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东石化产品未来3~5年将冲击中国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石化扩能的大多数都将瞄准中国市场。凭借低成本的油气资源优势和引进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建设的外向型石化装置,中东势必加剧世界石化业的竞争。廉价的中东石化产品在未来3~5年内将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石化业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
孙永生 《中国石化》2005,(10):26-28
2004年世界经济的快速复苏,以及以中国为首的亚洲经济的高速增长,极大地支持了亚洲石化业新景气高峰的形成。需求大幅增长、供需矛盾加剧、价格升至历史新高,成为2004年亚洲石化市场的基本特点。然而,国际石油价格长时期盘踞高位的结果,不仅给世界经济的复苏制造了障碍,也使居世界石化产品消费首位的亚洲石化业受自有资源和原料不足、  相似文献   

3.
本刊“热点聚焦”栏目这期推出的是一组民营石化企业的报道,意在揭示正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一个新的经济现象:民营企业正在向石化业发展,而且发展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了国有石化大公司。  相似文献   

4.
海湾石化和化学品协会(GPCA)第四届论坛近日在迪拜闭幕。从该论坛传出的消息表明,中东石化业的增势将会延续,不过今后几年内的环境将会发生变化。虽然原料来源将发生转变,产品也将向多样化发展,但这一地区仍将吸引全球化工业的投资。  相似文献   

5.
世界石化市场复苏加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秋 《中国石化》2005,(7):25-25
据美国化学品制造商联合会(CMAI)分析,当前全球化学品、塑料和纤维等绝大多数石化产品市场全面复苏,关键产品的产能吸收期将持续到2006年后。世界烯烃、芳烃、氯碱、纤维和塑料需求市场仍在增长。由于乙烯、丙烯、芳烃、丁二烯和环氧乙烷等石化产品及其产业链需求强劲,世界石化工业在2004年加快复苏的背景下,2005年的效益进一步提升。据CMAI预测,2005~2010年间,预计全球基础化学品和塑料需求增长量平均将达约2200万吨/年,而1999~2004年增长量平均为1800万吨/年。  相似文献   

6.
李昂 《中国石化》2000,(1):32-33
1999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进入《财富》杂志世界500强,列第73位,成为世界第7大石油化工公司。这是中国的石化企业第一次进入世界强手之林,在世界公认的竞争舞台上亮相。然而,我国的石化业也应看到面临的国际大公司的严峻挑战,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  相似文献   

7.
朱和 《中国石化》2006,(5):16-19
“十一五”期间,从国内来看,我国石油石化业正处于入世后过渡期结束向全面开放过渡的新时期,市场经济体制机制逐步形成并走向完善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关键期,中国石油石化业由做大到做强的新的重要发展转折期;从国际看,则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世界大宗石油石化品生产消费重心东移。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经历深刻变化,世界石油石化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入进行,国际油价持续高位波动,世界石油石化业在进一步升级换代的同时,围绕资源、市场、技术的竞争加剧,可持续发展压力加大等,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带来诸多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8.
环球石化     
亚洲石化业的现状和展望1.亚洲石化业的格局在经济不景气中发生变化有别于显示出惊人增长力的中国,其他亚洲国家刚刚从1997~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2000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减速,使世界经济陷入困境;2001年初沙特大型石化新装置投产,导致石化产业的竞争更加激烈;随后9月份发生在美国的恐怖事件,使经济复苏的一缕曙光再一次暗淡下来,世界经济乃至亚洲经济继续处于严峻的状态。石化是亚洲唯一保持约8%增长率的产业,因此亚洲成为世界纤维、电化学制品的生产基地。而中国更像是一头巨象,不断吃进世界石化…  相似文献   

9.
一、全球石油石化业兼并、联合、重组再起热潮,呈现新的特点1998年世界石油石化业兼并、联合、重组出现了新的热潮。重大兼并联合事件接连不断,震撼世界石油石化界。在欧美,英国石油公司8月宣布以48O亿美元兼并美国阿莫科公司,脐身世界石油三强;11月3O日法国道达尔公司与比利时菲纳石油公司合并成为世界第六、欧洲第三大石油公司;12月回日埃克森公司斥资766亿美元收购美军公司股票,合并成立埃克森美军石油公司,一跃超过英荷壳牌集团,成为世界最大的跨国石油公司。在亚洲,继三井石化和三井东压化学合并成立的三井化学正式投人运营…  相似文献   

