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莉 《经济论坛》2004,(24):49-49
MBO(Management Buyout)直译为“管理者收购”,又称“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达到收购、重组本公司目的的一种行为。本文在分析支持与反对MBO两种言论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我国国企改革应用MBO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管理层收购理论述评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MBO的产生及演进。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MBO)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金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或控制权结构,进而通过重组目标公司,实现预期收益的并购行为。由于收购中运用了大量负债融资,也即利用了财务杠杆方式,所以说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LBO,Leveraged Buy-out)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管理层收购(MBO)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全部或大部分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本结构,进而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然而融资的问题却成为MBO的瓶颈。本文于是重点探讨了管理层收购(MBO)的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4.
时下MBO话题,正在风靡整个中国大陆资本市场。难怪有人称2003年是中国的MBO年,虽说有些夸张,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MBO在我国的受欢迎程度。随着国有资产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尤其是党的十六大加大了国有资产体制改革力度,使得MBO在中国蔚然成风。 一、MBO的概念 MBO即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形式。是指目标公司管理层通过大量举债融资,即增加财务杠杆的方式筹集资金,来收购目标企业的股票,以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改变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格局以及公司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在成熟的资本市场里,MBO得到广泛的利用。 由于目标公司大都是公众公司,要完成收购所需的资金量很大,因此公司的管理层通常会依靠借贷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管理层通过融资收购自己所服务的公司的全部或  相似文献   

5.
管理层收购的法律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波 《经济论坛》2004,(13):39-40
MBO(Management Buy-out)即管理层收购,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融资来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和控制权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6.
管理层收购的融资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利光 《经济论坛》2003,(13):69-70
一、前言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Buy—outs简称MBO)是杠杆收购的一种。杠杆收购是一种利用高负债融资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以达到控制、重组目标公司的目的并从中获得超过正常收益回报的有效金融工具。组织杠杆收购的投资者有许多种,而当杠杆收购的主体是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时,杠杆收购就演变成了管理层收购(MBO)。MBO即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一般说来MBO具有以下特点:1.MBO的目标公司…  相似文献   

7.
刘岩 《时代经贸》2004,(3):83-85
MBO(Management Buy—outs)即“管理者收购”、“管理层收购”或“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融资借贷所获得的资金购买所服务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以及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管理者收购兴起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经济危机和股市泡沫洗礼之后的西方各国,进入80年代以来,其被视为减少公司代理成本和管理者机会风险成本的可行手段而得到迅速发展,到了90年代、MBO又被众多学者、专家视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手段,多数投资者也认为有管理层直接持股的公司更值得信赖。总结西方国家管理者收购支持者的观点,其主要认为,管理者收购之所以流行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价值创造、管理机会主义、税收利益及企业家精神等,其中价值创造是主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管理层收购在国外实施的历史并不算很长,在国内尚属于新鲜事物。所谓“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Buy-Out,缩写为MBO)又称“经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杠杆收购这一金融工具,通过负债融资,以少量资金投入收购自己经营的公司。应该说“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LeveragedBuy-Out,缩写为LBO)的一种。杠杆收购是利用借债所融资本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出资人结构、相应的控制权格局以及公司资产结构的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9.
MBO(Management Buy Outs的缩写)即“管理层收购”,是公司管理层通过收购公司股权或资产进而引起公司所有权、控制权、剩余索取权、资产等变化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0.
对"管理层收购"应加强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竹园 《经济论坛》2003,(16):16-17
一、MBO理论及在中国的实践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buy-out,MBO)又称“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所谓杠杆收购(leveragebuy-out)即通过高负债融资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获得经济控制权,以达到重组目标公司,并从中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财务型收购方式。管理层收购是英国经济学家麦克·莱特(MikeWright)于1980年发现的现象,并对该现象进行了比较规范的定义。管理层收购(MBO)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公司的大部分股权,通过收购,获得经营控制权,达到控制该公司的目的。从以上MBO及LBO定义可知,当收购之…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MBO的风险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锴 《经济论坛》2005,(4):35-36,42
MBO(Management Buy-Out)即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换及其他产权交易手段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股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2.
洪鼎辉 《发展研究》2005,(11):21-22
管理层收购(MBO,Management Buy-Outs),就是公司的管理层采用杠杆收购的方式,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企业的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近年来我国陆续发生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案说明MBO已经悄然走近了上市公司的改制进程,MBO将对上市公司的产权制度改革、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变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实行MBO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管理层收购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者结构和控制权结构,使企业经营者变成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在我国,MBO被视为国企改革中一种明晰产权的手段,在上市公司更被推崇为取代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并购经典。从理论上说似乎合乎逻辑,甚至不无几分创意,但在实践中却不切实际、不符合国情。本文分析了我国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着操作风险、机制风险、价格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问题。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管理层收购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继外资购并、民营企业收购国有资本之后的第三大"国退民进"方式。  相似文献   

