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禹 《中国质量》2005,(11):6-7
本刊讯(记者李禹)金秋十月,全国第27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美丽的榕城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100余名代表.会议恰逢我国"神舟六号"升空、安全返回之时,为大会增添了更多的欢庆色彩.会上,中国质量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表彰了2005年度1340个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346个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表彰了100家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和100名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  相似文献   

2.
现状 在2009年全国第三十一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上,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的小组代表发表了成果,并获得大会首次设立的"成果发表优胜奖".这是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继"2005年全国第二十七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2007北京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之后,参加的又一次质量界盛会.  相似文献   

3.
2005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 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团赴韩国参加了 2005年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 (ICQCC2005),期间,利用本次会 议和企业访问的机会就质量管理小 组、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发展 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学 习。  相似文献   

4.
质量管理经历了产品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按照管理对象的知识密集程度和流程的复杂性,可将质量管理的历程划分为基于数据的质量管理和基于信息的质量管理两个阶段.本文分析了质量和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内涵、质量管理的责任和范围、质量管理对象的知识的广度、密度、深度和知识间的关联度以及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和变化,以及质量数据和信息及其采集、传递和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变化.指出在现行的一些质量管理思想和技术中,已经日益体现出了对知识资源的重视,质量管理和知识管理开始互相融合,基于信息的质量管理阶段正向基于知识的质量管理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5.
费洋 《上海质量》2005,(10):12-12
由中国质量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福建省质量协会承办的全国第27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于2005年10月1 7日至18日在福州市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统计技术·创新·持续改进”.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110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质量协会、福建省人民政府、省经贸委、省质监局、省总工会、共青团福建省委的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并为获得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优秀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荣誉称号的代表颁奖.  相似文献   

6.
张贵华 《中国质量》2003,(11):24-27
1978年.我国极少数企业开始引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1979年我国全面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就全局讲,明年我国将迎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25周年。作为全面质量管理四大支柱之一的质量管理小组(简称QC小组)活动,理应和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是同步的,但由于1979年8月,原国家经济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次QC小组代表会议,至今已有25个年头了,故作此文,以纪念QC小组活动开展25周年。  相似文献   

7.
钱仲裘 《上海质量》2005,(10):22-24
一、质量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思考着几个问题,我们曾经用行政管理的方法推进全面质量管理,上海有成千上万个企业实行过全面质量管理,曾经对100万的员工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方面的培训教育;我们上海曾经产生了部和市的质量管理奖的企业几百个,曾经是得到全国质量管理奖企业最多的一个城市.这些曾经是质量管理奖的企业,现在回顾一下,有一半的企业已经萎缩甚至破产消失了.这使我们不得不对这个阶段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环境、企业的价值追求、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和评估.一些同志还存在疑惑,不少企业也在议论,质量管理界一会儿TQC,一会儿TQM,一会儿ISO9000,一会儿5S,后来又是满意度测评,又要搞六西格玛管理,这是不是为了一种商业利益的需求.我们的企业应该怎么来看待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谈现代化质量管理与企业管理标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SO9000是魔鬼的锁链"这是众多搞形式主义企业心中的共识;一个世界管理科学提炼的现代管理标准化缘何应用诚信这么低,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实施过程中混淆了质量管理现代化与企业实际质量管理标准化的关系.管理科学现代化也和自然科学一样,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然而现代化的管理科学要变成企业的实际标准化管理还有一个过程.对企业如何把质量管理现代化科学变成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化的过程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质量》2006,(5):31-3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协,各行业质协,中国质协各分会、各会员企业,普及教育试点企业: 自2001年开展新一轮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工作以来,在政府质量主管部门的领导、全国质协系统的支持以及广大企业的积极响应下,普及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5年,全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行业积极开展了普及教育工作,全年有15万余人参加全国统考并取得合格证书.截止到2005年底,累计近70万名企业员工参加全国统考并取得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合格证书.  相似文献   

