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集体主义精神缺乏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加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和教育,便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深度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缺失的原因,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李文祥 《价值工程》2005,24(11):79-81
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都是集体主义。家庭型或单位型集体主义的企业制度造就了企业的成功。而作为当代中国企业改制目标的现代企业制度,却由于缺乏集体主义情景而存在效率困境。因而,当代中国的企业改制同样需要构筑适宜的集体主义愿景。源自美国、能够塑造集体主义情景的员工持股计划,同样应该为我国企业改制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彩凤  陈雨田 《管理观察》2011,(36):212-213
社会的发展变迁决定了集体主义内涵调整的应然性,这种应然性又昭示着即将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预示需要产生与之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作为其内在支撑.反过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又要借助集体主义内涵调整来固化和展现,依托集体主义理论教育,通过集体主义精神塑造来内化和实现.因此,集体主义内涵阐释总是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4.
科技型企业员工创造力成为企业家和学者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话题。结合挑战性压力情景因素,分别探讨了心理集体主义和换位思考对科技型企业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心理集体主义(换位思考)与挑战性压力对员工创造力存在交互影响。具体来说,高挑战性压力—低心理集体主义(换位思考)或者低挑战性压力—高心理集体主义(换位思考)的组合形式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效果较好。高挑战性压力—高心理集体主义(换位思考)或者低挑战性压力—低心理集体主义(换位思考)的组合形式对创造力的影响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
胡晓玲 《管理观察》2011,(35):84-85
加强集体主义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在两种价值观的对比中加深对集体主义科学内涵的理解,同时,集体主义教育也不能仅局限于理论和课本,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社会思潮与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主义价值观为我国价值观的核心,然而,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集体主义价值观却逐步衰弱。文章通过对市场经济形成以及运作的基础,以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内涵及差别的分析,以期明确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否存在冲突,以及其与个人主义价值观是否存在正向促进,进而探究引致价值观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本研究中,将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整合到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模型当中。涉及了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在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里是否显示出系统差异性,组织公民行为的动机以及公民角色认同的发展。集体主义大多与组织公民行为中对同事的关心高度相关,也和工作中帮助他人的自我概念相关。个体主义更多是与制度福利本身有关,而不是组织的员工。总之,研究结果发现,并不是因为公民数量不同而导致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异,而在于他们服务的目的和如何理解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8.
李皓在《东岳论丛》1997年第4期撰文认为,解放后,我国安排社会秩序的总价值标准即是马列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由于这一原则是概括性的,在具体操作时若缺少刚性公约束条件,就可能出现集体主义的畸变。“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悲剧在某种意义上便是集体主义畸变所导致的。进入70年代后期,畸变的集体主义开始从各个观念层面被消解,现实的人的价值导层面凸现出来,人们的价值观念开始走向多元。但集体主义作为根本的价值观念依然坚挺。70年代未到80年代后期,被称为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念嬗变的第一阶段,多用“价值多元”来描述和概括其趋势…  相似文献   

9.
个人与集体关系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如何理解"集体"的本质,是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关系的关键.从"虚幻的集体"到"真实的集体"是无产阶级集体主义产生与发展的核心思想.社会主义制度为集体主义奠定了客观基础,集体主义原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团队,其成员是经过选拔组合,每一成员都做与别的成员不同的事情;在管理上要区别对待每一成员,以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团队精神不等于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有其值得  相似文献   

11.
前一阶段,有人以我国处于商品经济初期发展阶段为理由,提出“为个人主义正名”的主张,否定提倡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意义,认为提倡集体主义价值观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首要前提内容。第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国的市场经济独立自主地发展起来,坚持社会主义就要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一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肩负着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责任,是我们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伟大复兴,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养成乐于奉献的精神,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积极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把握集体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以及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3.
学者们认为集体主义价值观有利于避免组织中冲突,以及有利于冲突的良性演化。本研究采用实验方法,招募80位志愿者参与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对建立合作目标更有帮助。他们也很自信他们可以一起工作,一起作决策,以提问表达他们对反对意见的理解,接受这些意见的合理之处,以及整合立场来产生一个整合的决策。实验结果挑战集体主义价值观可避免冲突的传统理论,支持最近的一些观念即牢固的人际关系可在决策过程中促进反对意见的有效讨论。  相似文献   

14.
现有老工业区更新研究侧重于对规划设计具体案例实践的分析探索,对更新过程中社会文化的研究也偏重于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缺少对直接相关的工人群体精神文化的研究。以北京首钢老厂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首钢工人群体在厂区更新后精神文化中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老厂区更新对工人群体集体主义价值观影响不大,变化主要与年龄、工龄等时间维度有关,留守工人相较于买断工人在集体主义文化上有更强的留存,新晋工人并未充分融入。研究提出要将工人群体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转化为对区域的地方认同,才有助于促进老工业区更新后的活力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53个知识型工作团队中288名员工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水平分析技术,以跨文化研究中的核心维度——集体主义感知为切入点,研究变革型领导行为与员工群体效能感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变革型领导行为显著影响下属的群体效能感,并且这种影响受到下属的集体主义感知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其集体意识,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当代社会赋予了集体主义更多的内涵。一个集体的形成对于其每个成员的发展至关重要,要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意识,协调好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7.
价值观是人们选择行为复杂心理模式的观念代表,与态度和信仰相比,它们超越了特定的环境,并控制为达到目标的手段和方式的选择,人们的价值观会影响着行为.Hofstede(1991)断言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文化导向的关键特征,他从美国和香港的工人样本中发现美国人一般倾向于个人主义,而香港人则倾向于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18.
艾宏扬、汤庭劳在《人民论坛》1997年第5期撰文指出,社会主义连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须坚持集体主义,要努力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的新方法。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问题是集体主义理论中的基本问题。集体主义要求人们在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人们的言行要从集体利益出发,自觉地为集体尽义务,人们的个人利益只应在为集体利益的奋斗中实现。第二,要关心和保护集体成员的必要利益。第三,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在价值观的构建上,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僵化的、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社会主导价值观体系,形成了各种价值观并存的景象。应该说,这是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那么,多种价值观的并存,对社会整体而言,是否应长期发展下去?在新时期该不该建立一种占主导地位并为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导向?过去我们遵循的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社会主导价值观有哪些缺陷?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一、价值、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研究主导价值观的构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价值的本质是什么?在我国哲学界关于价值的本质问题一直…  相似文献   

20.
个人主义的张扬与批判——九十年代个人主义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90年代前后,一股宣扬个人主义价值观,为个人主义正名的论调日盛,引起关于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大讨论。这一讨论,既是这两种思想的争斗,又是80年代社会发展的理论反思,“本质上确实反映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争”。近10年来,个人主义研究不少,但多是为弘扬集体主义而作为反面教材加以批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