14.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Buy-outs,简称MBO)又称“经理人融资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通过高负债融资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目标公司所有权结构、相应的控制权格局以及资产结构,使管理者以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的身份重组目标公司,并从中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方式。管理层收购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退出、集体企业产权明晰、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及培育经理人市场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两年前,MBO在中国还只有北京四通、深圳方大、宇通客车、粤美的等屈指可数的少数几家,但今年以来,上海家化、中兴通讯、伊利股份、洞庭水殖、…  相似文献   

15.
MBO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MBO(Management Buy-outs),即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MBO属于杠杆收购的一种,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曾盛极一时,它对企业界和金融界影响巨大,引发,带动了并购的高潮。进入90年代,随着垃圾债券市场的萎缩。MBO有所降温,到了90年代末期,管理层扩大持股比例成为一种发展方向,经营权与所有权呈现融合的趋势,MBO重新日趋活跃。  相似文献   

16.
管理层收购(Managernent Buyout,MBO)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资金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者结构和控制权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取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经营者股票期权(Executive Stock’Options,ESO)是以执行经理、董事、各级别经理和监事人员为对象的股票期权计划,具体内容是给予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按某一固定价格购买本公司普通股的权利,管理层通过行权价与市价之差获取资本利得。  相似文献   

17.
科学理解和认识中国的MBO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的MBO及其发展现状MBO在中国的发展是近两年的事情 ,但其在中国的燎原之势的确让企业界和理论界为之一震。MBO (ManagementBuy -outs) (管理层收购 )是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自有资金或借贷所融资金或股权交易购买本公司的股份 ,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 ,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在美国 ,企业进行MBO时一般都是整体收购 ,发生在上市公司中的管理层收购也都是绝对控股收购 ,许多达到 90 %以上 ,收购时履行要约义务 ,收购后摘牌变为非上市公司。但是在中国 ,目前大多数MBO的收购主体不仅是公司的高层管理者 ,也包括中层人员和主要业务技术骨干 ,甚至包括员工 ,使MBO演变成类似于员工持股计划 (ESOP)。MBO的一般理论基础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 1)委托—代理理论。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中必然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机会主义倾向 ,从而产生代理成本。如何尽可能地使代理人的行为目标与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目标相一致是公司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的终极目标 ,于...  相似文献   

18.
廖理  霍玲 《经济学动态》2006,(9):05-108
管理层收购(MBO)指的是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资本或股权交换及其他产权交易手段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早期的管理层收购实际上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管理层通过向专业的杠杆收购机构融资购买原有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使上市公司私有化。它通常伴随着大量的债务,股权集中于管理者和金融机构(Thompson et al.,1992)。大量研究表明,管理层收购对于股东财富、债权人财富以及公司财富(即公司业绩)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即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金融技术创新与制度,在整合企业资源、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方面  相似文献   

20.
管理层收购的中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梅 《经济论坛》2003,(24):16-16,19
一、中外上市公司MBO的特点从目前已实施的MBO案例来看,我国上市公司MBO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其运作模式大部分都是由管理层在外部设立一个收购主体,这个主体都是所谓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公司或是科技发展公司,即壳公司。二是收购性质都是协议收购,还没有出现美国MBO通行的要约收购方式。出让方有法人股也有国家股。三是控股权。虽然各公司MBO的规模不等,但MBO后原来的管理层大都取得了对公司的控股权,比如粤美的MBO后由管理层持股的美托投资公司持有公司股份22.19%。四是从股权转让的价格来看,80%以上低于公司最近的每股净资产值,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