10.
《质量春秋》2005,(8):55-56
天津市第二十七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暨四川、天津两省市质量管理小组交流活动于2005年7月4日~9日在巴蜀首府——成都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第二十五届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经验交流会8月6日至8日在烟台市召开,省经贸委孔繁礼副主任、省总工会陈先宏副主席、中国质协陈秀云部长、各市质协、行业质协及全省质量工作者约30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会上命名表彰了446个QC小组为2005年度山东省优秀QC小组;60个班组评为2005年度山东省质量信得过班组:255名同志被授予2005年度山东省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2.
6σ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质量观,自1987年于摩托罗拉公司诞生以来,不仅为该公司实现了产品质量的巨大飞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成为世界各国企业竞相采用的致胜法宝之一.文章从六个方面对这一质量管理的最新成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质量》2005,(8):76-76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第25次质量管理小组暨质量信得过班组代表会议于2005年6月28日至7月1日在厦门市召开。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杨智宝主持会议,程光辉理事长做了题为”继往开来、求真务实、开拓奋进”的主题讲话,讲话提出QC小组活动要紧跟当今质量管理发展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4.
甄言 《上海质量》2006,(1):31-32
2005年度"国家免检产品"出台了! 上海企业是28家,其中新增12家,涉及16个系列产品.光荣啊,当初首批获得国家免检资格的企业,是在人民大会堂的隆重典礼上颁授证书的. 上海的成绩好不好呢?要在过去,是大好特好了,因为总共没有几个.但在获知全国2005年度"国家免检产品"是1108个,排名第一、第二的广东、浙江都是"数以百计",就是排名第三的山东,也有121个时,我们的上海企业,恐怕要坐不住了. 免检制度与"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中国名牌"一样,是政府主导的三大质量奖励措施之一,是国家扶优扶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项措施.上海在这方面"名落孙山",实是有点令人费解.  相似文献   

15.
获奖企业实践的卓越管理模式是我省企业质量管理的标杆,他们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值得我省各类企业学习和借鉴。从这4家荣获了 2005年省质量管理奖荣誉的企业来看,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技术监督》2007,(12):64-64
2007年即将过去,2008年——“奥运年”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 回首这一年,是我们稳健发展的一年。我们宣传了国家质检总局有关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认证认可以及打击假冒伪劣等方面的大政方针、工作重点、政策法规;报道了各地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各地基层局的工作经验,反映了他们的呼声和建议;介绍了质量管理理论和企业亟需了解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7.
程连昌 《中国质量》2005,(11):10-11
本年度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开展情况: 2005年是我国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第27年.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和中国质协的大力推动下,各省(市、自治区)、行业质协和全国广大质量工作者紧紧围绕"统计技术·创新·持续改进"活动主题开展QC小组活动,参与小组活动的热情更加高涨,覆盖的活动领域有所拓展,取得的成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适应两个根本转变开创质量管理工作新局面锦州开关厂王大刚徐航一、规范质量管理,促进过程增值为跻身国际市场的需要,我国于1992年5月决定等同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质量管理实现了由指令性向规范化的转折,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也就别无选择地成为企业质量管...  相似文献   

19.
桑德霍姆博士是一位具有近40年质量管理经验的国际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他对我国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发挥了积极作用.他的在1980年出版,1985年我国翻译出版中文版,2001年第五版修订出版,增加了医院、航空等服务业的TQM,以及6SIGMA管理的内容.在"六西格玛成果展示论坛"期间桑德霍姆博士愉快地接受了本刊的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20.
刘源张 《上海质量》2007,(10):29-31
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一共召开三次全国质量工作会议,每次会议都是由中国政府的副总理主持和总理讲话,中国政府非常重视质量和质量管理,也开始有了对质量和质量管理的正确认识.30年来中国的一系列战略性的政策和措施,对中国的质量和质量管理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使中国的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得到稳步提高,但也存在3大教训,以及"三农"标准化、质量信息等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