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动态内生性的框架下,以2002年至2011年71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同时考虑三种内生性情况,运用动态面板的System GMM估计方法研究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动态内生性,不仅当期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具有显著影响,而且前期股权结构也对公司绩效有着显著影响,并且前期公司绩效对当期股权结构具有反馈效应。因此,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提高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和降低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来提高公司绩效,进而提升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2006年—2011年98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面板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控股股东控制能力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公司存在最优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公司存在最优股权制衡度;控股股东的控制能力与公司绩效呈U型关系。  相似文献   

3.
关于股权结构和企业绩效的关系,理论界至今尚无定论。国外学者多从股权性质、股权集中度和管理层持股等角度研究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而国内学者更多是基于国内制度背景从大股东、管理层和股权制衡等方面研究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基础上,提出在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中要综合考虑数据选择、时间跨度、指标的选取、行业因素以及制度背景。  相似文献   

4.
赵夏  刘倩 《现代经济》2009,8(5):84-86
本文围绕我国上市公司中最具有活力的板块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以截至2006年底中小企业板8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其2006年度报告数据为基础,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股权结构属性、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以及最终控制权人几个方面,多角度来诠释中小企业板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10-2014年188家中小企业板民营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分析了企业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和高管持股比例对两类代理成本及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持股比例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对第一类代理成本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第二类代理成本不相关;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两类代理成本显著负相关;两类代理成本在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梳理了西方有关股权的所有者结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之间关系的研究轨迹和研究成果,结合公司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公司的异质性,阐明在研究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关系时需要考虑经济环境、股权结构的内生性和公司成长等几个问题,希望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股权结构的内生性视角,本文采用我国沪市上市公司的集合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制衡与控股股东关联交易型掏空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外生性出发,股权制衡度能够制约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集团之间的关联交易行为,尤其是侵占型关联交易;考虑到股权结构的内生属性,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额(尤其是侵占型关联交易额)增加比例越大,公司股权制衡度上升比例就越高。  相似文献   

8.
国内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从股权集中度和国有控股的角度进行,而从民营控股公司角度,尤其是股权分置改革下民营控股企业的研究仍然相对缺乏。本文以股改第二、第三批民营控股企业为样本,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流通性两个纬度对公司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民营控股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而民营控股公司股权流通性的变化与公司绩效变化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0年底之前上市的山东省板块的60家公司为研究样本,按照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将样本公司分为成长性好和成长性差两组,研究了不同成长性的上市公司中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对第一大股东制衡度等股权集中度指标在成长性差的公司里对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国家股和法人股在成长性好和成长性差两组中都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基金持股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对最终控制人分类的基础上,研究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结果支持股权结构内生性假设。在考虑到内生性以后,研究发现国有控股公司的股权结构集中度与公司绩效负相关,国有控股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处于控股地位的最终控制人对公司绩效的“掠夺之手’’超过了“帮助之手”;而民营控股公司的股权结构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U型曲线关系,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平均意义上处于U型曲线的左边,即总体“侵占效应”大于“监督效应”。  相似文献   

11.
以2003—2011年中国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从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两方面检验大股东占资的成因和经济后果,发现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处于较低水平时,大股东占资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负相关,与股权制衡度显著正相关;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处于较高水平时,大股东占资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与股权制衡度显著负相关。股权分置改革强化了激励效应,降低了攫取效应,显著降低了占资程度。此外,企业大股东占资程度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一结果为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2000年以前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结构、关联资金往来和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普遍存在大股东控制的情况,在大股东控制下,容易出现大股东以资金占用等形式获取私有收益,从而损害公司经营绩效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择制造业行业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竞争力指标体系,用因子分析法对符合条件的388家样本企业在2010-2014年的竞争力进行测评,然后研究了混合所有制企业竞争力与股权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发现混合所有制企业竞争力与股权集中度呈"U"形关系、与股权制衡度呈正相关关系、与高管持股比例不相关,最后结合样本企业当前的股权结构现状,提出了提升混合所有制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包括:适当降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提高第二大股东至第五大股东的合计持股比例、有意识的打造第二大股东、加大高管持股力度等。  相似文献   

14.
资本结构体现不同资本主体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安排,债权和股权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我国企业目前存在着股权集中度较高、国有股权主体虚拟化严重、负债契约缺乏刚性约束力、法律保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只有从完善机构投资者、深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恢复债务融资的治理功能、拓宽中小股东行权渠道四方面入手,才能提高资本结构的公司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15.
股权结构、控制权的分配与公司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集中的所有权条件下,控制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会有损于公司价值,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匹配则有助于公司价值实现最大化。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表明,第一大股东的股权比例与公司价值呈显著性U性关系;控制股东的股权性质与公司价值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非控制大股东的股权比例与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大股东拥有的控制权与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选取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后的时间区间,以部分竞争性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了股权性质、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对公司成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股权性质与公司成长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显著;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成长有较大的关系;股权制衡度对公司成长有显著的影响,与公司成长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内部治理效应和外部治理效应是影响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公司内外部治理要素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过程以2016—2017年在创业板上市的590家公司1180个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线性统计回归方法,对股权结构(包括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产品市场竞争和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适当集中的股权结构与企业创新能力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企业创新能力无明显关系;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能有效促进企业发挥创新能力。因此,可适当增加中小股东股份、加大对高管的股权激励力度,以提高其创新积极性;尽可能发挥外部市场竞争机制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协同效应;监管部门除了制定适应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外,还要定期对其治理效应进行检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