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管理》2011,(2):113-113
这是近期郑渊洁新浪微博上引起热议的一段文字:“一老人倒在北京东四附近的人行道上。路人不敢管。小学四年级女生忻妍看见老人伸出的手,她将自己的手放在老人手中。老人戴着写有家人电话的老年人胸卡。女孩儿给其家人打电话。老人获救。  相似文献   

2.
《国土经济》2005,(2):4-4
新加坡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针对老人的求助衬衫,身穿这种衬衫的人摔倒后,衬衫能自动向其家人或朋友求救。  相似文献   

3.
最近,有不少居住在城市中的退离休老人来信反映;在如今的家庭里,晚辈与长辈的关系不像过去那么亲近了,儿孙们都很忙,有时想见上一面都很难,家人要想亲亲热热地聚在一起就更难了,老人们觉得自己在感情上被家人遗忘了,这些老人在信中说,他们在经济上并不指望晚辈们接济,生活上也能自理,只是觉得离了儿女,精神上有失落感。兰州市一位退休老人在信中说:我退休以后,突然间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同志和环境,心里头总是空落落的。儿子们都成家单过了,一个女儿也参加了工作。白天我觉着还好过,可一到傍晚,我就特别盼着女儿回家。有时在家等得耐不住,还到路口、汽车站去等女儿。好像离了我女儿就没了靠山似的。有时候我女儿去学计算机课,回家晚了,我饭  相似文献   

4.
"逼子成龙"扭曲了多少心灵酿造了多少悲剧已无从统计然而,几乎没有哪一个父母不称这是出于对儿女的爱这是一种怎样的爱……据《了望》周刊报道,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女孩儿,太喜欢她养的猫,做作业间隙也不忘给猫添食,还在本上勾画几笔吃食时的"猫态"。一心想让女儿考重点中学的父亲,认为"有罪"的猫分散了女儿的学习精力,得制  相似文献   

5.
<正>您是怎样养生的?有长寿秘诀吗?很多人都这样问山东省102岁的张刘氏,老人每次都告诉大家:没啥秘诀,多干点活,吃饭也别太讲究,少生气。老人一辈子十分勤劳,到现在仍然闲不住。老人的儿媳告诉记者,老人现在仍然自己洗衣服,不让家人帮忙。被罩、床单等大一点的衣服,都是家人“偷偷”帮老人洗。老人有散  相似文献   

6.
可资助的人     
《西部财会》2009,(3):57-57
老人是位菲律宾华侨,在海外拼搏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桑梓的念头。 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他要从中选定人.作为他资助的对象。家人怪他愚昧,既是捐赠,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等进行捐赠,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更好?  相似文献   

7.
延伸服务的魅力 刘保民  文献标识码:D   年已高龄的父母家的电视机严重老化,又恰逢春节前夕,彩电市场异常活跃,家人劝说老人更新一台彩电,一向节俭的老人终于点头同意。  相似文献   

8.
一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生活不幸,终日愁眉不展。有一天,走过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问:“年轻人,干嘛不高兴?”“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老是这么穷?”“穷?我看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这从何说起?”年轻人问。老人没有正面回答,反问道:“假如今天我折断你的一根手指头,给你1000元,你干不干?”“不干。”年轻人回答。“假如斩断你的一只手,给你1万元,你干不干?”老人又问。“不干。”“假如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翁,给你100万元,你干不干?”“不干。”“假如让你马上死掉,给你1000万元,你干不干?”“不干。”“这…  相似文献   

9.
《福建质量管理》2012,(8):55-55
在意大利威尼斯城的一座小山上,住着一位睿智老人,据说他能回答人们提出的任何问题。当地有两个小孩愚弄这个老人,他们捕捉了一只小鸟,问老人:“这鸟是死还是活?”老人不假思索地说:“孩子,如果我说小鸟是活的,你就会勒紧你的手把它弄死,如果我说小鸟是死的,你就会松开你的手把它放掉。你的手掌握着这只鸟的生死大权。  相似文献   

