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和东盟之间制造业的贸易正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转向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而且这一趋势正在不断加强.文章阐述了产业内贸易的定义并对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总体发展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揭示了我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2.
产业内贸易理论已经成为研究我国与韩国双边制造业贸易关系的一个新视角.本文通过定量分析中韩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各项指标得出了中国在中韩制造业贸易中处于低端位置.要改变中国制造业的劣势地位需要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产业内贸易理论已经成为研究我国与韩国双边制造业贸易关系的一个新视角。本文通过定量分析中韩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各项指标得出了中国在中韩制造业贸易中处于低端位置。要改变中国制造业的劣势地位需要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中国与新加坡双边产业内贸易现状,以及美国对中国、新加坡制造业直接投资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美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与新加坡之间产业内贸易的影响.首先,在中国与新加坡双边贸易中,基于HS分类的机电设备及零部件类商品的贸易是产业内贸易;而且在此类商品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等类别商品的贸易几乎是完全的产业内贸易;在机电设备及零部件类别的商品中,中国与新加坡之间产业内贸易指数高的商品是中间产品.其次,美国对中国、新加坡制造业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计算机与电子产品行业.由于美国在该行业的公司内贸易比率很高,而且在中国和新加坡的直接投资属于"垂直专业化"分工形式,因此,美国直接投资是中国与新加坡双边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经济调整成本相对较小.然而,中国的产业内贸易额并没有与其贸易总额保持同步增长,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的研究显得格外必要.本文在区分产业内贸易类型的前提下,利用制造业面板数据,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多样化、研究与开发费用、外资等与中国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正相关关系,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负相关;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与两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笔者选取具有国别特征的投入产出指标,利用数据包络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与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效率问题.研究表明:在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纯技术效率"方面,中国与各国(巴西、印度、俄罗斯除外)的效率都极高;在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规模效率"方面,中国与各国的效率较低,且基本是递增型;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制成品上,中国与多数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综合效率较高,且居于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有利地位;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上,中国仅与韩国、墨西哥、印尼和俄罗斯的产业内贸易"综合效率"较高,且都处于下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弱势状态.  相似文献   

7.
影响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因素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G&L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与东盟近20年来的大量贸易资料进行分析,证实了它们之间存在产业内贸易比重不断提高的趋势.研究表明,我国巨大的市场规模、与东盟的地缘优势和日渐频繁的贸易往来、双方日益提高的人均GDP是中国与东盟发展产业内贸易的有利因素;而我国落后的产业结构和不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却制约了我国进一步发展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8.
对1996—2005年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结构、变动及决定因素进行的实证分析显示: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又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水平产业内贸易贡献不大;加入WTO前后两个阶段产业内贸易及其结构变动呈相反的趋势;要素禀赋结构及其变化是产业内贸易变动的主要因素,而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三个因素的影响很微弱。这表明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扩张的基础是成本优势且主要集中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加入WTO并没有真正改变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9.
刘珊珊  杨广超  陈昭 《广东经济》2016,(14):111-113
制造业产业的进出口贸易额占到贸易总额一半以上,一直以来是全球贸易的主体.本文以“G20成员国”二十个国家为研究对象,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量化分析,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依据选取的四个指标对G20成员国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动态追踪G20经济体制造业产业竞争秩序变化通知,甄别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地位,以便全面理解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并对提高中国制造业产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燕 《技术经济》2012,31(6):43-49
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机理出发,利用1997—2010年我国29个制造业的相关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变截距模型分析了我国制造业整体的产业内贸易对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利用面板数据变系数模型分析了29个制造业行业的产业内贸易对其自主创新产出的间接影响效应和直接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的制造业行业的产业内贸易对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有所差异;在自主创新能力高的制造业行业中,产业内贸易对其自主创新的影响比较显著;在自主创新能力中等的制造业行业中,除了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产业内贸易对其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外,其他制造业行业的该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