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9年,我国在刺激经济复苏中投资过旺,资源性产品进入新一轮涨价期,国际上的过剩资金和流动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使通胀成为可能。2010年,通胀风险犹存,要警惕高风险,预计国家将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坚持原有的财政货币政策是主基调,不会进一步加大经济刺激政策力度,宏观调控的重心蒋转移到完善补充已出台政策和加快结构调整上来,从而巩固扩大我国经济走出危困、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2.
2010年,惊心动魄的通胀刚落,历史即转入2011年。而在2011年,各种信息与数据显示,通胀阴影仍难挥去。解救之道,根系于汇率制度改革。尽管2010年年末各类食品和农产品物价已经有所回调,但是2011年中国经济仍将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通胀阴影可能徘徊数年。通胀阴影仍将徘徊  相似文献   

3.
李稻葵 《新财富》2007,(12):38-39
中国目前的通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逐步见底、农村劳动力相对短缺导致的农产品价格上升外加国际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的局部性成本推动型通胀,这种通胀可能在中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应对这一通胀局面,我们不应采用过分紧缩的货币政策,而可以适当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有针对性地鼓励投资,补贴生产。对于企业而言,应依靠技术进步控制成本,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加息·汇率     
<正>许小年:要遏制通胀必须继续加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日前发表文章指出,8%左右的中等性质通胀,如果政策上不能够坚决地应对,很容易就发展成像越南今天的恶性通胀,中国必须高度警惕。在他看来,中国的通胀高峰依然没有到来。从相关数据来看,PPI和国际油价的相关度非  相似文献   

5.
李迅雷 《新财富》2010,(1):48-48,52-53
2010年会出现哪些故事?按照大众化思维,人民币升值、通胀、加息、资产泡沫破灭都在预期之中,而遵循合理的分析逻辑可以发现,2010年中国不会明显通胀,人民币大幅升值和加息应是小概率事件,房地产泡沫或许此时不会破灭,但这也许是未来最可能成为现实的沉重预言。虽然经济预测是无解的,但运用合理的方法和逻辑、不下俗手,或许更能接近真相,比如用“围棋逻辑”推断某个复杂事件发生的概率,应比“桥牌逻辑”的拟合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哈继铭 《新财富》2004,(12):16-22
分析美元汇率水平与其“均衡汇率”的差异程度,我们认为美元目前被高估15—20%。美元将在今后两年内贬值。在中国现有汇率政策下,美元贬值从表面上看将提升国内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事实上,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下降可能招致主要贸易伙伴更多的贸易制裁;并引发新一轮投机性资本加速流入,导致资产价格泡沫与投资过热;加大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7.
张宁 《新财富》2011,(1):46-47
中国2011年上半年将以应对通胀为主题,年中会出现一个由于调控通胀而造成的经济增长凹地.而一旦物价企稳.下半年就可能处于经济减速后重新启动的准备之中。不过,美欧日等国随时可能危机复发,可能使中国调整政策。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2011年应会允许人民币升值5%。  相似文献   

8.
刘煜辉 《中国市场》2009,(33):50-51
<正>市场希望通胀永远是预期,这样流动性拐点真的不会出现,股票可以永远炒下去。官方也希望通胀不要起来,因为,如果经济没起来,出现通胀那是前期政策失败的标志。为反击衰退,世界各国政府都一直在向本国经济注入资金,中国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出现了粮油价格上涨现象,从过去的历史来看,粮油价格上涨一般是通货膨胀的前奏,这次粮油价格上涨使得中国将会出现轻微通货膨胀,但还不会出现高通胀.  相似文献   

10.
高善文 《新财富》2008,(2):32-34
目前劳动力工资的增长快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但仍然慢于制造业内劳动生产率的进步速度,从而形成由第三产业价格上升所推动的通胀。通过加速汇率升值,淘汰边际上缺乏竞争力的出口企业,从而释放劳动力资源,克服通胀压力,看起来是明智的政策选择,并可能已经成为中期经济政策的重心。  相似文献   

