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王华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5):21-24
文章通过对循环经济促进法律关系中政府、企业、公众、非政府组织等主体各自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分析,阐明各主体间的关系,期望达到正确认识各主体在循环经济促进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更有效地保障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的本质是技术创新范式的革命。与传统技术创新相比,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发展面临着来之市场需求、公众选择、产业合作乃至地方政府发展理念的种种制约。通过对企业与诸关联主体之间围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行为的博弈分析,揭示了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行为的必要条件,为政府建立相应促进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倪震 《浙江经济》2006,(15):48-4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的提高,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不仅受到社会宏观循环经济建设的影响,也在循环经济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其长期发展战略,不仅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注入了力量,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术松 《特区经济》2005,(5):211-212
职能是事物、机构本身具有的功能或应起的作用,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所发挥的作用。政府职能的确定是各种相关社会行为主体(以下简称行为主体)与政府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政府职能总是相对于一定社会主体而发挥作用的,是一定社会主体实现其利益的工具,正是这些行为主体规定了政府的职能。但是,这些行为主体能否达成它对政府的职能要求取决于它是否具备3个条件:首先,要形成对政府职能的要求,这种职能要求的内容在客观上是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相似文献   

5.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它对于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制定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应该是整个经济增长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循环经济对企业的作用,分析了制约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作用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企业自身发展循环经济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变是单个企业、部分居民甚至个剐行业、领域所不能独立进行和完成的,而是需要市场、政府、企业和公众协作完成。与循环经济的要求相比,目前地方政府的行为方式与目标函数、企业的生产方式以及公众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都有一定差距。有必要建立循环经济激励机制,激励和约束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行为,使他们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分别扮演引导者、主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推进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翠玲 《发展》2007,(1):89-90
从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来看,一方面由于循环经济是以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为目的,即以解决经济发展的外部性为目标,因此,仅仅依靠市场机制自身是无法开展起来的,循环经济还得在政府的强力干预下进行.另一方面,由于循环经济是一个大系统,我国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涉及生产、生活方式与理念的全面提升和变革,涵盖了公众、企业、社区、社会等多个层次,不是单个部门、企业、部分居民所能独立进行和完成的,需要政府通过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制度、规则,强制性地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所以,政府在推动和促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其做法如超前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积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注重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努力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构建不同层次的生产组织体系、为发展循环经济寻求技术支撑、目标明确地调整产业结构等,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发展逆向物流的利益相关主体及其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逆向物流与社会、企业及公众息息相关,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是其利益相关主体。各主体对发展逆向物流的诉求不同,即动力机制不同,主体之间博弈的结果影响逆向物流的发展。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主体间博弈过程,探讨其参与逆向物流的动机,为发展逆向物流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中介组织及其作用特点所谓中介组织,一般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协商和调整其利益关系的、介于政府和市场行为主体(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利于发挥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创造并间接实现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和监督职能的民间组织。中介组织在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很长的发展历史,因为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中介组织在中国则由于长期的经济落后和计划经济制度的推行而发展缓慢,在经济业已实现了长期进展的今天甚至给人以陌生和新生事物之感。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中企业行为的协调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循环经济的研究已经进入理论体系的建构阶段.文章运用协调博弈理论,从支付占优和风险占优两个方面,分析了企业间发展循环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表明,政府作为协调者可以提高循环经济中企业的博弈支付,政府还可以运用其他手段降低合作风险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强力推行之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属于公共问题,无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动有效产生,必须要政府强力推行方能奏效。因此,要保证循环经济的强力推行,必须加强循环经济立法。具体来讲,就是要将循环经济立法应当定性为经济法,明确立法指导思想,构建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做好具体制度安排。这是强力推行循环经济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循环经济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是其理论研究。在经济学研究中突出的难题是缺乏理论的延续性,容易走极端,循环经济发展过于依靠政府以及循环经济调控手段不足等。解决此难题的思路应该是充分利用先前的经济学理论,让生态真理成为循环经济内生化和自运行的动力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管理与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增速明显,其在循环经济系统中具有耦合作用,产业范围的划分奠定其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第三产业发展与循环经济综合发展呈负相关,表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循环经济,是新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先选择。重点阐述发展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的有效实施途径,应着重在产业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绿色消费模式化、循环型服务业群落化、三次产业耦合化等方面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5.
陈文君  吴劲松 《特区经济》2006,213(10):334-335
循环经济是建立节约型社会,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法制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保障。但现有的循环经济法制还不健全,基本的框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要加强循环经济立法。建立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在立法中,应遵循以国家统一立法,制定指导性原则;地方配合立法,落实具体措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政府凭借着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始终在社会管理中承担着"统治者"的角色,对社会的管理受制于"统治"或"管制"理念。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由于缺乏公共服务理念,政府社会管理的传统模式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实践证明,政府对社会的管理由统治性行政向服务性行政转变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重塑公共服务理念与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区别的一面。若要将这种理念在政府的社会管理中重塑,则需要内力和外压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特征比较与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达军 《特区经济》2006,210(7):359-361
技术创新是循环经济成功实施的保障和手段,循环经济技术创新除了具备一般技术创新的特征外,还与一般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不同。技术创新体系包括了技术创新主体、客体、技术创新实施的各种组织和制度安排。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循环经济框架下技术创新的独特特征,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形成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动力和体系。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发展是海峡西岸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泉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龙头和中心城市之一,承担着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两份重要文件的出台为背景,从区域协调、产业升级、消费生产衔接,以及市场机制和政府耦合关系等多维协调性角度提出了建设和发展泉州循环经济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