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双倍工资请求权是在用人单位不按照法律规定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合同时,劳动者行使的一种民事请求权。双倍工资请求权亦受到仲裁时效的限制,对于仲裁时效期间起算的类型、方式及方法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双倍工资不是劳动报酬范畴,应当适用一般仲裁时效。同时,不能苛责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行使双倍工资的请求权,此种做法不利于劳动关系的长期性和劳动者生活的稳定性,故双倍工资请求权适用仲裁时效中止的规定,应当自劳动者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或解除劳动关系时起算。  相似文献   

2.
<正> 传统的计划工资模式的特点我国传统的计划工资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国家指令性计划直接控制工资总额。(2)实行级别工资制。劳动者按国家政策和计划指标确定工资级别。(3)以人为估计的办法评估作为工资依据的劳动量。这种工资模式虽然在控制工资总额及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保障劳动者基本收入等方面显示了很大作用,但由于“平均主义”和工资刚性作崇而失去了工资对劳动的激励作用和劳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首先,由于人为估计劳动者之“劳”的主观随意性,以及非经济因素参与工资级别的确定,他职工工资与企业的经营效果,物价水平及国民  相似文献   

3.
劳动管理     
《经济师》2001,(11)
企业中有关劳动、人事方面的计划、组织工作。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劳动管理的任务 ,就是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合理地组织和调配劳动力 ,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 ,并且通过对职工有计划的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文化技术水平。劳动管理的内容包括 :劳动计划的编制 ,劳动组织的改善 ,职工的调动和安排 ,劳动定额和定员的确定 ,劳动竞赛的组织 ,职工文化、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教育 ,以及劳动保护、工资、奖励和福利工作等。在劳动管理中 ,应把思想教育和物质利益原则结合起来。除需要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 ,如职…  相似文献   

4.
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保障了职工的劳动报酬和正常的工资增长,成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工具,其积极作用日渐凸显.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对于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西部山区省份民营企业也存在着许多困难。有的民营企业法制观念淡薄,不知道劳资关系;有的企业经营者科学文化素质、管理素质和法律素质都比较差;大多数劳动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民营企业大多还没有建立工会,工会没有作用,或作用淡化;劳动力币场不完善,没有形成体系,劳动力供给远大于需求;《劳动法》执法主体模糊,处罚力度不够。要千方百计地宣传《劳动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劳动执法部门要严格、公正执法;充分发挥基层工会作用;应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全方位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法律、思想道德、职业素质;劳动主管部门必须监督落实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发挥个体私营协会的指导、服务、监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加班加点工资支付新规劳动部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确定的原则,对施行新工时制度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加班加点的工资支付以及劳动者日工资的折算等问题作出规定:凡是安排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或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补休的,均应支付给劳动者不低于劳动合...  相似文献   

7.
经营管理劳动是总体生产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源泉。经营管理劳动者是先进生产力的人格化代表。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充分发挥经营管理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延伊伦 《生产力研究》2011,(10):116-118
由于工会在劳动关系中代表性、独立性欠缺,维权手段不足,未能有效地履行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责,劳动者的认同度下降,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和影响力趋向弱化.依法确认劳动者和工会罢工的权利,是解决工会在劳动关系中边缘化问题的一条值得探索和肯定途径.  相似文献   

9.
鉴于人工智能在生产中的运用主要通过工业机器人实现,且会导致企业内不同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距发生变动,本文采用201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内工资差距的偏向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显著扩大了企业内任务工资差距和技能工资差距,但任务偏向较之技能偏向更为明显;这一现象在发展速度较慢和劳动密集度较高的行业中尤为突出;机器人应用的生产率效应是导致企业内任务工资差距扩大的主因,虽然劳动要素错配以损失部分生产率效应为代价,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内任务工资差距的扩大。本文认为加大对不同类型劳动者再收入分配政策的调节力度,是实现企业内“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类劳动的性质起了根本的变化。从原始公社崩溃以后,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劳动者不再为剥削者而是为自己劳动。劳动的性质改变了,工资的性质也改变了。工资本来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是商品,工资是劳动者出卖劳动力的价格,它反映了剥削者同被剥削者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劳动力不再是商品,因而工资亦不再是劳动力的价格,它反映着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的整个社会同为自己和自己的社会工作的各个工作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工资集体协商,是指工会或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调整机制、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制度化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现代西方国家规范与调整劳动关系十分奏效的基本手段和主要方法,被认为是使劳资冲突规范化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发明”,是现代民主社会中每一位劳动者都拥有或应当拥有的特定权利。  相似文献   

