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豆是中国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食品都由大豆加工而成。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近些年对大豆的需求总量不断增加。由于国产大豆无法满足国内需求,中国向其他国家进口了大量大豆,但同时国产大豆种植业与豆农均明显受到大豆进口贸易行为的影响。针对国内大豆进口贸易行为、政策干预、豆农种豆决策三者间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已占大豆消费的80%以上,这对我国大豆生产和粮食安全构成了一定的风险。因此,振兴大豆产业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大豆进口对我国大豆生产、豆农收入、油脂加工、饲料工业和粮食安全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入世以来,我国大豆进口持续大量增加,大豆生产徘徊下滑,大豆及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大幅下降,大豆产业掌控能力严重削弱,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不时成为媒体和业界争论的热点和焦点。客观评价大豆进口的作用和影响、准确把握大豆问题的实质、提出有效的应对  相似文献   

4.
中国从早年的大豆出口国转变为现在的大豆进口国,如今中国大豆87%都依赖进口,进口量与出口量差距极大,而中美贸易的摩擦更加突出中国大豆极度依赖进口的现状。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是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输送国,中美贸易摩擦使得中国降低美国大豆的进口,由此出现大豆需求的缺口,中国为保粮食安全增加南美大豆进口,凸显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单一等弊端。从各主要大豆出口国的大豆产量、种植面积、出口到中国占比等历年资料研究对比,发现巴西现已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第一国,美国虽然进口量有所下降,但仍保持第二位进口国的位置,同时发现俄罗斯作为中国的邻国有着很大的潜力,成为中国大豆进口国的选择之一。为保证中国粮食安全,中国应从多方面考虑大豆需求来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利用差异化的进口需求模型对中国大豆进口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从主要大豆进口国进口来源的大豆数量都是有弹性的,且对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大豆出口价格的变化很敏感;而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中国的大豆需求增加以后,美国大豆出口的增加幅度最大,受益最大的可能是美国;其后是阿根廷,巴西。中国自产大豆在国内消费数量中增加幅度最小,这对中国国内大豆生产者来说是一个警示信号,即中国加工企业对国产大豆的偏好弱,国内大豆需求增长主要通过进口来满足。  相似文献   

6.
《农业经济问题》2021,(6):123-131
随着中美经贸摩擦的日益升级,围绕大豆能否摆脱对美国进口依赖的讨论不绝于耳。本文基于国内大豆需求长期强劲增长的事实,探究中国拓展大豆进口来源的途径,发现短期内可增加对中国出口大豆的国家仅有乌克兰、加拿大和俄罗斯,拓展国外大豆进口来源需支付较高的额外成本,增加国内大豆产量进而取代自美国大豆进口的难度很大。长期来看,潜在国扩大大豆种植的土地充足,但需要大量投资,且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中国拓展大豆进口的运输条件通畅,但受相关国家贸易政策的影响较大。因此,提出研究大豆贸易潜力、扩大海外农业投资、推进大豆振兴计划、拓宽大豆进口渠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今年04月13日一篇名为《进口转基因大豆侵入黑龙江国产豆面临灭源灭种》的新闻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文中这样说道:“国内大豆和大豆油市场的最后一块净土正面临失守”:“外资正在中国的大豆主产区黑龙江布局”:“黑龙江省内的油脂已经基本停工、停产”:“黑龙江的大豆价格已低于种植成本,豆农手中40%的大豆仍没有卖掉”;“黑龙江产非转基因大豆与进口转基因大豆正在展开一场战争”……  相似文献   

8.
目的 2020年以来,中国玉米市场发生深刻变化,呈现进口首次突破配额、进口市场更加集中、进口规模增长间隔短和价格创记录4个特点;从长期看,中国玉米供应偏紧、价格倒挂,以及进口量增加难以逆转,玉米正在呈现大豆的苗头性迹象。文章旨在宏观研判玉米发展成为“第二个大豆”的可能性,并从战略布局予以防止。方法 从多方面对比了中国玉米产业和大豆产业特征的异同,为回答玉米是否会成为“第二个大豆”这一问题提供了多角度证据。结果 玉米产业形势相对乐观,不会成为“第二个大豆”,但玉米产业自身的发展特性和中国玉米产业现存的困境不容忽视。结论 科学把控,系统谋划,综合施策,从种植结构调整、良种攻关、全程机械化、优势玉米带建设、烘干设施、“走出去”六大工程着手,解决玉米产业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竞争力弱、需求增速快等难题,从战略上防止玉米成为第二个大豆。  相似文献   

9.
《粮食问题研究》2004,(6):42-42
据农业部调查,2004年国内夏收油菜籽面积比上年扩大300多万亩,产量预计1190万吨,比去年增长9%,预计2004年国内油料压榨植物油产量1000万吨左右,为历史最高水平。同时食用植物油进口大幅增长,上半年进口335万吨,同比增长69.7%。油料特别是植物油的大量进口,导致大豆及植物油积压。据测算,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4—2020年大豆主产区的面板数据,利用SFA方法和刀切平均法全面估算大豆种植的生产函数和全要素生产率,采用增长核算表核算大豆生产中各种要素投入及其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进一步采用因素分析法探究影响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因素。研究发现:在样本期间,大豆种植产出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97%,各产区之间的增长率存在较大差异。生产要素投入是驱动大豆种植单位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农药投入的贡献最大;全要素生产率是次要因素。随时间推移,要素投入方面,化肥和农药等化学物资投入对大豆单位产出增长的贡献减小,而良种和机械投入的贡献上升;全要素生产率方面,技术进步对单位产出增长的贡献有所扩大,但技术效率的贡献有所下降。此外,种植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对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化和自然灾害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此,文章提出优化大豆生产区布局、因地制宜扩大大豆种植面积、鼓励种植户购买优良品种、引进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建立专项基金增加对优质大豆品种的研发投入、提高对豆农的科研指导力度等建议以促进大豆单产提升。  相似文献   

