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热钱流入的规模、动机入手,通过近年的具体数据与相关理论,论证了热钱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冲击,其中包括热钱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冲击、热钱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冲击以及热钱对货币政策工具效应的冲击。最后围绕消除热钱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主要原则——控制热钱的大进大出.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刘玮 《数据》2008,(8):58-59
今年上半年面对热钱流入的大幅提升,有关部门频频动作,谨防热钱对国内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着眼于经济稳定的长远大局,应对热钱挑战的治本之策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何春梅 《英才》2009,(8):78-80
到底是热钱背后的操纵者或热钱可能导致的金融危机可怕,还是我们对热钱的不了解、对自己的没把握更可怕?  相似文献   

4.
苏培科 《数据》2011,(5):16-17
将国际板打造成圈热钱的“池千”?这个说法很不靠谱。一是“池子说”本来就很荒唐,因为连热钱是什么、热钱在哪里都不知道,怎么能够圈得住?二是国际热钱根本没必要绕个大圈子跑到中国来买中国境外融资主体发行的股票,他们直接可以在境外购买,  相似文献   

5.
柯浪 《中外管理》2008,(9):84-86
中国市场已经开始怀疑本次热钱降临中国,是美国市场策划的阴谋,中国企业在热钱面前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声音     
《政策与管理》2008,(17):11-11
“热钱已经开始撤离中国,现在中国处在十字路口,所有情况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危机来临前的征兆相同。”——欧美资金做多美元、做空石油和大宗商品的意图渐显,国内人士普遍猜测热钱已经开始撒离中国,经济学家左小蕾呼吁小心热钱的大进大出,避免出现类似越南的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7.
数字     
张军 《英才》2008,(6):24-24
8000亿美元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对中国“热钱”的计算,截至2005年底,我国境内的“热钱”超过3200亿美元,2006年底和2007年底分别为4000亿美元和5000亿美元,预计到今年和明年底,国内的“热钱”规模很有可能突破6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国际热钱的套利行为,不可避免地对新兴经济体带来了负面影响。亚洲作为2010年热钱的主要流入地,这里新兴经济体的资产价格和货币升值压力持续上涨。  相似文献   

9.
所谓“热钱”(hotmoney),是人们对国际套利资本的通俗说法,当被进入国汇率预期改变、利率高于外币时,热钱就会千方百计地流入套利。一旦这两个条件发生反方向变化时,热钱就会迅速撤出。最终目的就是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汇差和利差。这种行为表现在房地产方面就是迅速进入楼市,抬高楼价后脱手。  相似文献   

10.
热钱,有多“热”?当不知不觉地,热钱这个专业的经济学词汇.频频从老百姓的口头蹦出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体会到了“热度”。大家已经能够亲身感受到热钱的存在,日常中司空见惯的大蒜猛然间升为天价,令人摸不着头脑,网民调侃为“蒜你狠”。接着,“姜你军”,“豆你玩”,“苹什么”等词汇相继流行。  相似文献   

11.
热钱,这个被视为悬在2008年中国经济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今随着“中国热钱规模高达1.75万亿美元”的说法,又一次引发了中国经济界的讨论高潮。  相似文献   

12.
一、近期热钱加速流入我国 “热钱又来了”,这是近期占据各大财经媒体头版头条的重要报道。尽管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和专家学者都认为测算热钱涌入的具体规模非常困难,但无论从影响热钱流入的因素,还是反映热钱大体规模的主要指标来看,热钱大规模涌入我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热钱"存在"长线投机资金",本文以影响因素为主线,结合利率、汇率、宏观经济与资本溢价等广泛因素,对"热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钱"在次贷危机后出现大幅流出的长期趋势,且短期波动加大;"热钱"同中国经济的作用机制未发生结构转变;"热钱"与多种因素存在多重长期均衡,在长期共同因子中GDP最主要,"热钱"影响超过其他因素;对GDP和房价有显著短期冲击。"热钱"应纳入中国整体经济的流动性管理之中。"热钱"对流动性的冲击,"热钱"与经济增长正反馈形成的风险,应纳入宏观经济政策考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中国总会计师》2010,(12):17-17
“短期投机资金进来了,我希望把它放在一个池子里.而不是放到整个中国的经济中去,等热钱退走时,放在池子里让它走。”面对热钱流入的担忧.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称中国已在筑池以待。  相似文献   

15.
热钱在历次金融危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的快速大量流入和流出是货币危机的直接导火索。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的制度环境和当前国内外复杂变化的经济形势下,开展热钱的相关研究更具重要性和特殊意义。本文界定了热钱的概念和特性,简要梳理了国际热钱进入中国的动机和路径,分析了国际热钱流入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加强我国热钱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对传统计算热钱的方法进行了系数调整,估算了1999年1月到2009年6月出入我国热钱的月度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热钱对股指和新开户数的VAR模型和VECM模型,对进入我国的热钱与股指以及新开户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论认为,上证指数的上涨虽然导致国际热钱显著流入了股市,但热钱流入股市后却没有对股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11年,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就是热线。随着全球流动性的过分充裕,愈演愈烈的通胀问题成为了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其不得不采取加息、货币小幅升值的措施抗通胀,而这样做的副产品就是热钱的大肆进入以获利。热钱的风险已经在逐渐积累,  相似文献   

18.
顾云昌:人民币升值对热钱多的城市影响大 精粹:人民币升值主要是对热钱多的城市有影响,影响最大的城市,可能在上海。人民币升值从长期来看,可以降低房地产财务的成本。这对于买房者的按揭成本,开发商的建造成本,应该说都是有一定的利好的。  相似文献   

19.
国际热钱虎视眈眈在金融全球化的世界中,短期国际资本(俗称热钱)是造成一国资本市场动荡的重要因素。热钱的流入流出在历次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以及最具成长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之一,随着资本项目的逐渐开放,内地从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是热钱高度关注的市场。  相似文献   

20.
7月14日上午,由于一篇报道在网上的公布.使得一个时期以来朝野经济界热议的热钱问题,看上去似乎即将“盖棺论定”。然而就在人们以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借“部门负责人”之口.否认中国现阶段有热钱的存在时,当天中午,外汇局官方网站上就出现了一条声明称.“该报道观点不代表外汇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