究的异同,文章对2000年以来《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和《旅游学刊》发表的论文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中外旅游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前者侧重于旅游影响、旅游人类学、旅游社会学与生态旅游等方面的研究,而后者涉猎面更广泛,如对旅游经济与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偏实用领域的关注;此外,前者研究方法以数理统计为多,后者多以描述性的论述为主。研究通过对近期两大中外权威杂志的对比分析,以期对国内旅游研究,以及对《旅游学刊》的未来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captured the imagination and the serious attention of governments and world business. All too frequently the socio‐cultural component of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given secondary and cursory attention in the planning of industry futures, including the future of tourism. This review paper will argue that empowering visitors, training tourism professionals and educating host communities in the nature of cultural interaction are all necessary activities in order to move from a paradigm of culture shock to one of cultural exchange, and hence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socio‐cultur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esents two opposing future scenarios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under which key socio‐cultural implications for four groups of participants are outlined. These groups, segmented for the purpose of analysis, are: tourism community professionals; the host community; visitors in general; and visitors who are committed culture seekers. Specific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each of these groups are identified in order to achieve a pro‐active, planned and sustainable model of cultural exchange.  相似文献   

18.
杨军 《旅游学刊》2006,21(6):65-68
中国出境旅游的高增长和高消费现象引发了对出境旅游不经济性的讨论.本文通过与"中国出境旅游高速增长的负面影响探析"一文作者的商榷,认为出境旅游的迅速发展是我国现阶段宏观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属于"补涨"性质;出境旅游消费存在"虚高"现象;出境旅游的发展为我国旅游业跨国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而跨国经营是克服出境旅游不经济性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互联网的旅游教育应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大举推进给传统的旅游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挑战 ,如何将互联网更好地应用到旅游教育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该文从我国互联网旅游教育现状入手 ,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旅游教育应用的三大支撑体系、四大教育模式 ,最后提出了优化该模式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旅游人才开发管理中的十大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才竞争是现代旅游竞争制胜的关键。本文简要地分析了我国旅游人才开发管理中“旅游人才开发与旅游业发展”、“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人才数量与人才质量”、“从业人员资格准入与在职培训”、“院校培养与继续教育”、“培养人才与使用人才”、“人才流动与人才稳定”、“宏观管理、行政开发与微观管理、市场开发”、“‘请进来’开发与‘送出去’开发”、“显能开发与潜能开发”等十个方面的关系 ,力求从整体上把握我国旅游人才开发管理的基本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