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五次陇海兰新沿线城市旅游局长联席会将在2008年4月7日洛阳牡丹花会期间于洛阳市召开。此次会议共邀请泛丝绸之路(包括沙漠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沿线的44个城市旅游局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开发合作委员会、国家旅游局规划司、国家旅游局规划司丝绸之路申遗项目组、国家文物局丝绸之路申遗项目组等单位与会,共同商讨丝绸之路中国段区域旅游规划(草稿);丝绸之路沿线潜在文化遗产的认识、规划和保护工作;丝绸之路旅游城市政府鼓励发展旅游的政策;如何促进政府和企业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如何共同创建丝绸之路旅游品牌和形象等课题。  相似文献   

2.
丝路遗产     
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首次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中哈吉三国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顺利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申遗后遗症"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如何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京杭大运河,是一条见证了中国两千多年文明史的“历史长河”,是一部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具备申报世遗的基本要素。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就是要为京杭大运河申遗打下扎实的基础●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必须牢固确立以下理念: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最大的政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人人有责,保护与发展“鱼”与“熊掌”可以兼得●运河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截污、清淤、驳坎、配水;绿化、保护、造景、管理八位一体,齐头并进,整体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把运河真正打造成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景观河、生态河,实现“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目标  相似文献   

5.
《经济改革》2011,(7):60-62
我们致力于中国遗址的保护我们致力于文化遗产的发展我们致力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三年,国家可以兴衰;三年,岁月可以老去;三年,文明可以重生。"陕西唐大明宫遗址文物保护基金会从2008年10月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三个年头。三年来,大明宫基金会广泛联系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加入到遗址保护的队伍,面向社会募集资金近3000万元,并先后组织开展了"万木万世万众心·大树大绿大明宫"大型植树活动、文保专家赴美修复流失海外的"昭陵二骏"、丝绸之路·复兴之旅"大型跨国采访活动等一系列文物保护活动,有力的支持了大明宫遗址的保护工作,实现了华夏文明的传承。谨以本次回顾展感谢那些为大明宫遗址保护做出贡献的人们,感谢  相似文献   

6.
申亚丽 《大陆桥视野》2014,(14):144-14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进行必要的变革,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大陆桥视野》2008,(4):33-33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跨欧亚太陆、举世闻名的国际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经南亚、中亚直达欧洲、北非,全长近8000公里,中国段就占据4000公里。丝绸之路所蕴含的丰厚历史及其独特文物遗存所体现出的普遍文化价值是属于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一直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高度关注。在上世纪80-90年代,相继组织了数次跨国行动,在中亚、远东地区对这条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文化线路进行了考察。近十几年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包括中国、意大利、中亚五国,乃至韩国、日本,相继将有关文化遗产点与丝绸之路进行建构,并列入各自的预备清单。鉴于此,世界遗产委员会为了保持丝绸之路作为文化线路的连续性和其文化价值的完整性,同时也为了尊重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史上的独特作用,通过专程考察后,决定协调沿线缔约国整体申报。  相似文献   

8.
公众参与已渗透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各个方面。但中国公众参与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力量弱、途径少。随着中国文化遗产管理事业的发展,发挥公众参与在遗产保护和开发中的作用势在必行。在抗倭遗址蒲壮所城的文化遗产管理中,义务“文保会”扮演着协管的角色,但目前这支队伍的力量日益式微。在进一步的遗产管理中,应发挥当地志愿者和文化精英社团、高校师生志愿者团体、遗产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文化遗产保护民营资本等的力量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世界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演进路径来看,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遗产保护法律制度表现出明显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体综合保护的特征,英美法系的相应法律制度则体现出明显的分散保护的特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度发展进路中,早期体现为“民俗”“民间文学艺术”保护路径,当代体现为主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考察世界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路径,对完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链条保护,实现其文化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独特的地方性知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悠久的历史和文明。近年来,一些地区探索出了生产性保护的方式,通过引入市场化力量,开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江霞 《江南论坛》2014,(7):13-13
正[本刊讯]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随着卡塔尔博物馆管理局主席——阿勒萨尼公主为"中国大运河"敲下木槌,长达8年的京杭大运河申遗之旅圆满收官。然而,成功申遗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如何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有待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共同努力。24日,"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推广联盟"成立大会在杭州召  相似文献   

12.
《时代经贸》2011,(11):70-70
6月l0日,由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主办的“北京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场交流会”在北京珐琅厂举行。此次活动以“依法保护、薪火相传”为主题,通过组织老字号企业交流分享“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经验体会,参观珐琅厂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和景泰蓝经典作品展,来推动老字号企业认清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具大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乔艳 《时代经贸》2011,(4):21-22
我国目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存在总量不足、来源单一等问题,文章认为社会资金是保护资金的重要补充,提出民闻直接投资项目保护、社会资金进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的文化创意产业、民间博物馆,和采取志愿者形式吸引社会资源的举措,在社会资金的管理上,应以基金会或项目形式企业化运作,并加强监督和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张育民 《时代经贸》2010,(11):86-89
北京二锅头酒酿制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红星公司对其保护及传承工作高度重视,2009年,公司继续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的要求以及北京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不断健全机制,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15.
旅游城市的建筑文化遗产与历史街区保护修缮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可缺少的两大自然及人文景观是西湖与大运河。运河杭州段沿线的传统街巷、建筑和景观在运河整体申遗和旅游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规划方案,其产业设施和功能区块随之置换,传统的居住生活方式亦随之改变。以运河申遗及旅游规划项目为研究平台,在建筑文化遗产与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基础上,综合对比拱宸桥西、小河直街两大历史街区,对文化遗产恢复、重构运河经济结构、提升建筑与景观品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目标在于研究典型历史街区的共性和差异,提出活化历史文化遗产的规划模式,并能对同类历史街区的文化和经济协调发展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薇薇 《时代经贸》2011,(11):71-73
6月11日,是全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开始实施。围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宣传,文化部将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活动主题确定为“依法保护,重在传承”。今天,在全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市商务委在珐琅厂举办以“依法保护、薪火相传”为主题的北京老字号“非遗”保护传承现场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7.
从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网络环境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三个方面探讨网络环境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寻求濒危状况突出的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保护方式,为政府在有关方面决策提供思路,更好地保存一些可能消失或正在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中华文化永久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必须引起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特别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要把它当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对象.总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势在必行,因此,此篇文章就针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作出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磊  李涛  刘志林 《经济地理》2023,(2):229-237
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黄河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和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文章基于价值—特征—保护(V-C-P)视角,以黄河流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全面认识其类别结构、空间分布、文化生态等特征,深刻阐释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时代价值,探索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策略。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结构、空间分布和文化生态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程度、内容专业性程度以及传习难易程度密切相关;遗产专业技艺性越强,其传习和保存越困难,遗产数量越少,空间分布越集聚,文化生态失调越突出。(2)当前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文化生态环境压力大、时代价值阐释不充分、系统性保护工程薄弱等主要问题,亟需探讨适宜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实现的“支撑—实施—保障”系统性策略,促进遗产保护和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着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作用,作为综合类高校更应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综合类高校一方面需要探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更要摸索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