10.
中东石化工业正在逐渐步入新一轮的工程建设高潮。继利用丰富石油伴生气(实际成本接近为零)一气成为石化大国的沙特,伊朗、卡塔尔利用大规模气田开发得到的乙烷和凝析油,相继建设超大型石化工程。今后,世界预定新建乙烯装置一半集中在中东,世界石化业已经进入没有中东即不能成立的时代。该地区同时开始实施利用新技术的丙烯生产计划、凝析油开发和炼厂扩张并行的芳烃计划,正在脱离过去只发展乙烯系产品的单一体制。新建项目集中完成于2010年前后,届时必将大大改变世界的石化供应版图。  相似文献   

11.
以发展平台化学品为切入点延伸石化产品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化企业向精细化工领域的延伸应适度,因产业业务类型不同,价值准则各异,石化企业不宜将产品链一直延伸到精细化学品。平台化学品是连接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两类产品的结合部,石化企业具有发展平台化学品的良好条件,并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石化企业的原料优势和系统优势,延伸到平台化学品是石化企业适宜的发展战略。针对平台化学品的特点,提出了选择产品,规划项目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石油石化产业聚集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的空间聚集现状.表明:石油开采与加工业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非起决定作用;石化产业的聚集明显依赖于区位和市场因素,以化纤为代表的石化产业将会在长江三角洲进一步聚集;产业聚集的地区其区位商一般都大于1,但也有特殊情况.与发达国家比,我国石化产业聚集的规模总体来说还不算高.石化产业聚集有利于综合利用资源,提出今后以化工园区的模式,进一步加强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的空间聚集,推动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对我国建设监理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加入WTO,将在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基础上,在享受权利的同时,遵守WTO规则,履行自己的承诺。我国建设监理行业面临同遇和挑战。本论述了加入WTO,对我国建设监理行业的影响;有利方面和不利 方面的影响,面临的挑战,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1998年我国的石油化工行业经受了严峻考验,虽然取得了完成34.2亿元利润的成绩,但也暴露了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抗风险能力较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一些误区有关,中国的石油经济,只有勇敢地面对未来,才有希望在世界市场上找到自己的落足之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方略浅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际化经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是中国石化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分析石化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进行国际化经营要制定出正确战略目标和长期发展规划,通过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式手建立全球性的信息与营销网络,以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经济分析是企业生产经营优化的基础。经济分析方法较多,实际优化工作中需要针对优化对象和优化范围选择合适的方法。石化工业是典型的过程工业,文章结合石化企业特点论述了石化企业生产经营优化三种常用经济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指出边际贡献分析法只适合石化行业下游装置的局部优化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法可用于任何类型装置的优化分析但不适合石化企业整体优化,线性规划法作为最优化分析方法,更适合于石化企业的整体优化分析。同时指出,无论采用那种经济分析方法,都要综合考虑原料资源、装置能力、市场环境等各种相关要素。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东日本大地震对地震灾区石油化工装置造成的严重损毁、对日本炼油及石化中下游产业和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结合东日本大地震给我国石化产业发展带来的启示,建议我国的石化产业要适当调整发展规划,提高石化工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自给能力,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和风险分析,培养一支有过硬心理素质和事故处理能力的队伍。  相似文献   

18.
2001年世界经济呈现衰退迹象,各国(地区)的化学工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主要回顾了美国、欧洲、亚洲、俄罗斯和东欧等地区与国家的化学工业在2001年的主要发展情况,认为世界化学工业将缓慢复苏,表现出继续进行结构调整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业绩和部分竞争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石油石化业以三大石油石化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为产业核心。其竞争实力,正在快速跻身于世界石油大公司的行列。但尚存在较大差距,跨国经营程度、企业经营效益、企业规模、加油站营销水平等均不如国外大企业;石油资源的接替矛盾十分突出,石油可储采量低于采出量。因此,加快开发和增产国内原油,开拓和利用海外油气资源,跻身跨国经营行列,发展炼油石化的规模化经营,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减员增效,是实施中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所在。  相似文献   

20.
国外石油化工电子商务的发展经历了发布信息、交易和服务三个阶段,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还不会完全取代传统的商务模式,但互联网将对全球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石化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快,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提出了石油化工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几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