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纪书怀     
1998年启动的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全社会对林业地位、森林作用认识的一次飞跃。国家对国有重点林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使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对改善生态环境,调整森工企业的主营方向,缓解林区的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可见该工程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管好、用好建设资金,是工程成败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
森林资源是国有林区实施林业产业化的基础,实施林业产业化就是要理顺林业各产业间的关系,保证各产业的协调发展。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模式构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2006年1月,国务院第119次常务委员会原则通过了伊春市的全国国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方案.2006年4月29日,国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在伊春市乌马河林业局开始启动实施,正式揭开了中国国有林业管理体制变革的序幕,通过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能进一步解放林业生产力,推动国有林业走出体制性、资源性、结构性、社会性矛盾的制约瓶颈.  相似文献   

4.
赵迎春 《活力》2013,(14):116-116,120
随着国有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以及各项改革事业的深入发展,林业企业固有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需要我们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紧紧围绕林区第三次创业实际情况。坚持创新发展的思路,对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重新进行一次全面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从而构建一种符合时代发展和林区实际需求的新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么洪义 《活力》2011,(12):30-30
几年来,绥阳林业地区公安局在林业局党委、林业局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基”工程建设为切入点,深入实施“五化”建设,实现了公安队伍又好又快发展。2005年以来,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公安局、全国森林公安系统优秀公安局。全省正规化建设先进集体、全省“一纠三清”先进集体。全省森工林区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优秀公安局,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并连续十年被省林业公安局评为全省森工林区公安机关标兵公安局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伊春林区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搞好该地区榛子林建设对于该区域经济的增长、林区社会的稳定、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以伊春林区乌伊岭林业局为例,利用其现有条件,按照国家对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对其进行榛子林改培建设进行可行性分析,以便该地区进一步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海浪 《活力》2008,(4):40-40
2006年1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确定伊春市为全国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唯一试点。4月29日,伊春市政府、林管局在乌马河林业局、乌马河经营所敲响林地拍卖第一槌,从此,揭开中国国有林业管理体制深刻变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叶丹丹  安磊 《活力》2012,(23):47-47
我国十分重视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森林资源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包括制定有关森林资源管理的法规规章和政策,组织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审核并监督森林资源的使用等.为了加强对国有森林资源的管理,我国陆续在森林资源集中连片的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和西南西北国有林区的部分省(自治区)建成136个大中型森工企业,同时,在全国建成了4200多个国有林场.这些林业局和林场为国家提供了大量木材并培育了大量后备资源.然而,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有林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森林资源危机和企业经济危困.  相似文献   

9.
赵桂安 《民营科技》2013,(5):225-225
随着人类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提高,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国家对林业的主导需求,林业正在由以木材生产为中心转向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北方国有林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就要在全面考虑北方国有林区森林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规定相应的经营方针与经营策略对促进我国林业资源布局及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秀梅  高宏 《活力》2011,(6):36-36
近年来国企改革证明,我国经济发展的效率与效益低下的原因.除了科学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方面存在的差距外,最主要的就是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太大,而效率与效益又太低。国有林区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它决定了国有林区经济结构重构的政策背景。一、林业新定位的国有林区现状第一,林业的新定位是根本性依据。它决定了国有林区经济结构重构的政策背景。其实林业的新定位并非是在某一天创生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审计与会计》2011,(6):F0003-F0003,F0004
黑龙江省苇河林业局始建于1950年,是国家大型Ⅱ类森工企业,隶属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松花江林业管理局。林业局位于长白山脉张广才岭西麓。滨绥铁路和301国道从局址穿过,局址在尚志市苇河镇一里地。苇河林业局属重点国有林区。施业区经营面积191417公顷,全局森林覆盖率84.4%。  相似文献   

12.
对东北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提高,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国家对林业的主导需求,林业正在由以木材生产为中心转向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就要在全面考虑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规定相应的经营方针与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3.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建立在现代林业思想和林业分类经营理论基础之上,集公益林管护、商品林培育、产业调整、工程投入、资金筹措、政策扶持、法制建设、组织管理、保护措施等多项内容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工程的实施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森工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森工国有林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国家为了确保工程的建设质量和进度,为天保工程注入了大量的资金,因此这就客观上要求管好、用好天保资金,充分…  相似文献   

14.
王显义 《活力》2009,(1):13-13
2008年的金秋时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圆满闭幕。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扩大国有林场和重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这是国有林区广大职工群众迫切期盼的一件大事。这标志着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这个消除林业发展体制机制性障碍的根本手段正在发挥作用.将通过在更广层面上开展试点,使改革的“三大效益”得到更充分的释放。毫无疑问,《决定》的出台给林业职工吃了一粒“定心丸”.给森工林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曙光。  相似文献   

15.
王显义 《活力》2008,(9):18-19
2006年4月29日.按照国务院119次常务会议的要求,经过认真充分的准备,伊春市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乌马河林业局乌马河经营所敲响了林地拍卖第一槌,乌马河林业局有幸成为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第一块试验田。通过一年的实践.在没有成功模式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乌马河准确把握改革的初衷和方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及时解决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在探索中推进,在推进中完善,保证了这项改革的扎实开展。  相似文献   

16.
加强林业内部审计促进山区经济发展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林业局宽甸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是全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全县总面积6193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5.067平方公里。1988年以来,县林业局加强林业巾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  相似文献   

17.
单凤辉 《活力》2009,(8):88-88
一、林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结构特点 全市有21个国有林区.林区建设开发60多年来.为共和国生产木材2.4亿立方米。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成过熟林蓄积由原来的3.2亿立方米锐减到现在的363万立方米。17个林业局中已有13个无林可采,其余4个林业局也处于严重的过伐林中,  相似文献   

18.
在经历了1998年全国性特大洪灾后,国家在全国的国有林区内开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它标志着我国林业经营史上又发生了一次重大转折.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从1998年开始试点,2000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就业》2012,(9):F0002-F0002
伊春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是一个典型的林业资源型城市,也是共和国森林工业的摇篮。建国以来,为其它林区输送过一大批林业干部和工作。  相似文献   

20.
王显义 《活力》2008,(10):13-14
金秋时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圆满闭幕。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扩大国有林场和重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这是国有林区广大职工群众迫切期盼的一件大事。这标志着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这个消除林业发展体制机制性障碍的根本手段正在发挥作用.通过在更广层面上开展试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