12.
<正> 劳动生产率从货币价值形式看,表示平均每个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比如一年)内所形成的总产值或新创造的净产值,它反映该时期内平均每个劳动者的物质生产成果。平均工资,是指平均每个劳动者在同一时期内的劳动报酬,以及与劳动有关的其它收入。劳动生产率和平均工资的关系,就是劳动者的物质生产成果和劳动报酬的关系。它的实质是:在平均每个劳动者所形成的总产值或新创造的净产值中,按照什么样的比例在劳动者和企业、国家之间进行分配,也就是我们今天在酝酿工资改革过程中国家如何确定和控制产值工资含量问题。总产值工资系数直接受两个因素的制约:总产值中转移价值c所占的比重和净产值中必要产品价值和剩余产品价值的比例。但这两个因素又受劳动生产率水平及其增长速度的最  相似文献   

13.
财经人语     
《经贸实践》2014,(1):4-5
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所谓竞争力是否丧失,取决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要区分两个概念:劳动成本与工资,工资指的是对劳动者支付的货币,劳动成本指的足单位产品当中工资成本所占的份额。劳动成本的概念与工资的概念有联系,中间隔着一个概念,叫做劳动生产力。工资叮以提高,但是如果生产力提高得更快的诉,劳动成本可以降低,因此工资提高不一定竞争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工资与收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学上的工资通常指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劳动者的货币工资。然而,在实际中,劳动者除工资收入之外,还有其它正当收入。所以,实际中的工资和收入是不一样的,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才等价于劳动力价值。  相似文献   

15.
齐香真 《经济经纬》2003,(6):149-151
劳动者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即工资,这是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用人单位克扣、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是一种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保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减少劳资矛盾,首行,要依法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其次,要对劳动者进行普法教育,使他们学会依法维护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第三,要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使其增强执行劳动法的自觉隆;第四,各级劳动部门部门和劳动监察机构要加强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担当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相当多的黑龙江省私营企业中,劳动关系体现着较多不和谐的特点:劳动关系的不规范、不成熟,劳动关系的紧张化,劳动关系的多元化,劳动关系的短期化等等。从劳动者合同签订状况、工资状况、劳动者工作环境、社会保障、工会组织情况、企业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资本剥削劳动的实质在于资本家利用资本所有权侵犯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权利的适当界定是当前判断资本剥削劳动问题的基础。当前我国存在劳动过程中、产品分配过程中、以及劳动过程外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消除剥削的根本途径在于建立三方协商机制确定公平工资,同时发挥政府立法、监督法律执行的功能切实保护劳动者免受资本剥削。  相似文献   

18.
一、“知本家”是知识经济的产物   “知本家”是知识型的劳动者,是掌握丰富知识并且拥有创造能力的人。他们从事的劳动主要是智力劳动,他们能够把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知识和信息资源,生产高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动力在于知识劳动,知识要素通过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渗透,产生人类劳动的放大,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各环节相互协调运行是以掌握相应的知识量为前提的。在知识形态中,知识是经济系统的核心,知识劳动是经济振兴的巨大杠杆。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知识以及发明创造,对…  相似文献   

19.
聂亚珍 《经济论坛》2007,(20):58-59
一、农民工的市场均衡预期模型 劳动的供给来自于劳动者家庭部门,对应于特定的工资率,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是由劳动者的选择行为决定的.这里,劳动力供给为农民工就业预期,其函数为Ls=(I,S).  相似文献   

20.
劳动契约自由是劳动者经济权利不断增进的制度基础和重要推动力,劳动契约的权利不对称是劳动者经济权利受到侵害的制度根源.劳动契约的制衡与规制是有效维护和实现劳动者经济权利的现实路径,具体包括:提高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存量和组织程度;充分发挥三方协商机制的作用;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规范和发展员工持股制度: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