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3月,全国首次公租房摇号配租在重庆举行。1.5万多户符合条件的城市中低收入群众、在重庆务工的各地农民工以及大中专毕业生,成为重庆首批公租房住户。重庆市的公租房建设被人民日报称为重大创新,其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创新值得广西借鉴。  相似文献   

2.
实现"居有其屋"的"安居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存在短期化和运动式发展等不可持续的问题,亟待通过制度创新尤其是法制的完善形成促进保障性住房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环境。为此,应加快保障性住房的立法进程,依法保障公民的基本居住权;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科学编制建设规划,优化保障性住房选址;健全绩效考评机制,提高地方政府的建设积极性,从而为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3.
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得到了辽宁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成果显著,但也存在尚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辽宁省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入手,分析了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十二五"规划中关于保障性住房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需要,提出了相应的建设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央政府近年来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本文讨论了目前中国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所取得的进展,并分析了过快推进保障性住房所可能存在的经济可持续性、融资渠道、地方政府激励与分配公平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住房保障与保障性住房是两个有关联、但不完全一致的概念,通过土地和财政配套体制改革,中国完全可以以市场化的方式解决绝大部分新增城市化人口的居住问题,并同时实现地方财政从预算外土地财政向以财产税、土地增值税为主体的预算内财政转型,实现户籍制度改革有效突破,为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这些改革将大大降低政府直接建设保障性住房的财政与管理压力,而配合以合适的金融体制改革实现保障性住房融资机制的突破,完全可以有效应对全社会住房需求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5.
张琼 《西部大开发》2011,(2):19-19,32
中国楼市进入了限购、限价、限贷的“三限”时代,“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失效已经证明中国的房地产调控不能再简单地实施需求管理。我国的房屋租赁市场还十分混乱。当务之急,应在进一步强化和规范需求调控的同时,强化供给管理。中央财政应该增加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的数量,并带动各地方政府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大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和公租房的总供给,以平抑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建设约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其中,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等成为建设重点,大规模建设和运营各类保障性住房,需要通过多种融资方式满足建设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住房保障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可以看到近年来公租房建设的压力逐渐增加。公租房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租金定价,公租房租金定价的合理与否,影响着住房困难群体的经济承受能力。文章选定武汉市惠民居为研究对象,构建梯度租金定价模型,对公租房进行差异化租金定价。通过构建差异化公租房租金定价体系,对住房可支付能力不足的住户进行相应的租金调整,解决其住房困难问题,增强了公租房的社会保障性,促进了公租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日,市规委主任黄艳透露,公租房已经被纳入了政府的政策体系。通过政府财政对公租房建设的投放,本市今年公租房建设面积将超过去年,年内将在城乡接合部建设超过5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黄艳还表示,随着公租房建设力度的加大,公租房以后将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导。  相似文献   

9.
张远索 《产权导刊》2013,(11):39-41
本文从考察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合理性、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及完善思路入手,研究住房计划拥有的必要性与制度设计,提出借鉴计划生育政策的理念和做法,对住房资源进行调配。在建立此制度之前的过渡时间,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建议不同规模、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应根据自身特点设计不同的保障性住房体系,但都应该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动态监管。  相似文献   

10.
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融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融资机制方面存在诸如资金来源不足,住房公积金日常运作不规范,缺少住房信贷的政策担保体制等问题。要尽快建立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法制基础,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融资渠道,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投融资的风险控制以及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1.
REITS运用于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萌 《老区建设》2012,(8):23-25
房地产市场的经济膨胀虽然在去年得到政府的政策性调控,但在我国,离每个公民都“居者有其屋”的愿望仍有一定距离。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不断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2011年在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热潮,然而,资金短缺一直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瓶颈,在保障性住房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的困境下,国外廉租房REITS融资模式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薛峰 《东北之窗》2013,(1):41-41
安居乐业,这是每一个市民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生追逐的目标和梦想。在大连,无论是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廉租房,还是正在大规模兴建的公租房,五年来各种形式的保障房,也在逐步让一个个家庭享有更美满的生活。就在2012年,大连市新安排保障性住房建设2.8万套,其中公租房16500套、经济适用房6500套、廉租房4000户、限价房1000套。2013年N2015年,市计划再建设保障性住房5万套,这样,到2015年,安排保障性住房12万套。到“十二五”末,力争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城镇居民家庭户数2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我国保障性住房大规模开工建设,与此同时保障性住房的分配过程缺乏健全的分配管理机制。分配中管理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使保障房对中低收入人群的保障作用大为削弱,同时也容易滋生腐败问题。本文就我国保障房分配监管过程中的问题,从分配计划监管、分配程序监管和退出机制等方面提出建立完善保障房监管机制的措施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2015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新开工740万套(其中各类棚改580万套),基本建成480万套。2015年1月至10月,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开工747万套,基本建成688万套,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自然是喜事一桩,不过2016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依然任重道远。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6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定了调,指出"要明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  相似文献   

15.
徐微 《中国经贸》2012,(18):122-122
目前,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正全面展开,通过课题组调研发现,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相关政策不延续甚至矛盾、法律规定以及配套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保障性住房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需要我们进行研究和提出解决对方案。 通过课题组的相关调研,总结出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六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事关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贯彻,事关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民生举措的落实,事关全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目标的实现,因此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需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对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7.
刘颖 《魅力中国》2014,(1):41-41
住房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之一,人人都有得到住房的平等权利。但是近年来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目前商品房市场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态。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不均导致贫富差距问题日益严重。而我国较多城市的商品房价格呈持续上涨形势,因此对于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成了最大的问题,然而此类家庭在我国人口总数中占据较大的比例。此项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为解决此类住房问题,国家开始构建保障性住房体系。公租房将弥补这一保障体系的不足,但公租房在我国发展时间较晚,制度不完善,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以下将综合国外经验和中国的实践经验提出未来的发展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保障性住房政策是由廉租房政策、经济适用房政策以及公共租赁房政策共同组成的政策体系,利益集团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执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积极方面,利益集团起着推动政策执行的政府助手作用,促使目标群体的利益诉求得到准确表达,给予地方政府执行政策的相关支持与帮助,向地方政府及时反馈信息以提高执行绩效,监督地方政府执行行为以保障政策贯彻执行;在消极方面,利益集团会削弱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的效率,导致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的偏差,改变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的目标,影响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牛羽 《中国经贸》2014,(3):128-128
随着我国住房价格居高不低,公共住房问题成了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从建设项目审计工作开始,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本文从当前保障性住房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财政预算对保障性住房的支出和保障性住房的实际执行数都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且增加的幅度有着巨大的变化。保障性住房的支出主要由地方财政支出来承担。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地方财政收入有限,且由于保障性住房筹措资金的来源渠道单一、且收益率低,减弱了投资主体投资保障性住房的积极性,因此,仅仅依靠财政支出对保障性住房加以保障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资金缺口。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和银行以及社会投资主体共同努力,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从而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