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价作为敏感话题总是牵动人们的神经。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房价的各种因素,在对各个因素进行甄别分析之后认为房价的决定因素分别是:货币发行量;政府提供的土地价格;消费者对房价的需求,重点式预期。对以上三个因素进一步分析后得出结论,房地产市场将出现分化,中西部大部分城市房价的拐点已经到来,但现在谈房地产全面出现拐点还为时尚早,出现拐点的信号应该是中国出现大萧条或者城镇化停止,中国人口红利消失。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黑龙江省作为资源大省,近一半的资源型城市出现了资源枯竭,受此影响出现了人口外流导致的人口收缩,并伴随着经济下滑的现象,形成了经济下滑与人口收缩的恶性循环。现主要分析了黑龙江省资源枯竭型城市人口与经济现状,以及基于典型相关的经济与人口联动发展理论。提出转变思想观念并全面理解人口收缩;建立完善相应政策以避免出现少子老龄化;平衡产业结构以形成人口回流引力等利用经济与人口的联动关系治理人口收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型的城镇化要求城镇化不仅是人口和土地规模上的城镇化,而且应注重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基于社会、经济、空间三个维度构建客观和主观的评价指标,评价分析了永州市城镇化的发展质量。研究结果显示,永州市的城镇化发展质量与湖南省其他代表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城镇化的发展势头整体良好。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围绕城镇化开展一些重要工作。近日,召开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对去年城镇化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了今年城镇化推进工作五个方面,二十个工作重点。一、扎实有序推进农民工融入城镇一是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目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目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相似文献   

5.
郑州市房地产市场现在具有新建住宅价格呈下降趋势,投资完成额呈下降趋势,户型需求发生变化,待销售的房屋的面积呈波浪变化趋势,郑州土地供给价格总体仍上涨,与周边省会城市相比较,价格变化趋势相对平缓等特点。影响郑州商品住宅价格未来趋势的主要有人口因素、城镇化、人口未来收入变化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因素。郑州市房地产市场现在存在土地缺乏合理规划、城市环境污染较严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商品住宅供给没有很好和人口发展相结合,房价上涨过快,超过收入增长速度,投资过热、施工面积远远超过销售面积,空置率高等问题。建议今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大对城市长远规划,改善城市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人口结构变化来调整房地产发展方向,对空置过久的房屋征收空置税。  相似文献   

6.
基于济南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从济南市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空间分布和人口城镇化水平等方面阐述人口发展的新特点,从人口城镇化、人口发展与经济转型、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发展失衡和人口计生工作等方面分析了济南市人口服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应利用低生育率水平改善人口结构,推动人口发展宏观管理实现"三个转变",推动流动人口与城市融合,以有效提升济南市人口发展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三、四线城市房地产行业库存严重,造成此局面的原因有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和盲目追求GDP的快速增长、过高的房价、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低与三、四线城市的人口流失等原因。我们应从优化三、四线城市产业结构促进本地经济发展,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房价与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等几个方面来缓解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城市收缩研究成果构建了城市收缩指标体系,并结合安徽省16座城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根据研究结果,人口迁出和老龄化人口比重加剧城市收缩,而提高人口密度、劳动人口比重、人口GDP增长率和第三产业比重等指标对城市收缩具有抑制作用,能提升城市综合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是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人口城镇化及土地城镇化失衡是城市发展的巨大阻碍。密集的城市人口为城市发展增添动力,稀缺的城市土地成为城市重要经济来源。城市发展必须要注重综合资源的使用,要妥善处理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对我国人口城镇化及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逆城镇化,是指城市人自主放弃定居城市的机会到农村买地购房,使得人口的流向发生变化,开始出现人口从城镇往农村的回流。逆城镇化现象,多发生在发达国家的许多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然而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却存在着类似逆城镇化的人口从城市前往农村的少数现象,于是便引进"中国式"逆城镇化这一说法。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式"逆城镇化"的深入分析,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来深刻了解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找出导致人口回流到农村的真正原因,分析主导力量和影响因素,以及发展的利弊,最终为我国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广提供思路和可行措施,从而达到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速度有所加快。国内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区域,往往也是城镇化建设的相对薄弱区域,二者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当前应充分发挥产业转移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带动作用。一、城镇化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城镇化是指二、三次产业在城市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使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市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的发展过程。城镇化是人口集  相似文献   