11.
张宁 《新财富》2009,(7):40-41
本次危机的史无前例之处在于通缩、通胀两种互不兼容的趋势眼下共存。为了躲避与危机如影随形的通缩鬼魅,美联储几乎是毫无选择地向通胀鬼魅召唤的方向滑去。这就使短期内收紧流动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未来世界可能较长时期处于高通胀之中。由于中国面临的经济调整与美国有着质的区别,因此,在美国出现通胀之时,人民币一定要与美元脱钩,开始升值,以保持国内经济稳定。  相似文献   

12.
孔鹏 《新财富》2008,(6):17-17
通货膨胀成为讨论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话题,中国的高通胀还将持续多久?中国会不会进入高通胀低增长时期?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海外投行的观点发生分歧。  相似文献   

13.
疑似危机     
李毅 《中国市场》2007,(29):16-21
<正>5月3.4%的CPI指数业已出台,6月CPI或超4%创新高。各方疑问阵阵袭来——这疑似通胀的危机是真是假?历史上的通胀病例又要重温?在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适度通胀与人民币升值之间,我们又面临着怎样的政策抉择?  相似文献   

14.
李稻葵 《新财富》2011,(4):34-35
尽管本轮通胀的性质是成本推动型和输入型,但中国流动性过剩可能引起通胀预期的上升,为防范由此带来的二轮打击,需要适当收紧流动性,并尽快解决负利率问题。同时,在通胀压力蔓延全球、各国刺激政策退出、北非和中东危机、日本地震等错综复杂的国际因素影响下,中国应将汇率、利率、准备金率等政策搭配使用,全方位应对通胀压力,并可以考虑在短期内减免受通胀影响部门的税收,加快人民币资本账户下的可兑换步伐,允许个人出国投资。  相似文献   

15.
李忆  姜溪 《华商》2008,(11):35-35
华尔街投资银行高盛集团最近发表的研究报告预计,2008年中国通胀率将达6.8%,这将进一步加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该行预计未来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人民币升值幅度分别为5%、9%和12%。中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通胀压力,缓解当前的通胀压力已然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目前称中国经济增长高峰期已过还为时过早。1-2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投资毫无放缓迹象,私人消费可能进一步增长,电力短缺也不会影响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通胀压力不会减小。而由于政府必须考虑如何在抑制投资过热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长,政策性硬着陆的风险并不大。  相似文献   

17.
叶檀 《商界》2008,(3):96-96
中国通胀的阴云覆盖范围继续扩大,这使得政府对于物价的控制进入紧急状态。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样的措施不仅不会缓解通胀威胁,反而会使通胀威胁加剧。这样的价格管制绝非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18.
通货膨胀的国际性与人民币升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通胀因素向国内传导,输入型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我国物价上涨的重要“推手”,我国通货膨胀趋向国际性。本文认为,人民币升值短期内不仅无助于缓解通胀,反倒有可能推高通胀。必须避免输入型通胀压力与国内物价上涨相互叠加,预防国际通胀环境的“发酵效应”,以免造成通胀的持续压力。  相似文献   

19.
何晓春 《浙商》2009,(15):40-42
这位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学的博士是眼下最红的预言家之一。在不少学界人士对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的通胀表示忧虑,对宽松货币政策是否要及时转向的争论声中,王庆却发出了自己独立的声音,声称今年的宽松政策不会突然转向,因为政策调整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年内都不会具备:—个条件是出口全面复苏,另一个条件是出现通胀。日前,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在杭州出席一场论坛的间隙接受了《浙商》记者的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20.
刘凌云 《新财富》2007,(9):16-17
面对通胀上扬、资产价格暴涨下失衡的中国经济,人民币无可避免将加速升值。这一趋势下,中国出口部门面临艰难的转型。受到增长方式转变与美国次级债风波的影响,中国未来的GDP增速可能放缓。重重矛盾之下,政策的走向备受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