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论社会保障分配功能与我国消费需求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波  肖平 《开发研究》2006,4(1):70-72,48
收入水平及收入分配是影响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功能的弱化是制约消费需求增长和需求结构升级的主要瓶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功能,对于改变我国社会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进而提升消费需求增长率和优化消费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消除消费梗阻、支撑我国新一轮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
消费能否拉动经济增长还存在比较大的争议,重要原因在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机理尚不清楚。基于对消费—增长不同观点的述评,构建了消费—人力资本—增长的理论模型,即消费是维系劳动力简单生产、实现劳动力再生产、促进劳动人力资本积累的基本途径;消费带来的人力资本积累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在这一传导机制的基础之上,利用黄金储蓄率方法对我国潜在消费规模进行初步估算,估算消费释放有可能带来的增长效应,并就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一般均衡模型及其经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中国1991~2006年总体数据与1996~2005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一般均衡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发现: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反映服务效率的提升)和增加服务业就业(表现为服务效果的提升)对于增加服务产出和供给同等重要;提高教育和健康服务增进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效率对货物部门与服务部门乃至总体经济的增长产生永久性的正面影响;增强对服务消费所带来的未来收益的稳定预期将会提高服务消费偏好与用于增进人力资本的服务份额,从而有助于促进服务业发展、人力资本积累以及整体经济实现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一个代表性消费者的偏好中引入了健康,而健康水平受一个随机冲击的影响,在这一假定下我们得到了消费者最优消费以及投资组合问题闭形式的解。模型的解表明,在最优消费路径上边际消费倾向随健康水平期望增长率提高而提高,而随健康水平波动率提高而下降;同时消费者对健康关注程度的提高对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取决于预期健康水平增长率和波动率的相对大小,这些结果对于解释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消费、储蓄以及财富积累现象具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对于我国实现经济增长转向依赖于以内部消费需求为主的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宏观经济具有双重影响。从短期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必然降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利于增加就业;同时还会出现“重积累、轻消费”。导致宏观经济失调,出现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但从长期看,它意味着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积累、扩大就业、能实现扩大再生产和促进相关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王建 《珠江经济》2005,(12):2-8
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0.4,就是说,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就增长0.4个百分点。据此,中国在考虑长期发展战略的时候,曾设想到2020年以前能源弹性系数为0.5,但由于近年来能源消费增长率大大超过了经济增长率,去年和前年的能源弹性系数已经分别上升到1.32和1.6。这是中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Kakwani等人提出的测度方法--减贫经济增长率,定量分析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对于城乡贫困的影响.结论显示,经济增长对高阶贫困指数的影响大于低阶贫困指数,表明反贫困成本(转移支付金额)相对于贫困人口而言,对经济增长更加敏感.同时,减贫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幅度要明显高于实际收入增长率,这意味着贫困人口更易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冲击.因此,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以及改善收入分配、加强社会保障等有利于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8.
我国消费函数与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晓薇 《南方经济》2005,(11):41-43
我国自1998年实施以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的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对提高经济增长率起了很大作用。但是,投资增长速度快于消费增长速度,消费需求严重不足。消费不足引发了一系列矛盾,直接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借鉴西方消费理论,在分析我国消费函数的基础上,探讨促进消费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提高总需求水平刺激经济发展是应对宏观经济在一定时期波动的有力武器,内部消费需求扩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保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最终动力.改革开放后近30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而经济增长率达到10%,消费增长率就会占六个百分点,甚至更多;如果消费增长水平下降,经济增长速度也会随之下降.如何使我国经济由出口导向型转为内需驱动型发展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该文详细分析了内需驱动型经济发展的方式和特征,通过对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提出了扩大内需增强消费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消费与经济增长失谐的审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孟秋菊 《改革与战略》2008,24(10):23-26
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和谐是消费和谐最根本的要求,原因在于经济增长对消费者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生态平衡具有基础性的作用。然而,消费与经济增长失谐现象当前在我国大量存在且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消费率偏低,造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乏力;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太大,使得农民消费水平低下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羁绊;消费者非理性消费,导致经济增长波动较大。由于它们各自产生的原因不同,因而其对策也有所不同。只有详细区分我国当前消费与经济增长失谐的具体情况,才能找到促进消费与经济增长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