11.
大豆用途广泛。种植大豆既是粮食作物,也是经济作物;成品大豆,既是食品,也是工业原料。大豆在中国农业生产的历史上,特别是在东北粮食主产区生产历史上,曾经是主要种植品种。但是,时过境迁,现在的大豆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国家为了解决民众食用油和养殖业所需的饲料蛋白,逐年加大进口力度,以弥补供需缺口。对此,有人说,中国的大豆"全军覆没",国人毫无办法地让出了大豆市场,十分可惜。也有人说,在WTO原则约束下,从事社会化大生产,就是应该有进有出,利用国际市场调节余缺,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大豆协会6月4日指出,中国今年对美进口大豆将减少。此前,中国进口大豆已近部分转向南美,政府释放了部分国内大豆储备。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北亚区总监狄翠山则指出,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豆进口国,也是美国大豆出口的最大市场。数据显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对美大豆进口呈逐年增加趋势,美国进口大豆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从不足10%攀升至2011年的62.7%。  相似文献   

13.
前8个月我国大豆进口平稳,关税下调将使大豆进口成本下降;国内大豆产需缺口扩大,全球大豆供给趋紧;国际大豆价格接近历史最高价,国内大豆价格稳步攀升;919份稻谷生长气象条件;1-8月我国大米出口微增进口大幅下降;全球大米产不足需;9月份国内稻谷价格较为平稳,大米价格继续上涨;秋冬小麦生长气象条件总体有利,粮食播种面积力争稳定在3.8亿亩;1—8月小麦出口同比增长两倍多,进口减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袁利利 《山西农经》2022,(17):48-50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但是我国的大豆生产水平很低,因此必须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大豆。我国进口大豆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家,而巴西是我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文章研究了我国大豆生产和进口的现状以及巴西大豆种植情况和交易中的问题,探讨了中巴两国大豆贸易情况。研究表明,中巴两国大豆贸易存在一些问题:巴西基础设施落后,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受气候、汇率等因素影响,近期巴西大豆价格持续上涨;我国对巴西大豆过于依赖,存在大豆垄断风险。这些问题为中巴两国大豆贸易长远发展带来了挑战。我国应推动中巴自由贸易区建立,投资巴西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进口预警机制,使大豆进口渠道多元化,保障我国大豆供需安全。  相似文献   

15.
自1996年以来,中国从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大豆进口数量快速增长,2004年,中国进口大豆超过了2000万吨。近几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增势明显,尤其是近3年来,大豆和豆油的进口双双增势迅猛。从发展趋势看,中国大豆生产增长缓慢,年度国内总产量已不足总需求的50%,依赖性进口局面已很难扭转。  相似文献   

16.
近来,国内大豆市场走势可谓“不尽人意”,不仅在东北国产大豆收购后期价格未发生明显上涨,而且市场价格走势也看似没有规律:5月份,进口大豆到货量达到高峰有300多万吨,而且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仅在2400元/吨,但国内大豆价格下跌幅度并不大.而且主产区行情还出现了短暂的启动迹象:6月份.虽然进口大豆订购量和到货量要减少.到港成本也上涨2500元/吨以上,而且.美国大豆播种完成.主产区很可能面临干旱天气的影响,入市基金也几欲炒作,但都未促成强劲的涨势。  相似文献   

17.
一、近代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与大豆三品贸易的条件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大豆生产国和发源地,相传公元前2800余年的《神农本草经》就有大豆的记载。东北种植大豆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在吉林永吉挖掘出土的春秋初期大豆碳化种子,较中原地区的文物旱400余年。东北近代大豆在生产数量、质量上都位居全国之冠,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大豆种植面积、产量的30-40%左右。  相似文献   

18.
市场动态     
10月中下旬,我国大豆作物集中上市。随着新大豆的上市,市场将对2005-2006年度大豆的供求关系重新思考和定位,大豆的价格运行区间也将重新确定。供给量是决定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尽管今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产量预期低于上年,似乎价格应该上扬,但全球大豆供大于求、国内进口大豆库存量较大,是市场各方应考虑的实际。因而,专家提醒,今年新豆上市后,新大豆的开秤价将低于去年。因此,豆农切莫过分惜售,应抓住新豆上市初期和春节需求增加的两个“黄金时机”,积极出售手中的大豆,同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出现“卖跌不卖涨”的心理;企业在采购新…  相似文献   

19.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禹王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锡潜表示,近年来,随着进口转基因大豆如洪水般涌进国内市场,国内主产区的大豆加工企业生产基本陷于瘫痪,中国4000万豆农面临生存危机,应当抓住当前难得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独特优势,搞好深加工和产业开发,这是我国大豆突破重围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2004年以来。国内大豆市场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这是自2001年以来我国大豆经营业遭遇的又一次严重风波。截至目前,我国港口仍有进口大豆积压.一些涉足大豆的进口商家仍旧没有摆脱因此而产生的困境。在国内新大豆即将上市的时候.在这次危机发展演化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地评判国内新大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