10.
疫情防控期间,养老机构实行封闭式管理,确保入住老人健康安全。于是,许许多多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放弃和家人团聚.坚守岗位,每天不仅要做好老人的护理工作,还要做好机构的消杀防疫工作两个月来,他们始终陪护在老人身边,为他们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同美e起来     
会场的大屏幕上播出一部内部纪录片,依次出现老人、妇女、儿童,他们是国美电器ERP项目组的家属。由于任务艰巨,很多员工长达半年没有见到家人,只能通过镜头表达思念。一些尖端科技项目的攻坚阶段,往往紧张地长期封闭开发,但发生在商业企业,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12.
丁丑 《广东质量》2003,(5):94-95
当年,林彪家有一位不是家人、如同家人的工作人员,她就是王淑媛。如今她已届耄耋之年,然而精神矍铄,有时甚至透着天真。无论是在艰难的岁月中,还是在宽松的日子里,她都是一位快乐的老人。平时,同事们(包括年长的,年轻的)都亲切地称她老王或老太太。近年,一些媒体对老太太有过报道,称她是林家的保姆,老人对此十分反感。她正色地纠正说:  相似文献   

13.
2001年8月,一位即将迈人大学校门的青年偶遇一个在街头卖唱的残疾人,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从此,他像大山一般,始终守护在老人的身旁,老人多了一个忘年之交,老人的儿子多了一个教师爸爸……  相似文献   

14.
晓真 《上海质量》2006,(10):53-57
温馨的病房,关怀的眼神。洁白的床边,年轻护士温暖的手,轻柔地握着临终老人的手。老人的心安稳了,仿佛被天使牵着,毫无恐惧地走向人生的最后旅程……  相似文献   

15.
国美e起来     
3天津奥蓝际德酒店2011年12月1日会场的大屏幕上播出一部内部纪录片,依次出现老人、妇女、儿童,他们是国美电器ERP项目组的家属。由于任务艰巨,很多员工长达半年没有见到家人,只能通过镜头表达思念。一些尖端科技项目的攻坚阶段,往往紧张地长期封闭开发,但发生在商业企业,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月6日,家住山东省临邑县开元社区的李先科老人发现取暖煤快用完了,他按照便民卡上的号码打了一个电脑,不出两个小时,社区工作人员郭郭龙就把一车煤送到他家的院子里。老人握住郭仁龙的手感激地说:“这便民卡还真灵,以后俺老汉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相似文献   

17.
《育林人》100mm×66mm木刻作品,是其加达瓦的代表作之一.在画面正中间前面挺立着一位饱经风霜、身体强健的藏族育林老人,他一只手提着给树林浇水的木桶,一只手撑着挑水的扁担.忙碌了一天的育林老人,浑身冒着热汗,他解开衣服扣子,任清风吹拂,幸福地眺望着四周旷野那一望无际的碧绿青山. 黑白木刻特别讲究不同刀法痕迹的技巧运用.版画家能够熟练地运用12把大小不同的圆刀、平刀、三角刀和排线刀,刻制出几十种不同刀味痕迹和黑白灰不同色泽层次的画面效果.在《育林人》中,画家用大刀阔斧的圆刀与精细交替刻制的三角刀,表现出灰白衣服上各种皱折纹路,展示出老人坚毅勤奋的吃苦耐劳性格.  相似文献   

18.
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的张秀芳,近来做了一件让家人大吃一惊的事:每天晚上她都先睡上一觉,然后准时起来收看一档电视法制节目,并记录每个案例所涉及的贪官及其罪行。62岁的她至今已写满了3个日记本,如此“业绩”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19.
“大爱无止境.关爱无年龄。”昨日下午.长沙县安沙镇白塔村梁春辉家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有的手拄双拐,有的坐着轮椅。令人感动的是,他们竟然是来给素不相识的梁春辉捐款的。 由于来的22位老人平均年龄超过了80岁,因此这次捐款被村民称为“史上最高龄捐款”。  相似文献   

20.
乔连军 《乡镇论坛》2014,(23):48-48
在甘肃省陇南市成县苏元乡水坝村一社,有一位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包大娘”的老人,她叫包玉莲,她和家人用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庭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