12.
唐海 《商业文化》2004,(4):39-42
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开始了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出现了乡村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城市性质转化和强化的过程。城市化也称城镇化、都市化。  相似文献   

13.
李佩益 《商》2014,(33):47-47
一、城镇化: 伴随着工业进程而出现的非农产业及其人口,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逐渐聚集到城镇,使城镇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的过程。城镇化主要是指变落后传统的乡村社会,为发达的城市社会的历史进程,是社会形态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人口逐步由城市向乡村转移,城市自身的完善以及社会生活由乡村型向城市型的过渡,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加、区域的扩大、生产要素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商》2015,(24)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过程中形成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对于社区管理应该强调以人为核心,通过社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本文首先对现有的社区管理模式进行介绍,分析了在城镇化过程中社区管理主体、资源和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府、社区和社会组织"三元一体"的城市社区管理方式,各主体拥有不同的角色定位。最后根据城镇化发展要求,构建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从社区和农业转移人口两方面来共同推动社区管理。  相似文献   

15.
闫成玉  张畅 《商业科技》2014,(17):34-35
新型城镇化为鲜活农产品流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来了在人口集聚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对鲜活农产品的影响体现在生产,消费和流通三个方面。面对流通格局的巨大变化,需要新的形势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找出合理对策,以建设满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需要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16.
提出城市适度人口规模不是一个静态的数值 ,而是动态的过程。不是一个先验的数值 ,而是系统决定的综合结果。建立了一个适度人口规模的概念性框架 ,即EFL模型 ,就是说合理和适度的人口规模是与之相联系的资源环境因素、功能和经济方式、空间区位状态共同决定的结果。生态系统的变动 ,综合决定了一定时期、一定标准下的城市人口适度规模 ,并决定了这一适度规模的变化趋势。基于这一思路 ,讨论了影响上海人口规模变动的积极因素和阻碍因素 ,从资源环境变化、城市功能变化和城市空间变化三个方面对上海适度人口规模的变动趋势作了基本判断 ,提出上海人口规模将出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根据动态适度人口规模的观点 ,对城市人口综合调控和城市管理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与特征1、城镇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重要标志。200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比1990年提高11.47个百分点,平均递增54.2%,城镇化水平取得较大发展。2、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并逐步改善。2000年全省12个城市中,特大城市1个,大城市11个,中等城市27个,小城镇41个,初步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襄樊、宜昌、荆州、黄石为次中心,大、中、小城市、重点镇,一般建制镇五个等级的城镇体系,为城镇整体优势的发挥、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环境保护成效显著。2000年,全省城市自来水全年供应量和城市液化石油气的生活用量较1990年增长5倍左右。城市拥有公交车辆增  相似文献   

18.
孙起 《商》2014,(20):134-134
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城乡二元制户籍结构迎来破冰之旅,户籍改革相关的多项制度改革将顺势推进,而配套改革的推进力度将直接影响到新型城镇化进程。人口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借助户籍制度改革的契机,将极大的解决农村转移人口及其他城镇常住人口落户城镇困难的问题,有效改变农民"城市工作、乡村生活"的现象。本文从新型城镇化中人口城镇化的角度出发,结合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要点,浅析户籍制度改革在推动新型城镇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提出城市适度人口规模不是一个静态的数值,而是动态的过程.不是一个先验的数值,而是系统决定的综合结果.建立了一个适度人口规模的概念性框架,即EFL模型,就是说合理和适度的人口规模是与之相联系的资源环境因素、功能和经济方式、空间区位状态共同决定的结果.生态系统的变动,综合决定了一定时期、一定标准下的城市人口适度规模,并决定了这一适度规模的变化趋势.基于这一思路,讨论了影响上海人口规模变动的积极因素和阻碍因素,从资源环境变化、城市功能变化和城市空间变化三个方面对上海适度人口规模的变动趋势作了基本判断,提出上海人口规模将出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根据动态适度人口规模的观点,对城市人口综合调控和城市管理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智颖  林朗 《中国广告》2011,(12):36-40
有学者指出,国际品牌“下乡”将是未来10年内中国营销新趋势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现在已经普遍有这样的说法:“世界的消费支撑点在亚洲,亚洲的消费支撑点在中国,中国的消费支撑点在二、三线城市。”二、三线市场的城镇化进程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按常规预计,到2020年我国有8亿左右的城市人口,2050年有10亿城市人口,从而形成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其中绝大部分的城镇化是在二、三线市场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